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翠芳
摘要:財務部門作為整個企業運營資金統籌部門,對企業的發展和進步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財務會計工作可以有效地幫助企業進行積極地財務管理。當前財務會計工作目標在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下有孕育出了新的內涵和意義。本文就財務會計在工作時的具體目標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探究財務會計工作中如何體現目標的要求并最終完成工作任務。
關鍵詞:財務會計;工作目標
一、財務會計工作目標綜述
傳統的概念中,財務會計作為一種會計工具,是經由人為的面向企業的以會計信息為主的信息系統這一概念在外部環境的要求下逐漸出現了新的內涵。根據我國頒發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在當前會計工作內容中,企業的年度、半年度財務會計統計中需要加入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財務情況說明書等內容。在會計報表中還需要加入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與相關附表。這些詳細的財務信息添加是當前新時代健全企業財務信息的標準,也是財會工作新的任務和目標。此外,對于企業財務報表中的相關信息審核都是需要一套基于審核標準和計算程序基礎上構成的一套嚴密科學的方法與理論體系。財務會計在進行報表的制定與計算過程中,必須按照財務表表的基本假設、目標、信息質量標準等相關概念,通過對企業各部分財務情況的通盤計算分析制定而成的。所以關于企業報表制定的嚴格程序、科學的流程與相關理論體系也是財務會計工作的新目標中需要考慮的部分。
二、財務會計目標的綜合理論支撐
(一)財務會計目標的哲學理論
由于財務會計是一項社會活動,而在統計過程中需要通過數據來反映出具體的對象。所以在財務會計目標的完成過程中需要考慮唯物主義在工作開展時的積極指導。所以在財務會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相關目標的完成工作需要體現出客觀性與真實性。財務會計目標以提供信息為主,報表中的財務信息會直接影響企業管理者的決策行為的制定與發出。如果相關信息與事實出現了偏差,則數據反映的現象脫離現實具體情況,會直接影響到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會計工作的目標在反映出馬克思主義物質觀的基礎上,還體現出了矛盾的對立統一性原則。在會計目標制定過程中,會計環境與會計目標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首先會計環境會決定會計目標,同時通過合理的會計目標設定可以反作用于會計環境,對會計環境進行積極地改變。此外,矛盾還分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會計目標在面對不同的對象時,由于面向的對象不同使得相關信息側重也不同。這種條件要求會計工作者需要按照自身的對象的不同而主動對相關信息披露點進行調整,在滿足真實性的原則基礎上有針對、傾向性地進行數據處理工作。
(二)財務會計目標的經濟學理論
財務會計本身作為一種經濟行為,通過多種經濟學理論都可以進行解釋。首先財務會計目標符合契約維護論。古典經濟學認為企業本身是在多種約束條件下的一個生產與利潤的函數關系。隨著新型的經濟情況的出現,對于企業的新定義變成了契約的聯合。財務會計在工作中通過確認、計量、記錄等一系列會計核算方法,負責會計信息提供、資源分配、明確企業各部門人員的權力與責任。在確定各個支付主體的利益的同時,將內部各個個體需要履行的義務與取得的利益告知相對應的主題。通過會計行為維護契約可以保障整體企業運轉。
交易費用理論認為財務會計目標的確立過程中需要考慮投入產出比,換句話說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能夠充分體現出會計信息中所產生的成本和交易成本。這樣決策層才可以正確考慮各種經濟行為的代價。財務會計目標要求在相關報表的指點過程中需要體現出交易過程中成本部分、區分權責的成本、契約簽訂后的成本等一系列成本付出。而從產權角度上看,會計作為一種降低交易費用影響資源分配的工具,財務會計的目標還體現在為企業節約各種交易費用上。
經濟學利益相關觀點指出,企業在進行經濟活動時,根據利益時間性的不同可以將對象分為潛在利益相關與現實利益相關兩方面。會計信息可以為管理者提供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發展的一系列影響,進而幫助企業管理者者能夠良好地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抉擇。
三、當前我國財務會計目標的具體構建
當前我國的經濟形式和發展方向是財務會計目標在構建期間的重要依據。首先根據“不同的會計環境,會產生不同的財務會計目標”這一原則,當前我國的財務會計目標的定位主要需要結合我國新時期市場環境、會計環境,積極吸收國外會計就工作開展的先進經驗,努力地研究出符合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財會目標的。當前中國財務會計目標主要依據“以幫助決策為主,受托責任為輔”。即在幫助管理層決策的目的下,盡量體現出會計工作的受托責任性。
(一)企業會計目標的具體定位
基于此原則,財務會計目標首先需要為企業管理層提供企業發展過程中能夠良好反應企業發展的經濟信息。第一,需要具有提供投資和信貸相關的準確信息,體現出潛在投資人、債權人以及其他有關投資、信貸的關鍵信息。第二,提供現金流量數據與未來存量的信息,此類信息可以幫助當前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可以評估企業的股利或股息、銷售、到期債券或借款清償等不確定信息。第三,需要提供企業經濟資產、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與資源分配、使用的具體情況。在此基礎上,財務報告還需要將當年的經濟計劃完成情況、整體資產處于增值或保值階段等向受托者進行展示。財務報告作為企業經濟數據的完整呈現方式,是企業在證券市場上的重要考評條件。相關投資者對于企業報表數據的判斷可以直接影響后續企業獲得融資的機會。
(二)現代企業制度下的財務會計目標
現代企業制度已成為國內企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選擇。財務會計的工作目標需要積極地融入到現代企業制度中去。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關鍵,法人制是判斷企業模式的重要標準。企業法人制度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主體。在企業法人制度下,投資者與企業的關系被簡化為純粹的委托者與被委托者間的關系。當前我國企業中,上市公司占比較小且上市后企業也不能實現資本的完全流通。因此我國會計的工作目標需要定位在向委托人也就是投資者旅行自身受托責任,為委托人提供所需的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