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婷
摘要:經濟的發展使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消費者對于所需農產品的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先進、完善、高效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來運作。本文分析了遼寧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現狀,指出了冷鏈物流系統中存在的冷藏設施設備落后、專業性人才缺乏以及冷鏈物流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遼寧省;農產品;冷鏈物流;對策
前言
農產品冷鏈物流通常指以蔬菜、水果、水產、肉類等為代表的農產品在生產、貯存、運輸、銷售以及消費前的各個流程中始終處于適宜的溫度環境下,以保證農產品的新鮮度和品質的一項系統工程。
近年來,經濟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對所消費農產品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冷鏈物流成為保障農產品新鮮度與品質的重要物流方式,遼寧省農產品物流呈現出冷鏈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和冷鏈行業快速發展的趨勢。冷鏈物流行業的健康發展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遼寧省作為我國重要的農產品主要產地之一,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以推動省內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因此,對遼寧省農產品冷鏈物流進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遼寧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
(一)遼寧省農產品現狀
遼寧省為農業大省,省內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特色優勢,盛產不同種類的農產品。如在大連、丹東等沿海城市有著豐富的水產品,盤錦的河蟹、莊河的大骨雞、旅順的櫻桃、東港的草莓、鞍山的南果梨、朝陽的沙棘等更是獨具特色。根據《2017年遼寧統計年鑒》中主要農牧漁業生產情況來看,2016年遼寧省水果的總產量為570萬噸,水產品總產量549.6萬噸,豬牛羊肉類總產量為269.5萬噸,禽蛋總產287.9萬噸,奶類為144.2萬噸。
(二)遼寧省冷鏈物流現狀
冷鏈物流能夠保障一個穩定的低溫環境,降低易腐鮮活類農產品在儲存、流轉過程中的損腐率。據資料顯示,遼寧省的人均冷庫容量僅7公斤,冷藏保溫車的比例占貨運汽車的比例有0.3%,鐵路冷藏運輸車輛總量占鐵路運輸車輛總量為2%。近幾年,在消費者、生鮮電商和政府等多方面的促進和支持下,遼寧省冷鏈物流行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多個城市建成了適用于低溫流通的物流園區,如東北亞冷鏈物流大連園區、丹東港臨港產業園、中鐵鐵龍冷鏈物流園以及東北內陸最大的沈陽東北冷鮮港等。傳統的物流企業也開始重視發展冷鏈物流系統,獐子島錦通冷鏈物流有限公司、大連海洋漁業集團公司與大連港集團等各大企業逐漸開展冷鏈物流相關業務。這些分布在各城市的冷鏈物流基地與企業,使得遼寧省初步具備了冷鏈物流網絡的基礎。
二、遼寧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冷藏設施設備落后
農產品中的果蔬、水產品、肉蛋類以及乳制品的運輸對溫度是有較高要求的,如果這類產品在運輸的過程中不能保持恒定的溫度則會導致其不新鮮,甚至會出現腐爛變質等質量問題。冷藏運輸的設施設備往往需要很高的成本,即使在炎熱的夏季,多數農產品也是在常溫條件下進行儲存的,經銷商為了節約運輸成本常使用傳統車廂對易腐農產品進行運輸。
