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新一輪的發展,我國各企業在規模上也處于不斷擴大中,企業內部控制問題逐漸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本文結合三鹿集團的奶粉事件,“中安消”現象,運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事件背后原因,并針對如何避免事件發生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引言
企業在自身不斷發展的階段中或多或少會遇到許多難題,其中企業內部管理尤為重要,一個企業無論外部業務覆蓋面多么廣闊,發展多么迅猛,內部管理永遠是核心,包括管理層的相關決策,管理人員的相關行為,以及相應的管理體系都會對企業整體的方向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進而對企業行為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在企業整體管理的基礎上,企業內部控制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二、“三聚氰胺事件”案例回顧及分析
2008年9月11日,衛生部證實,經調查,高度懷疑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受害人非常之多,影響很廣且非常惡劣,以至于在該事件發生以后的兩三年內,國民仍然不信任中國國產牛奶的安全性,對中國食品企業存在嚴重的質疑。
三鹿奶粉事件影響波及面很廣,涉及多個牛奶知名企業,例如蒙牛,伊利,光明等。對我國影響巨大以至于我國奶制品出口一度銳減,且信譽急劇下降。該事件的發生非常值得我們反思,發生這一事件絕非偶然,導致這一結果的首要原因就是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存在的漏洞很大,內部環境是企業建立與實施有效內部控制的重要基礎,具體來說包括董事會、治理結構、企業文化、管理者的品性和管理理念、誠信和道德觀等很多方面。其實追溯該事件源頭,在幾年前已經出現因含有三聚氰胺奶粉導致的“大頭娃娃”的現象,但是因為當初涉及范圍比較小,僅僅是個別事件,所以管理層并未有足夠的重視,也并沒有去探究原因和解決,以至于這種個別事件最后不了了之,這些“大頭娃娃”的個別事件并沒有給三鹿集團敲響警鐘,導致了后來三聚氰胺問題的最終爆發。此外,在2008年3月三鹿集團已經接受到消費者相關問題的反映,而且該問題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個別事件,已經有逐漸增多和隱隱有爆發趨勢,如果三鹿集團管理層立刻召開緊急會議,對該問題采用緊急措施,將該事件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針對所有問題奶粉進行追回,并及時處理,不會造成那么大的惡劣影響和損失。然而事實是三鹿集團直到8月份仍然沒有查明原因給予大家一個解釋和道歉,也并沒有拿出一個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最終導致事件的全面升級。毫無疑問三鹿集團的企業管理層的內部機制一定存在嚴重問題,時效性存在不足,管理機制嚴重不合理,并沒有成立對待緊急事件的小組,食品行業是非常具有特殊性且敏感的行業,因為處處涉及人們最基本的生命安全保障,一旦發生威脅到人體健康的事件,處理不好,恐怕一個龐大的企業會轟然倒塌,例如三聚氰胺事件最終導致了三鹿集團的滅亡。
第二原因,三鹿集團對食品風險意識薄弱,風險評估缺失同樣是十分重要的重要原因。針對失誤,企業應當層層把關,步步篩選。但是三鹿集團在以下幾個方面做的差強人意:首先是在人力資源方面,對于三鹿集團內部人員、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的職業操守和專業勝任能力,難以作出有無風險的準確識別;三鹿集團具體的牛奶采購模式是從每個牛奶養殖戶運送到當地的奶站,然后從奶站運輸到牛奶企業中,散戶奶農的牛奶通過奶站最終被集中到三鹿集團的各家工廠。這種方式的優點是,三鹿集團并不需要去建立養殖場,也不需要養殖奶牛,但卻可以通過上述方式迅速擴大牛奶的產量。但是同樣也有幾點問題:一是奶農、奶站都不屬于乳企,乳企無法直接、全面地控制奶農和奶站;二是在牛奶離開奶牛母體后與乳企之間增加了中間商環節;三是隨著企業規模的逐漸擴大,奶農、奶站越來越多,同時愈來愈加分散,越來越難以控制,這無形中會造成許多風險。此次事件的發生,從根本上說明了三鹿集團本身企業管理內部控制與運營存在著很大的漏洞,缺乏一個良好的風險評估管理。
