呂海慶
【摘要】為了增強高中生的綜合數學素質,需要優化現階段教學方案,開展開放式教學。所謂的開放式教學,即以教學任務為目標,開展一系列的問題驅動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其以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根本目標,從而實現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有效性發揮。這需要優化自主性引導方案,實現問題的奇妙設計、提問,以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
【關鍵詞】數學教學新課程改革開放式教學策略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1.角色認知問題
在傳統教學環境中,有些教師并不能真正認知自己的角色功能,不能有效尊重學生認知規律的特點,不能真正意義的理解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性,這導致教師角色主導功能的缺失,不利于教師展開價值評價,不能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性的學習體驗及理解。如果長期處于這種教學氛圍,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受到影響,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2.教學觀念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不能充分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或者難以發揮教師的正確引導功能,不利于增強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這不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現代教學技術不斷得到應用,如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但這些教學工具取代不了板書式教學模式,在課堂實踐中,有些教師卻本末倒置,過于重視多媒體教學策略。
二、提升學生自學素質的方法
1.分組協作模式
為了實現學生數學素質的綜合性發展,必須優化分組協作教學方案,切實增強學生的自學素質。學生的自學能力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比如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心理調節能力等。高中生正處于人生中的重要發展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其記憶力正處于最佳階段,其觀察力、分析力具備全面性、系統性、深刻性等特點。
實踐證明,分組協作模式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自學素質,其能夠優化學生的邏輯辨證思維,使學生具備更好的抽象概括性,能夠顯著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組協作方案具備一定的批判性、獨立性、深刻性、組織性,這種教學方案的應用,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精神、情感等的全面性發展。在小組協作教學模塊中,教師需要將學生進行合理性分組,選擇品學兼優者為組長,由組長帶領組員制定自學方案,進行一些復雜學習問題的討論,進行日常作業的檢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與各個小組間進行親密的互動,針對各組不會的問題,展開集體討論,嚴格規范學生的自學流程,引導學生按照自學提綱展開自學,實現其自學能力的增強。
2.歸納的方法
在教學引導中,教師要傳授學生正確的歸納及總結方法,以提升學生的舉一反三能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增強。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遵循客觀教學規律,根據學生的自學速度及進度,展開教學任務的分配。有些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強,其學習水平比較好,其學習進度比較快,擁有比較多的課外時間分配,有些學生的自學水平較弱,這需要教師發揮教學引導作用,集合眾人的力量,引導這類學生完成日常的學習任務,以實現學生各自學習優勢的發揮,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3.增強其自學的動機
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來自于其內在的學習動力,為了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必須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動機,這需要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學習價值觀。如果學生處于愉悅的學習環境中,以排解數學問題為樂,則學生必然具備良好的數學學習驅動力。這需要教師擁有一雙擅于發現美的眼睛,以引導學生發掘數學學科的本身魅力,使其具備良好的知識水平。數學知識具備一定的抽象性,但數學教學的過程應反其道而行,數學文化存在其獨特的思想、文化、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數學文化之美,教師需要創造融洽性的文化氛圍,讓學生真正領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數學的藝術美,從而增強其內在學習動力。
4.學習目標的確定
通過對學習目標的確定,有利于提升學生日常學習的目的性。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需要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從長遠上來看,學習目標的制定必須具備明確性的特點,一旦確定目標,就應該堅持不懈、全力以赴,直至達成自己的學習目的,這需要引起相關教師的重視,引導學生不斷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使學生敢于面對客觀條件,以嶄新的學習姿態完成日常的學習目標。
學生學習目標的確定,離不開教師有效性的引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使學生掌握有效性的學習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生自覺學習的主動性,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提升自己的預習能力及復習能力,端正學生自身的學習態度,使其獨立完成日常的作業。在學習方法引導環節中,教師要明確所要指導的教學內容,深入思考及落實教學指導方案,確保所教授方法的實用性、科學性、規范性。
三、問題驅動式教學
1.精心設問
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數學素質,教師需要做好精心設問環節。在數學實踐教學中,不同的學生其學習主動性亦不同,學生個體間存在非常明顯的學習差異性,也因此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不同,為了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上的差異性,教師需要開展問題驅動式教學,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相關教學問題的設計,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日常數學教學活動中,確保學習任務的高效化完成。
比如,在幾何概型教學過程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古典概型基礎,其初步了解到相關概率的知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立足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相關問題的設計,如做出如下引導,輪盤抽獎是常見的娛樂方式,在游戲過程中,指標的位置代表相應的獎品,每個游戲的人都想得到游戲獎品,獲得最大獎品的概率是如何計算的?這個問題是非常生活化、娛樂化的問題,很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具體的數學問題上,其思考的興趣比較濃厚,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繼續展開思考,輪盤抽獎問題的基本事件是什么,輪盤停止時,指針會出現多少種情況,在這些問題的驅動下,學生的解題思路將日益清晰,能夠取得不錯的學習效果。
2.恰當提問
在具體學習環境中,學生需要構建符合自己規律的知識學習結構,為了切實增強學生的知識學習水平,教師需要展開恰當性提問,在問題探尋過程中,教師的提問時機要恰到好處,教師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及空間,做好學生數學思維的強化訓練工作。比如,給出一組交通事故的圖片,提出問題,假如同學們是交警,那是如何根據圖片中交通事故中的蛛絲馬跡,解決實際問題的,是怎樣判斷及分析的,學生會根據圖片上的線索展開推理及分析,學生回答完畢,教師繼續提出問題,剛剛同學們思考的過程屬于分析還是推理,從而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推理概念及知識。
四、結語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處于關鍵性的角色引導地位,其不僅是課程的建設者,亦是課程的指導者,為了適應現階段數學教學的要求,必須切實增強學生的創新素質,實現學生個性的有效性培養。這意味著教師必須明確自身的教學角色,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優化問題驅動式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陳益民.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2015,(05).
[2]項衛軍.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考試周刊,2015,(17).
[3]韓張琴.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理科考試研究,2015,(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