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霞
摘要:基于個人信息認知基礎上完善醫療保障體系的對策,能夠有效提升醫療衛生信息的傳遞效率,對促進醫療保障體系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對當前醫療保障體系下的信息傳遞與個人認知進行綜合闡述的基礎上,重點論述了基于個人信息認知基礎上完善醫療保障體系的對策,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個人信息認知;醫療保障改革;宏觀調控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對醫療保障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階段,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主要包括基本醫療保險體系、城鄉醫療救助體系和補充醫療保障體系,還存在個人信息傳遞效率低和傳遞途徑單一的問題,不利于我國醫療保障體系改革的正常進行。因此,基于個人信息認知基礎上完善醫療保障體系的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醫療保障體系下的信息傳遞與個人信息認知
(一)基本醫療保險體系
1.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主要覆蓋對象包含了城鎮中不屬于職工醫療保障范疇的少年兒童、中小學生、院校學生等并非處于從業狀態的城鎮居民,對此負責的主要管理機構為勞動保障部門所屬的醫療保障經辦機構,獲取相關信息的主要方法為學校的介紹和居委會的宣傳,但是因為我國過去城鎮居委會組織能力存在差異、宣傳工作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現狀,這種保險的信息傳播并沒有較高的效率。
2.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對象主要為用人單位和處于從業狀態的職工,對此負責的管理機構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相同,都為勞動保障部門所屬的醫療保障經辦機構,獲取相關信息的主要方法是衛生醫療機構的介紹和用人單位的內部宣傳,因為城鎮之間各個用人單位的發展理念、人力資源管理理念以及對待保險的重視程度存在差異,因此,有個別公司會為了減少成本投入而不對職工參保費予以及時繳納,進而使得此種保險類型沒有得到全面推廣,個人認知的效果較為普通。
3.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所覆蓋的對象主要為農村居民,對此進行負責的管理機構為衛生行政部門所屬的農村合作醫療經辦組織,獲得相關信息的主要媒介為鄉村干部、親朋好友等,這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以對農村居民的相關醫療費用予以補助,具有優良的社會效益,但是,農村消息的閉塞、交通的不暢、鄉村干部的不夠積極會影響到農村居民對此的認知效果。
(二)城鄉醫療救助體系
在城鄉醫療救助體系中,醫療保障范圍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障較為相似,可在救助對象方面,城鄉醫療救助體系所針對的是五保戶、農村特困戶以及城市低保戶等弱勢群體,這些弱勢群體的共同特點是沒有及時獲取醫療救助信息的能力,且在認知層面上,其認知范圍相對較窄,獲取信息的媒介主要為村委會、居委會與民政部門。
(三)補充醫療保障體系
補充醫療保障體系可以分為公費醫療保險、商業醫療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障三種類型。第一,在公費醫療保險方面,享受此保險人員的醫藥費、門診費以及住院費都可以被工作單位報銷,獲得公費醫療信息的主要媒介是人員所在單位,當前,享受這種公費醫療待遇的有革命殺傷殘軍人、部分離休人員等,這類人群的健康情況普遍較差,但認知公費醫療信息情況相對較好;第二,在商業醫療保險方面,其本身需要用人單位和城鄉居民自行購買,和保險公司之間的交流是直接的,因此,其認知效果也較為不錯;第三,在補充醫療保障方面,這種保障和用人單位之間具有緊密聯系,單位員工具有良好的醫保信息認知度。
二、基于個人信息認知基礎上完善醫療保障體系的對策
(一)加強國家政策和財政的支持
首先,國家要為醫療保障體系改革提供充分的財政支持?,F階段,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已取得初步的發展成效,居民能夠在社區和門診就醫,有效緩解了醫院的服務壓力。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層的醫療衛生服務設施和服務人員已不能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部分居民紛紛選擇去基礎醫療設施條件較好的上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就診,增加了上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壓力,導致了城鄉醫療衛生資源的匹配不均衡。