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
摘要:會計假設是會計的前提,是指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中,根據以往的會計的實踐和理論,對會計領域中尚未肯定的事項,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假說或設想。然而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沒有破產資產清算的關于財務會計假設的研究,隨著中國經濟的逐漸繁榮,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出現了很多的企業破產清算的情況,本文主要重新研究財務會計基本假設,按照國家宏觀經濟、價值成本、時間分期等幾個方面來界定和考慮。
關鍵詞:會計假設;破產清算;重新思考
引言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不斷有新的技術、新的發明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會計記錄在經濟運行中是一種特別的經濟行為存在,會計記錄所反映的所有的經濟信息必須具有可比性,這樣會計記錄才會有其記錄的意義,所以必須要有相同的計量單位來記錄,這樣可以使同一段時間內的業務具有可比性,不同時間段的業務也具有相應的可比性,會計基本假設是整個會計假設體系中最為基礎的組成部分,從對財務會計的作用來看,會計基本假設是財務會計系統中的基礎?,F如今,知識經濟時代區別于過去的工業經濟社會時代,新經濟時代以高科技為主,因此對于財務會計相關的業務也應該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重新思考構成財務會計的基本規范。
一、會計基本假設概念
會計基本假設是企業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前提,設定了會計核算所處時間和空間環境。
(一)會計主體假設
會計基本假設實際在企業法中屬于獨立的個體,因為會計所關心的只是企業并不是經營人,使會計主體假設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為了維護業主投入資金到企業的需要。通常情況下,一般會認為主體假設是財務會計的主體。
(二)會計分期假設
會計分期假設規定了會計對象的時間界限,將企業連續的沒有經營的活動分成小段時間相接連,也提供了相應的會計信息,因此會計分期假設也是正確計算收支和虧損的基礎。
(三)會計持續經營假設
持續經營假設是假設每一個企業可以預期其以后的發展,假設未來發展會出現破產和清算的情況,所以它所有的資產將在日常的經營過程中被賣出。企業也會在經營的過程中,逐漸償還所有的債務,如果企業依然不能持續經營,就必須要放棄這個假設。
(四)貨幣計量假設
貨幣計量假設規定的是會計的計量手段。它指出貨幣依然可以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以及成果,貨幣計量包括了兩種含義:一是幣種的唯一性,二是幣值的不變性。
二、賦予會計基本假設新的含義
(一)會計主體假設
會計主體對財務報告的內容與范圍做了明確的規定,包括會計要處理的交易和處理事項的范圍,具體來說就是向誰報告以及報告什么的問題,根據主體假設以及會計相關信息的提供,這樣就可以區分市場和企業。通過主體假設表明,財務會計的給予報告的是企業,并不是市場的相關經營活動,因此在本質上,它只能提供一些企業的微觀經濟信息,至于宏觀經濟方面,則需要進一步的加工決策,所以承認主體假設,卻難以肯定宏觀會計的存在性,雖然在這個方面還存在缺陷,但主體假設的內容是不斷發展的。主體假設還有一個作用是必須把企業和其所有者在財務上和經濟上徹底的分開,因此,通過主體假設,企業可以向市場傳遞更多、更準確的信息,但嚴格以該企業的總體范圍,傳遞信息不能涉及其他主體的財務和產權,也不能包括所有者的財產和產權。遵守這幾個原則也是保證財務報告最準確的基本條件。
(二)持續經營和分期經營
這兩個基本假設是不可分割的,相互補充,不可或缺,如果說企業作為獨立法人使主體假設出現,而且主體假設在企業兩權分立的情況下會顯現出極大的重要性。那么,分期假設和持續經營假設卻是因為環境的不同而出現的不同的局面,當一個企業被認為在獨立的情況下核算時,盡管在現實經濟運行中,不能完全確定,為了能夠正確的處理在主體上出現的交易,并且能夠定期的報告主體的經濟信息和財務信息,總結經營期間內的經營成果,描述某個特定日期的財務圖像,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持續經營假設和分期假設就描述了一個會計主體經營時間的長度。因此會計主體的獨特性也影響了這兩個假設的特性,首先看持續經營假設,對于不同的主體如現實主體和虛擬主體就應該區分開來,做出不同的解釋,現實主體比較穩定,可以把它看作是持續經營,但在現實運營中,因為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也會不斷出現改組、兼并的情況,有時也會因為經營不善等,導致企業整齊持續經營但某些分部卻不是持續經營的情況,而虛擬主體則不一樣,這種企業的特點是經營時間較短且容易發生變化,所以持續經營不適用于該類企業的發展。凡是能夠持續經營的企業,在現實中都要進行時間分期,時間分期假設主要是為了可以隨時向企業提供財務報告,因為目前的經濟環境多變,企業對于財務報告的使用要求也不斷提高,而互聯網的發展則為這種要求提供了可能性,可以在網上快速發布有關的財務信息。因此,企業在以后的發展中,分期假設提供財務信息都會通過互聯網實時發布,與互聯網的結合,將會提高運行速度。
(三)貨幣計量假設
貨幣是唯一可以體現價值的物品,所有商品的價值都可以用貨幣來體現,會計要反映物品的價值,而價值都是用貨幣來衡量,所以稱它為主要的計量單位,但其也不是唯一的計量單位,在財務報告中,它是主要的計量單位,而在其它的信息披露中,就可以按照職員的職稱職工技術水平以及相應的發明等來計量,再比如預測一個企業的發展前景,要從多個方面來考量,包括企業以后的盈利水平,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有產品的銷售情況,也包括職工的工作態度和職業素養,這些風險的計量都是用貨幣不能完成的。
三、相關的結論
財務會計的基本假設是財務會計的基礎概念,因為財務會計決定了財務的報告編排和會計處理的基本特點。財務會計可以繼續健康發展的條件就是假設的環境,而這個環境一般指的是動態的經濟環境,現在,要對四個已有的假設做出合理的解釋,更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對四個假設補充其新的意義和概念,對已有的假設的不合理進行相應的改變,我國屬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當然與國外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國的宏觀經濟調控力度非常強大,因此我國的財務會計就與國外的市場經濟體制處于不同的經濟環境,所以對最終的會計核算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所以構成我國財務會計的基本假設有:國家對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包括現實主體與虛擬主體的會計主體;分為多種情況的持續經營;包括定期傳遞與實時傳遞相互結合的會計分期;商品所有權的報酬和風險是否真正轉移的權責發生制和現金流量制;歷史成本、現行成本、公允價值等的公允價值與成本;貨幣依然為主要計量單位和發展非貨幣計量。與此同時,在日常運營中,運用各種會計信息進行決策時,要注意各種問題的出現,例如它的暫時性,暫時性是指企業在相關的報告中所顯示的一系列數據,都有其最終的不確定性,報告數據有財務經營狀況、財務最終業績或者相關的現金流量等。
四、結語
財務會計是環境變化和時代發展的產物,會計理論也會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變化,財務會計基本假設從開始形成發展到現在已經長達80年的時間,因為市場經濟發展速度快,會計基本假設也需要隨時改進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