最后,筆者認為一個企業應該都有一個面對緊急情況的應急方案或者說是緊急處理機制。正如前文所說,沒有建立一個良好的危機應對小組,三鹿集團在這方面是嚴重缺乏與失效的,正規渠道機制的運行無法及時處理類似三聚氰胺這種緊急問題。會管理也可以看出,2007年12月,三鹿集團即接到患兒家屬投訴。且進入2008年后,一些媒體開始進行不點名的報道三聚氰胺事件。面對當時的嚴峻形勢,三鹿集團并沒有將問題及時控制并處理好,最終導致事態惡化與全面爆發。可以說三鹿集團應急機制的不健全,是壓倒三鹿集團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終走向滅亡。
三、“中安消”現象回顧及分析
中安消(600654)前世在美國受到質疑,今生在A股市場又迷霧重重。這家公司與涂國身密切相關。簡單來說,涂國身前前后后為它的空殼公司,達成了許多合作協議,且涉及的公司都是在國內或國外赫赫有名的企業,利用財務造假與國家法律不健全的空白,大肆做空圈錢,與各大銀行和其他機構拉取貸款,并購許多中小企業,且成功在國內上市。
該事件聽起來有些讓人匪夷所思,一個假的企業竟然成功的上市,且做到了許多上市公司都沒有做到的事情。目前,“中安消”現在不僅僅指這一家上市公司,在A股市場中已經形成一種現象,該現象已經出現過很多次,許多類似的公司攪亂A股市場,導致股市“烏煙瘴氣”,將公司完全變成了一個做空圈錢的機器,本質上卻是利用投機現象賺取市場的差價,并不是讓公司真正提升價值,為市場帶來一份機遇,做一份貢獻。
針對如何杜絕中安消以及類似的現象,得建立一個合理的監管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加強監管的嚴格程度或者說是完善市場的監管制度到一定的級別,中安消在國家的監督下就不會蒙混過關,成功上市,將會被證監會等一系列監管機構徹查,從而終止這種現象的發生與繼續擴大。在中國如果有一個完善的監管制度,并購的實質一定也可以被查出,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中安消頻繁的并購,中安消又是如何運作公司的資金。此外,現金流,投資現金流的變化應當給予監管部門的警示,很明顯中安消流動資金數值已經變負且有繼續擴大的趨勢,應當可以看出公司目前的運營質量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此時應當采取一系列政策及規定去限制公司繼續并購貸款等諸多導致資金缺口擴大的一系列行為,防止這種問題的升級,從而從源頭維護市場的穩定。
其次監管部門可以考慮成立一個部門小組,主要任務是定時去各大公司去檢查,并針對有問題隱患的公司進行立即徹查,找到公司內部本質上發生了什么問題,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協調公司處理還是直接出售干預,并且從市場的角度考慮,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對市場產生更大的不利影響和動蕩。
最后針對中安消現象的發生,希望國家可以出臺一系列的政策,一方面對A股公司的財務,現金流進行抽查,判斷A股企業公司是否具有空殼公司的嫌疑,一旦嫌疑證實必須嚴厲處罰,以保證股票市場的良好運行環境,另一方面也應給予那些真正創造價值的企業一些支持的政策,例如貸款和稅收的優惠政策,這樣能促進那些真正想提升價值,對市場和國家有貢獻的企業數目的增多,減少類似中安消這種類似欺騙的上市公司。
四、結語
通過對“三聚氰胺事件”與“中安消”現象的回顧和分析,不難看出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對企業的發展是起決定性且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通過上述兩案例可以發現,事件的發生與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是失誤是分不開的,三鹿集團遇到問題沒有及時解決以及管理缺乏時效性,中安消管理人員的欺詐行為都說明企業合理的內部控制管理對于一個公司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企業應當建立內部控制管理監督機制,對企業管理層進行必要的約束,特別是當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做出破壞公司或對市場產生不良影響時,監督機制完全可以杜絕像涂國身本人這種做法。其次設立應急小組,專門針對緊急事件,例如三鹿集團所遇到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及時處理所遇到的問題,將損害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才不會導致更不利的結果。此外,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應該大大的提高其時效性,如果三鹿集團更快速的將問題反映到了高層管理人員上,興許該事件在出現個例的情況已經開始處理。總體來說,監督與應急的機制,管理制度的時效性不可或缺。一個企業要想發展的更好,走的更遠,離不開一個好的企業管理層,而一個好的管理層是需要加強以及落實企業內部控制才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