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青 劉錦揚 潘瀟
摘要:全面了解成都市大學生創業情況、政策環境情況及體制機制建設情況等對實現成都市經濟轉型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調查結果顯示,成都市高校應屆畢業生創業意愿強烈,在校期間參與自主創業活動頻繁,但已經開始創業的畢業生還比較少,創業態度與行為之間差距明顯,培訓引導和政策扶持有待進一步加強。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創業現狀;扶持策略
當前,恰逢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以及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結構性矛盾縱橫交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成都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其主要特點之一是發展動力從傳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在創新驅動轉型的重要時期,大學生創業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活力之源,更是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途徑。因此,全面了解成都市大學生創業情況、政策環境情況及體制機制建設情況等對實現成都市經濟轉型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此,我們開展了成都市大學生創業情況調查。此次調查充分利用調查問卷、實地考察、座談訪談、專家研討等形式,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加強對重點問題、重點人群、重點平臺、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政策的調查。合計對全市20所高校、30個專業的490名2017屆應屆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成都市高校應屆畢業生創業意愿強烈,在校期間參與自主創業活動頻繁,但已經開始創業的畢業生還比較少,創業態度與行為之間差距明顯,培訓引導和政策扶持有待進一步加強。
一、2017年成都市高校畢業生創業現狀
1.創業意愿強烈
在市委、市政府創新驅動發展、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促進大學生和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等一系列政策的影響下,2017年,全市高校應屆畢業生創業意愿強烈,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20所高校希望創業人數大幅增加。從調查結果看,有190人畢業后希望創業,占38.8%,比例最大,其次是去國企單位與考公務員就業(均占12.2%)。
2.創業態度與行為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調查顯示,有11所高校創業者占畢業生人數比率在5%以下,占57.3%,僅有9所高校超過3%。已經創業的人比較少,僅占4.1%,有12.2%的人正籌備創業,想創業未創業的人占22.5%,不想創業的人最多,達61.2%,創業態度與行為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3.在校期間參與自主創業活動的人較少
從在校期間參與創業方面的活動或項目來看,已經創業或想創業的畢業生參加校內外創業其它活動的較多,達70人,其次是科技文化活動40人,再次是參加自主創業活動,達30人,參加創業大賽的人最少,只有10人;不想創業的畢業生中,參加科技文化活動最多,達120人,其次是參加自主創業活動的人,為90人,參加其它創業方面活動的人最少,僅為10人。
4.沒有資金是影響大學生未籌備或不想創業的主要原因
從影響大學生未籌備或不想創業的主要原因來看,沒有資金是最主要原因,占受調查應屆畢業生總數的比重為63.3%;其次是創業風險太大,占比53.3%;再次為創業收入不穩定,占比為46.7%。
5.創業項目為互聯網信息技術類的最多
從已經創業或正在籌備的創業項目來看,計算機軟件類項目最多(占31.6%),其次為互聯網信息技術(占15.8%),再次為生活服務項目(占10.5%),也有個別學生文化藝術、教育培訓項目。
6.已創業或想創業的學生在校期間接受創業課程的人數最多
在已經創業、正在籌備或想創業的學生中,在校期間接受創業課程的最多(占63.2%),其次是接受創業講座(為52.6%),再次為創業培訓(占47.4%)。有近70%的畢業生認為在校期間接受創業方面教育和指導后對創業有較好的幫助。
7.互聯網是創業項目的主要信息來源渠道
從已經創業、正在籌備或想創業的學生中調查來看,創業項目的信息來源渠道主要為互聯網(占73.7%),其次是校內平臺(占52.6%),再次是校外平臺(占47.4%)。
8.將近五成的學生認為到政府部門辦理創業相關手續便利程度一般
從有過到政府部門辦理過創業相關手續的情況來看,47.4%的人認為辦理創業相關手續的便利性程度一般,10.5%的人認為不便利,26.3%的人認為非常便利。
9.對政策不了解是辦理創業相關手續過程遇到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從辦理創業相關手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來看,31.6%的人認為對政策不了解,認為其他的原因排第二位(占26.3%),排第三的為找不到人,為21.1%。
10.創業或籌備創業中得到政府部門創業資金支持的人近七成。創業或籌備創業過程中得到政府部門創業資金支持的人近七成(占73.7%),其次為簡化手續(占63.2%),貸款優惠政策和提供創業場地并列第三位(均占52.6%)。
二、高校畢業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創業培訓的針對性不夠
政府部門和高校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技能的培養有待進一步加強。雖然開設與創業相關的課程、講座,也開展了創業大賽和創業技能等方面的培訓,但是這些培訓的針對性還不夠,和大學生的專業、興趣愛好的結合不高。
2.創業政策保障體系不夠完善
政府雖然已經制定了鼓勵大學生創業的配套政策,但是部分政策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操作性不強,資金的支持力度不夠,大學生對創業有后顧之憂,在創業的時候放不開手腳。
3.創業環境需進一步提升
政府和高校在創業上的做了很多宣傳,但在一些家長和大學生的心中對創業還是有抵觸和畏難情緒,很多家長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創業,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也不深,趨于理想化,對創業沒有感性認識,對創業停留在想象中,具體實施創業的很少。
三、促進高校畢業生創業的對策建議
1.加強教育培訓
政府部門和高校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技能的培養,開設與創業相關的課程、講座等,并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不斷調整優化,提高大學畢業生創業能力。要引導學生對創業形成正確的認知,強化創業價值觀與社會責任感雙向融合教育。針對初次創業的學生,要多進行專業指導和引導,政府部門或者高校成立專門部門,指導學生或者協助學生辦理創業相關手續。
2.加強政策保障
調查發現,政府雖然已經制定了鼓勵大學生創業的配套政策,但宣傳和保障還不夠到位,部分創業者對創業優惠政策缺乏了解,有些政策也沒有真正落實到位,導致優惠政策惠及面較窄。對政府部門和高校而言,一要加大創業政策宣傳,吸引更多學生創業;二要進一步簡化優惠政策申請流程,加快審批速度,縮短審批時間;三要加大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力度,多鼓勵支持大學生創業,多提供創業機會。
3.營造良好環境
調查發現,互聯網是創業項目的主要信息來源渠道,渠道相對比較窄。因此,要為大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創業平臺,地方政府可以出臺配套政策來保護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環境,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形成認同創業、尊重創業者的社會氛圍;企業可以通過眾創、眾包、眾籌、眾扶、天使投資等方式,多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機會,從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學校可以提供多樣化的創業渠道,暢通創業信息渠道,幫助大學生實現創業的夢想。通過不懈努力,確保在全社會營造更加濃厚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