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延磊
摘要:地勘單位自屬地化管理以來,在承擔各級財政基金項目的同時,不斷加大地勘市場投入。實踐證明,地勘單位的根基在項目,項目是地勘單位的立足之本、發展之基。因此,如何有效的實施地勘項目管理,實現效率與效益雙向提升,對于地勘單位的發展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地勘;項目管理;控制
一、地勘單位項目管理現實問題
1.管理制度嚴重缺位
制度訂立與執行缺位。很多地勘單位缺乏規范化的項目管理制度,內容多雷同、結構松散,沒有根據地勘單位的實際制定具體的管理要點,與實際生產相脫節。很多地勘單位執行缺乏剛性約束,管理粗放,造成有令不行,執行不嚴的情況。
2.關鍵環節控制不嚴
一是成本控制不嚴。成本管理是項目管理的核心環節,成本控制直接影響經濟效益。有的地勘單位對于成本管理流于形式,成本管理意識淡薄,無法開展動態管理,單個項目虧損嚴重。二是合同管理不嚴。合同管理是項目管理的關鍵環節,合同執行是否到位對于項目運行至關重要。很多地勘單位合同管理不到位,法律意識淡薄,缺乏系統管理,無法實現對合同要素的管控。三是項目質量不嚴。質量控制是項目管理的基礎。
3.管理自適應度差
自適應是自動化領域的概念,指在處理和分析過程中數據自動調整以便達到最佳處理效果的運行機制。管理的自適應度就是指管理形成自己調節與處理的內在運行機制的能力。而現在地勘單位的項目管理系統尚未實現穩定的處理機制,管理發散且無序,造成項目粗放式管理,自適應度很差。
4.管理信息化不夠
很多地勘單位對于項目各項數據的運用停留在簡單統計分析的模式上,而不是綜合各類要素進行縱向與橫向的分析與應用。表現在成果資料信息化建設較為初級,經濟數據分析不夠深入。
5.人員素質有待提升
很多地勘單位從事項目管理的技術人員、財務人員雖然較高的專業水平,但缺乏項目管理的系統性思維和動態思維,缺乏未雨綢繆的預控意識,嚴重制約了項目運行的效率。
二、地勘項目管理的特征分析
1.投資主體多樣化
地勘單位長期企業化運營,不僅承擔了政府部門的公益性項目,也承接了大量社會化工程項目,而且越來越多的地勘單位進入社會化投資領域,項目的投資主體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形成跨行業、跨領域、多角度的綜合市場領域。
2.實施手段復雜化
由于投資主體的多樣化,項目的技術要求也呈現多樣化,地勘單位要適應各種項目實施的技術手段和要求,所以要使各種生產要素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充分的集成,達到效率與效益的有機結合。
3.終端產品個性化
地勘項目具備“硬”、“軟”產品的雙重屬性。地勘項目是以無形的科學知識作為初始投入,通過有形的技術方法為輔助,最終實現人類認識地質現象與本質的深化與升華,這是“軟”性。同時,支撐地勘項目實施,必須開展鉆探、坑探、槽探等“硬”性作業。
4.渠道支持稀缺化
地勘項目開展,工作區域或探礦權是最為稀缺的資源,其次是人力資源,然后是資金資源。稀缺的探礦權市場,日益增加的勞動力成本,以及長期累積的應收賬款。都是制約地勘項目發展的因素,而這些因素最大的特征就是“稀缺”。
三、如何加強項目管理控制
1.營造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
意識決定出路,改變傳統落后的管理思維,是當前地勘單位自上而下改革的首要工作,也是對于轉型中的地勘單位廣大干部職工的考驗,所以決策層、領導層要立意新、起點高,統攬全局,把項目管理這盤棋下好,在地勘單位營造全員參與、全員改進的良好氛圍,把管理融進地勘單位長遠發展的大計中扎扎實實的開展下去。
2.打造新時代的項目管理協同機制
項目管理是閉環式管理而非開放式管理,單項工程構建了一項獨立的項目管理系統,地勘單位項目管理則是由許多項目構建的系統。管理同時離不開地質技術、生產安全、人力資源、市場銷售、黨群等部門的統力協作與齊抓共管,地勘單位的成本費用控制必會呈現出新局面。
3.構筑關鍵環節的風控體系
管理要全面,更要抓重點要點,抓關鍵環節。一是地勘單位財務通過財務集中管理和預算管理,通過在經營管理中對成本費用資料的收集、核算、調控、預警、反饋作用,對非生產性開支的嚴控作用,重點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大量應收賬款尤其是跨年度應收賬款,更會加大成本甚至造成虧損風險。二是保證在合同規定的工期內成本越低越好,控制工期成本就是要在保證合同工期前提下,盡可能地縮短工期,將工期和成本調整到一個平衡點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三是制定項目質量管理制度,嚴格按制度辦事,獎罰分明。通過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培訓教育、規章制度、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安全檢查、特種設備管理等保障項目不出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