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必須要再三斟酌。如何用幽默、風趣、活潑的語言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思考,享受讀書的快樂,一直是我多年來備課時的重點。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學方法;學習思考
“幸福在哪里呀,
朋友呀告訴你,
他不在柳蔭下,
也不在溫室里,
他在辛勤的工作中,
他在艱苦的勞動里。”
這首三十年前流行的老歌的旋律似乎還回響在耳邊,是啊,作為一個教師,一個在三尺講臺上度過二十五年人生歲月的語文教師,我的幸福又在哪里?
幸福在踏實勤奮的工作里。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一輩子其實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傳播文化,啟迪智慧。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必須要再三斟酌。如何用幽默、風趣、活潑的語言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思考,享受讀書的快樂,一直是我多年來備課時的重點。反復閱讀教材,搜集相關材料,質疑對比思考,于是,冰冷的文字化為鮮活的故事、風景。那些陳舊的往事好像又鮮活起來,我和學生一起享受了無數的文學大餐:美麗善良的劉巧珍,出身卑微卻又志向遠大的高加林;堅強無私的保爾,充滿理想而又不幸夭折的新月;對國家民族的前途深深憂慮的魯迅,對老母充滿愧疚的國學大師季羨林——課堂上,這些平凡而又偉大的作者,他們的故事,他們的人生,他們創造的悲歡離合無不感染著凈化著我和孩子們的心靈。一本書,一次討論,師生感情的交流和溝通,我,一個普普通通的語文老師,忙碌并幸福著。
我常常告誡學生要學會傾聽。越是功課好的學生往往越是很難聽進去別人的不同意見。而且功課好的學生基本都有這樣的功能:充耳不聞,你這邊說的唾沫橫飛,就算是聲淚俱下,他那邊跟沒事人一樣的,真能氣死活人。或者表面應付完你之后,一轉臉該是什么照是什么,那算真沒法。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有一次,看到這樣一則笑話:兩個耳背的人,誰都不愿意承認自己耳背。一天兩人碰到了一塊,一個還扛了根釣魚竿。沒扛魚竿的就問了:“怎么著,去釣魚啊?”那位回答:“不是,我釣魚去。”這位恍然大悟:“咳,我還以為你是去釣魚呢。”我給學生講了這個笑話,孩子們都感到:那兩人一直在釣魚這倆字上打轉轉,雖然誰也沒聽見對方在說什么,但聊的還蠻熱鬧的,并且都認為說到了點子上,其實還真就離中心不算遠,就是關于釣魚的談話,可就是誰和誰都不挨著。什么原因?就是兩人說話的目的是怕別人知道自己耳朵背,心思根本沒放在別人那,談什么事反而并不是他要談的目的了。因此結果當然是各自以為解決問題了,實際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以后的課堂上,我驚喜地發現認真聽老師和同學講話的人增多了,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我愿意和學生推心置腹地交談,學生也把我當成真正的長者和朋友,喜歡我尊重我,前幾天我布置學生做一個人物描寫片段練習,下面是九年級(12)班李曉珊的作文:
我的語文老師
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突然從門口掃射進來,使我們心頭一顫又使我們倍感親切。這就是我們的余老師。
為什么說老師的目光使我們心頭一顫呢?因為你永遠也摸不準余老師的心情,有時候火怒三丈就會罵我們好半天,有時候心情好了,老師那慈愛的目光使我們倍感親切。
我們余老師是一個很特別的人,她有著特別的脾氣,特別的語言,特別的思想,特別的笑。
正是因為你永遠也不知道老師下一秒的表情,造就了老師特別的脾氣,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老師正在笑著,忽然又言歸正傳,表情極其嚴肅,我就在想,老師您是怎樣煉就控制住笑的神力的。
余老師最特別的語言是“哦!”分三個語調用,有好幾種意思,余老師經常用二聲調對我們說,別看她只是一個“哦”卻為老師省了不少口舌,它一下就代替了“你懂了嗎?”“對吧?”的意思,我們只用回答四聲的“哦!”就代表我們懂了,這是一個完美又簡單的交流和互動,老師不愧是專供語文的,而且老師經常運用文言文的之乎者也來教育人,看來老師已經修煉到了一定級別。
再說我們余老師特別的思想,簡單一句話翻譯就是老師雖有著七零的年齡卻有零零的思想。從哪幾方面體現呢,當然是從平時上課和下課中體現的。余老師的課沒有那么枯燥,還給我們開研究性學習,這可是大學里才有的,老師大膽的創意正符合現在的零零思想。沒有幾個老師到了余老師的年齡還有一顆童真的心,我們發現老師玩植物大戰僵尸特別厲害,反正比我打的關還多,而且老師還會“玩以致用”,老師罵我們的時候說了一句讓我們本身寧靜的氣氛變得活躍的話:你的腦子讓僵尸給吃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句話一定會被更多的人利用。到時候我會很驕傲地說:“這句話是我們老師發明的。”
讓我倍感榮幸的是,大部分學生都特別喜歡我的課,他們覺得余老師上課輕松愉快,能夠聯系生活,自己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學生的肯定與欣賞,難道這不是最實在的幸福嗎?
我一直認為: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應該有淵博的知識。無論工作有多忙有多重,我都習慣每天抽出時間來讀讀書,哲學、歷史、文學、傳記、評論,我喜歡廣泛涉獵各個方面的書籍,我除了讀名師的教育教學專著、古詩詞,也讀各種雜書,努力讓自己成為雜家。李白、杜甫、三毛、金庸、古龍、盧梭、畢淑敏……也都成了我熟悉的朋友。默默地低頭閱讀中,時間飛逝,幸福流淌。常常讀書,她總使我祛除浮躁、渡盡疲倦、消除怨恨、淡泊名利,平靜而又平凡的生活,這不就是幸福嗎?
幸福就在學生的成長中。為了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我就從上好家常課入手,為了能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節課,我在熟悉了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以及它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加以改編,漸漸地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教學路子,我的語文課得到了學生真正的喜愛,學生學業的進步,學生對老師的接納和理解,就是對老師工作的最高褒獎。這也是我作為一個老師幸福的源泉。
參考文獻:
[1]楊曉玲.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6,(09).
[2]余莉.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實踐性教學的創新與思考[J].科技資訊,2016,(17).
作者簡介:
余梅芳,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寧夏石嘴山市第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