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科技為主的產業,目的是為了開發新的科技成果,并進一步將其轉化成實際生產力作為新技術進行應用的一種產業。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是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以創新為驅動發展的戰略先導力量。“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實施為陜西省新興產業的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并為其發展提供一系列新思路。
關鍵詞:“一帶一路”;新興產業;新思路
當前是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時點,陜西省也處在追趕超越的階段,作為我國西北地區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最強的省份,只有在充分利用本省資源的基礎上,制定適當的發展策略,才能夠實現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本文通過對陜西省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思路的研究,分析“一帶一路”戰略為陜西省新興產業發展帶來的機遇。
一、“一帶一路”戰略概況
“一帶一路”戰略是國家層面的戰略,它既包括“東出海”也包括“西挺進”。該項戰略遵循的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從中國自身發展的角度來說,“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是我國尋求技能及增長新方式的一項舉措。通過向西挺進,與周邊國家合作,將我國經濟發展的優勢,轉化為市場合作優勢,提升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其次有利于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均衡國內經濟的發展,縮小東西部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是提升我國國際地位、促進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打開筑造中國夢的空間,加快實現中國夢的步伐。
二、陜西省新興產業發展現狀
陜西省當前發展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發展結構,為了改善資源為主發展模式的短板,實現降產能的目的,就必須為經濟的發展尋找新的出路,這就為新興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間,也有利于調整經濟結構,提升第三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使得經濟發展更加規范化、合理化;高新科技園當前在不斷建設中,西安、寶雞、楊凌三個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規模初顯,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平臺。
但是陜西省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仍有不足之處。首先發展活力不足,戰略性新興產業整個行業發展的獨特之處是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的應用,也就是需要在校企合作中的力度不斷增強,從新的科研想法的提出到科技成果投入實際應用,從而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產業,進入市場,陜西省目前研究成果的實際生產力弱,科技轉化動力不足,經濟運行缺乏活力;其次是陜西省對新興產業的戰略性投資不夠,不能支撐發展所需要的投融資機制;再次陜西省對于人才激勵機制不完善, 一方面人才流失,另一方面2012年-2016年陜西省本科生人數78.42萬人,增長64.44萬人,研究生13.66萬人,累計增加11.11萬人,而這五年來陜西省從事科研人員數只增長了4.11萬人,說明陜西省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科研人數少,增長速度慢。
三、“一帶一路”戰略為陜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的發展思路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不同于傳統產業,為了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贏得一席之地,就需要運用新思路新手段,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陜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新思路的出現提供了可能。
1.依托國家政策支持、科學規劃。陜西省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另外也擁有豐富的資源,是我國的資源大省,已經具備了在全省范圍內鼓勵支持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先決條件。陜西省高校云集,也培養出了許多的高素質人才,為產業水平的起步和提升提供了智力支持;并且在國家開展“一帶一路”戰略提供國家級發展平臺這一大背景下,陜西省既可以加強與東部省份的交流,也可以進一步走出去,擴大對外開放、對外交流的力度,這是發展該項產業的重要機遇期。在這關鍵時期相關部門要抓住難得的大好機會,加強對有關項目和建設的的扶持力度,采用稅收優惠等多種手段鼓勵其發展,完善布局,科學規劃,促進陜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高效發展。
2.科技支撐、市場引導。陜西省從事科技人員的增加值與高校畢業生的增加值不同步,而且科技資金的投入比例也較低。這是一種需要以科技進步作為強大的支持力的產業。因此,就需要在全省推廣創新發展戰略,準確把握市場的動向,同時鼓勵高校畢業生從事科技創新工作,設立科技創新基金等鼓勵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參與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中來。產業要發展,市場是主體,“一帶一路”戰略的開展,為陜西省引進資金,吸引投資提供了可能,只有真正讓市場成為主體,并輔之以必要的支持手段,才能不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注入活力,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良性運轉。
3.完善融資機制。資金是這種新興的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不可避免地成為一個瓶頸制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在國家的戰略平臺的幫助下,在“一帶一路”戰略平臺的支持下,把專項資金,用于產業發展和風險投資基金,以促進行業的發展是十分可行的。同時,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產業發展提供資金完善機制。
4.科研與人才支撐。“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對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一方面需要大量引進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培養人才,陜西高校眾多,且陜西省在機械、航天等理工科領域有明顯優勢,可以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此外陜西省職業教育的發展也日益呈現良好態勢,職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技能型人才,這就為陜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培養了大量的高素質勞動者;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技術支持,而技術要發展就需要有科研資金作為支撐,當前陜西省對于科技研發的支持比重加大,并且有源源不斷的成果出現,這些都表明陜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潛力。
5.強化國際合作。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為陜西省探索國際合作、交流新模式,多領域、多層次提高合作水平提供了可能。陜西省政府應該利用這一機遇,鼓勵支持省內企業和研發機構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服務外包,在境內外聯合研發、合作辦學、設立研究機構,收購有研發技術的國外企業,學習其先進的的經營方式和經營手段,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并致力于打造陜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國際品牌。利用“一帶一路”戰略契機,加快實施陜西省“引進來”,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環境,逐步實現與國際深層次的接軌,建立研發中心和產業化基地,出臺相關政策,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到陜西投資。并有效整合創新資源,學習先進的技術經驗,加快推動陜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走向國際的步伐。
四、結語
總之,“一帶一路”戰略在充滿挑戰的同時,給陜西省帶來的更多的是發展機遇,有利于提高陜西省的對外開放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陸上新高地的建立,也有利于陜西省加強國內對話和國際聯系,學習東部發達省份和國外先進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發展經驗。陜西省的周邊省份也在享受“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建設的優惠政策及戰略福利,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是落實陜西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舉措,陜西省地處西部,發展速度緩慢,但是“一帶一路”戰略所帶來的國家政策和國家支持,可以指引陜西省政府對該產業的科學規劃,并通過學習先進的技術經驗,完善投資、融資機制,加強國際合作的同時,進一步“走出去”和“引進來”。
參考文獻:
[1]阿墨.“一帶一路”的陜西腳步[J].新西部(上):2016,(8):47-49.
[2]顧穎,趙霜.“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陜西人才政策研究[J]金融經濟:下半年2016,(2):153-154.
[3]婁勤儉.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動陜西持續健康發展[J].求是:2016.(6):40-42.
[4]郭露露.“一帶一路”戰略下陜西省的SWOT分析及發展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5,(17):463-464.
作者簡介:王春舒(1989- ),女,碩士,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工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