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既是對全體共產黨人說的,但同時也是對每一個從事關乎個人、民族和國家未來的全體教育工作者說的。因為只有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忘教育初心,方得育人始終。本刊本期刊發的通訊《尋求回歸初心之路———邵東縣“純粹教育”采訪紀行》,為我們較好地詮釋了什么是不忘初心的教育,如何做一個不忘初心的教育工作者。
這些年來,我們的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同樣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教育的初心,是不是都銘記了?教育的根本和本源,是不是都回歸了?每個孩子是不是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且健康快樂地成長了?邵東縣倡導并踐行的“純粹教育”,提出“教育像教育的樣子,學校像學校的樣子,校長像校長的樣子,教師像教師的樣子,學生像學生的樣子”的“五個樣子”理念,有思路,有實踐,有成效。難能可貴的是,“五個樣子”之外,邵東縣的各級黨政領導身體力行“重教的樣子”,有了“在教育上舍得的投資是最有潛力的投資,在教育上搶抓的機遇是最有前景的機遇,在教育上贏得的發展是最具價值的發展”的超前意識,真正做到了“教育問題優先解決,教育資金優先安排,教育地位優先凸顯”。一句話,純粹教育,需要真辦教育、辦真教育的魄力與膽識。
曾幾何時,我們有的地方教育的原生態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壞。教育的本色、底色褪掉了,教育的本真、本能失去了。“還教育本來面目”成了強烈的呼聲。邵東縣的“純粹教育”,是不計私利、不摻雜質、告別浮躁與功利、單純的“安心教書、安靜育人、安樂成長”的教育,也就是回歸教育本質、遵循教育規律、崇尚教育科學、踐行以人為本的教育。用邵東教育人的話說,“因為用心,所以專業;因為專業,所以純粹”。從而營造了縣域大生態、學校小生態、課堂微生態的“純粹教育”的良好生態。于是,圍繞著“純粹教育”這根鏈條,從教育局局長到校長,從校長到教師,一門心思做一個不忘初心的教育人,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平凡工作中,不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初心,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修養,以良好的人生修為來影響孩子們的修為,以強烈的進取心來達成孩子們的進取心,嚴格遵循著教育既立德又樹人、先立德后樹人這個教育的根本。
不可否認,在功利與浮躁的社會環境下,初心常常被我們遺忘,正如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所說:“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出發。”因為忘記了初心,我們在教學之路上走得十分茫然,常常以知識授受為中心、以灌輸為基本方式,少了去仰望教育這個廣闊星空;因為忘記了初心,我們已經不知道為什么來,要到哪里去,走著走著就陷入到了教育的功利當中;因為忘記了初心,我們常常以分數去衡量一個學生,常常以一張試卷去評判學生,以致讓學生的心靈物化和精神枯萎……邵東縣的“純粹教育”,發揚“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著力革故鼎新,秉持與時俱進的品質,全力推動教育改革與教育創新,全力塑造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品質、創新行為,以質樸、真誠的教育態度,追求不功利的、平等的教育,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力求讓青少年學生成為想象大膽的人、性情完滿的人、人格健全的人、心靈溫暖的人、靈魂豐盈的人、精神崇高的人、情感豐富的人,概而言之,做一個既優秀又幸福的人。
從以上層面來說,“純粹教育”的邵東實踐,值得推廣和借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