因此,政府要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和設備的投入力度,引進先進的醫療設備,通過設置有吸引力的工資和福利制度吸引優秀醫療人才前來就職,實現服務資源的均衡。其次,合理的制度是醫療保障體系改革的前提和基礎。國家要加大對醫療保障體系改革政策的扶持力度,基于個人信息認知的基礎上,對城鄉醫療衛生改革的工資水平、福利待遇和服務質量等方面內容在制度上予以落實,從而確保醫療保障體系改革的合理性。最后,政府應為醫療保障體系改革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支持。政府應從各醫療單位抽取管理精英,在借鑒西方醫療保障體系改革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針對現階段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現狀,構建符合人民群眾內心需求的醫療保障體系,從而實現醫療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二)擴大城鄉醫保覆蓋面
首先,受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現階段,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長期處于獨立發展的局面,無法實現擴大醫療保障體系覆蓋面的目的,導致居民的醫療保障信息不暢通,降低了醫保體系的籌資能力,增加了人民群眾的醫療風險,增加了醫療衛生服務的成本,導致醫療保障體系有失公正。因此,政府應統籌城鄉醫療資源,擴大城鄉醫保的覆蓋面,基于個人信息認知的基礎上,建立統一的居民醫療信息網絡平臺,在平臺上將居民的醫療保障報銷比例進行公示,并建立居民醫療保障報銷檔案,提高對醫療保障信息的管理效率,避免出現居民醫療費用重復報銷的現象,同時設立居民醫療信息網絡平臺的維護部門,及時更新居民的就醫信息,確保系統記錄居民就醫事件的準確性,從而提升管理部門的效率。
其次,要不斷拓展醫療保障體系改革所需資金的籌集渠道,為醫療保障體系改革奠定良好的經濟基礎。最后,由于城鄉的醫療保障體系長期獨立運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體系與農村合作醫療保障體系相比,具有更大的優勢,因此,要統籌城鄉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實現城鄉醫療保障體系的有機結合,確保醫療保障體系改革的效益最大化,為居民提供多樣的醫保信息認知渠道。例如,某政府在改革醫療保障體系的過程中,定期召開聽證會,傾聽百姓對醫改的內心訴求,從而在民意的基礎上,不斷完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同時該政府還建立了網上政府論壇,使人民群眾能夠暢所欲言,發表自身對醫改的看法,形成了醫療保障體系改革的理論基礎。
(三)重視醫保信息的宣傳工作
醫保信息的宣傳工作使醫療保障體系改革的前提和基礎,如果醫療保障體系改革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充分支持,醫保改革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然而,醫療保障體系改革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因此,政府要加強對醫保信息的宣傳力度,使居民對醫保的報銷比例、繳費方式和報銷流程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充分發揮電視、網絡等媒體的宣傳作用,對醫保信息進行宣傳。例如,長春市在改革醫療保障體系的過程中,利用微博對醫保改革的重點內容進行宣傳,同時在政府內刊、政府網站主頁上置頂醫保改革的相關信息,有效拓展了居民對醫保改革信息的認知程度。同時,該政府還在社區的宣傳欄張貼醫保改革的相關信息,使居民能夠及時了解到醫保信息,充分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促進了醫改工作的穩定進行。
通過以上研究發現,基于個人信息認知基礎上完善醫療保障體系的過程中,通過加強國家政策和財政的支持,能夠為醫療保障體系改革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通過擴大城鄉醫保覆蓋面,重視醫保信息的宣傳工作,有利于提升居民對醫保信息的個人認知程度,從而推動醫療保障體系改革。因此,基于個人信息認知基礎上完善醫療保障體系的過程中,可以應用上述方法。
參考文獻:
[1]錢慶.個人醫療保險信息隱私保護及信息共享認知的調查分析[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6(09).
[2]謝笑,王贇芝,謝陽群.個人信息管理環境下的信息碎片研究[J].圖書館,2017(06).
[3]余秋梅.認知負荷對個人理論影響刻板印象相關信息加工的調節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5(04).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州市社會保險服務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