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恩征
摘要:互聯網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中,學風建設非常重要,為高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礎,已成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構成內容。基于此,本文主要論述了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風建設路徑相關知識,希望對相關領域研究有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高校學風建設;途徑
引言
高校教學工作中,學風建設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內容與途徑。互聯網時代,人才綜合能力與整體素質要求更高,因而高校亟待進行學風建設。深入研究學風建設,正確理解其內涵,掌握學風建設特點,在此基礎上為學風建設工作要素的明確、目標體系的構建等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與依據,推動高校形成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獲得更好的人才培養效果。
一、互聯網時代,高校學風建設現狀
1.“低頭族”日益嚴峻
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應用日益廣泛,無線網絡覆蓋范圍不斷擴大,熱點層出不窮,大數據信息更新速度加快,面對新奇的世界,學生充滿了好奇心,使得很多學生面對豐富的大數據信息流,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從早到晚,甚至在課堂上,學生耗費大量時間玩手機,隨堂聽課過程中,發現超過一半的學生成為低頭族,從而形成座位位置越靠后,其低頭人群就越多,老師點名回答問題學生才不得不離開手機,這種現象不但在高年級比較常見,入學新生也呈現這種趨勢。
2.很多學生對游戲缺乏抵抗力
作為一種娛樂消遣方式,游戲已成為部分學生逃避現實的工具。因大一新生剛離開高考束縛,面對寬松的學習環境,自我與家庭雙重要求的降低,日漸放松游離,面對迷茫或無聊的生活,以游戲為寄托,希望通過玩游戲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高年級學生因缺乏學習興趣、無法獲得預期學習成績而自我放棄,游戲中得過且過,自我規劃意識比較差。
3.課堂學習注意力不集中
互聯網時代,隨著學習環境與資源的創新,通過互聯網,學生能夠獲得想要的學習資源,同時一些老師采用單一化課堂教學模式,教學藝術性差等,長此以往使得學生厭惡課堂學習。其實,這種“單兵作戰”或“閉門造車”的高中學習思維,學生并非不學習,而是對學生認識缺乏科學與規律性,課堂團結協作的小組學習理念有待加強。
4.“實用主義”盛行
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急于求成、重視眼前利益是其典型心理特點,同時創新創業形勢下,很多學生對創新創新認識不夠全面,基本學習能力差,追求兼職創業,受此影響,忽略了基礎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積累,學風更加浮躁。此種情況下,硬性學習要求,只能使得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
5.學習觀念亟待改變
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是一種義務與本職,不學習,學生身份也就失去其本質意義。互聯網環境下,學習觀念的改變是學生不再學習的重要因素。“學海無涯苦作舟”儼然已成為過去,及時行樂以及活在當下,但學生對其意義理解不夠準確,認識吃喝、游玩是自己每天在學校應該做的事情,反正以后什么都會有,不要太累了,網絡流行的成功學案例,使得學生對專業學習與素質教育產生了徹底否定意識。
6.學習不積極
互聯網時代,地球村的出現,盡管人與人間的物理距離變短,但人與人、人與生活問的情感距離卻日益變長。在此過程中,受各種欺凌、教唆等各種網絡因素影響,學生情感教育缺失,同時泛化的學校管理,使得學生開始關注學習之余的事情,不關注學習。對于學校與班級,學生沒有集體歸屬感,對生活的責任感更是非常少,由此認為學習、知識沒有用處,小聰明與小心機才是王道。這在高校學風情感領域建設的核心,如若不能及時彌補,那未來培養出的人才將是殘疾人“有知識沒文化”。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風建設思路
1.對學風建設意義形成正確理解
眾所周知,認識是行動的基礎,高校學風建設中,只有正確認識這種建設的重要與緊迫性,才能構建優良學風文化。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大學生群體就業壓力日益變大,面對畢業與就業雙重困境,一些學生學習浮躁、急功近利甚至抄襲剽竊、曠課遲到,這些不良學風與學術現象屢禁不止,對高校學風建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其產生的社會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2.建立健全學風制度體系
一方面,高校學風制度體系建設中,必須要秉承創新、差異特點與可操作性等理念,保持學風建設制度設計的科學與完整性,積極構建歷史傳承與創新、多元化參與主體、差異與特點、獨立與交融性等有機結合的學風制度體系。同時,為學風建設構建完善的監督與約束制度體系,利用監督與約束制度,為學生建設制定“底線思維”,基于流程構建制度,以結果為導向,重視過程,以此推動學風教育與監督實現常態化發展目標。
3.在老師、導師及輔導員間構建定期聯系機制
實際教學中,老師要及時與輔導員溝通學生課堂出勤情況,了解學生不上課原因,就學生問題輔導員與導師及時交流,明確教育引導方向,做好及時預防,以防學生管理工作出現“盲區”。專業課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理實結合,逐步滲入,靈活變通課堂講解方式,有效預防學生專業學習出現“單腿走路”趨勢,為學生構建良好的知識框架與實踐能力,在知識能力與社會要求方面,為學生構建溝通橋梁。
4.架橋建設高校校園文化
高校學風建設中,良好校園文化利于學風建設,首先,為學生組織形式多樣的專業講座與學術沙龍,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更好地了解專業發展動態,正確規劃學業與職業生涯。其次,積極組織課文文化活動,結合自身興趣愛好,充實并提高自我。另外,學校對學生文化社團與專業協會活動加大支持與引導力度,為學生組織素質性講座與活動,確保學生人文修養與審美情趣得到提升,以文化熏陶,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全人格與行為修養,通過規章制度與認知共識,對自身言行進行約束,為高校學風建設構建固化長效機制。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教學管理中,良好學風非常重要,其能夠有效提升高校教學質量、聲譽與形象。當前,高校學風建設過程中,學生自身、學校及社會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因而應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學習理念,加快改革教學體制、完善學風建設監管機制,以此為高校形成優良學風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