遼寧省位于環渤海經濟區,在全國擁有相對較大的冷藏冷庫容量,但其冷庫分布是不均的,例如在大連、丹東這樣擁有豐富水產的城市冷庫分布較多,在其他小城市則分布相對較少。大部分冷庫是由舊廠改建而成的,設施設備的投入不足,冷庫自身的功能單一,庫里制冷技術落后,設備陳舊,對能源的消耗量大,智能化、標準化的現代冷庫少,實際操作的成本高且效率低。由于冷庫設計問題,裝車卸車在露天環境下操作而不是開到冷庫或保溫場所,導致運輸全程性低溫供應鏈遭到破壞。
在冷鏈物流運輸的過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封閉式箱式貨車是具有制冷與保溫系統的。現有冷藏車的制造工藝落后、性能低,且不利于低碳環保,易對環境造成污染。冷藏車行業的整車保有量小、競爭不規范、核心技術缺乏和監管缺失等問題,制約著冷藏車行業的健康發展。在終端超市和商場里,冷藏車也并不是直接對接到冷柜的,通常是在常溫下卸貨,再輸送各個零售商的冷藏、冷凍設施中,這也導致全程性冷鏈的斷裂。可見省內的冷鏈物流系統還只是一個早期的冷凍設備市場,在很多農產品品種上還不能完全應用,相對于先進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二)專業性人才缺乏
冷鏈物流的發展需要強大的人才隊伍,而目前遼寧省農產品冷鏈行業剛剛起步,專業人才存在著較大的缺口。從事物流相關行業的專家有很多,但是在農產品冷鏈領域進行研究的專家卻不多。后期改變領域從事農產品冷鏈的專業人員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卻沒有在此領域的實踐經歷與成長背景,運營人員不熟悉農產品特性,對于整個農產品冷鏈鏈條的運營管理水平較低,而從業多年的有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對于前沿專業知識方面的掌握又很匱乏。農產品冷鏈發展的起步相對于整個物流行業的發展較落后,沒有深厚的基礎,相關的理論體系不完善很薄弱,這也是阻礙農產品冷鏈行業發展的原因之一。
冷鏈物流行業對于專業人才的要求相對普通物流運輸行業的要求更高也更嚴格,不僅要熟悉冷鏈管理還要了解農產品的特點。由于對技術要求高,從生產、加工、流通到銷售等環節都要保證農產品處于恒溫狀態以達到持久的保鮮效果,所以對整個過程的時間、溫控,都需要專業人員親自來進行操作。面對冷鏈物流操作過程的復雜性和管理的全面性,相關工作人員往往不能很好地勝任該項工作。
省內高校開設的物流專業課程更多的是趨向于對傳統物流的運作,目前全國高等院校開設冷鏈管理專業與方向的學校屈指可數。雖然部分學校開展了冷鏈物流人才的培養課程,但也只是作為物流專業的一個方向,培養方向與企業人才需求的契合度低。冷鏈物流的運行操作模式具有特殊性,冷鏈物流相關的教育理念與冷鏈物流的實踐達不到同步,學校內部師資力量的稀少與內部資源共享的缺乏,使得與冷鏈物流相關的教育工作的開展變得更加困難。基于較高成本與管理費用的考量,企業對參與冷鏈物流人才培養的積極性較低,不是很愿意參與冷鏈物流人才的培養計劃,造成了冷鏈人才培養出現缺乏校企合作的境況。盡管目前冷鏈物流技術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但冷鏈物流管理人才與技術人才的培養仍跟不上行業迅速發展的腳步。
(三)冷鏈物流體系不完善
農產品冷鏈是一個環環相扣、不可分割的完整物流體系。農產品的收采、加工、包裝、流通、運輸、配送、銷售各個環節構成了一條完整的冷鏈,少了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無法保證全程性冷鏈。物流環節中出現脫節情況,農產品的運輸效率低導致品質出現問題,對供銷商的效益產生一定的影響。冷鏈物流系統運行情況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與南方經濟發展快的省份相比,遼寧省的冷鏈市場尚未完善,冷鏈中的環節往往做不到連接貫通,產生斷鏈的情況較為普遍,難以形成一個完善的農產品冷鏈運輸系統。
造成冷鏈物流體系不完善的原因有很多,如從上游生產環節到中游流通運輸再到下游的消費環節缺少必要的物流節點,致使對產品溫度失去控制,影響品質。廣大農村地區農產品冷鏈物流大多處于空白的階段,生產農戶很少使用冷藏倉庫與生產加工基地,對養殖場、種植地收取的農產品儲存條件不足,缺少低溫冷藏意識。由于冷鏈物流的成本較高,所以供銷批發商為節約運輸成本增加自身利益,在中間環節對流通型冷庫使用較少,經常使用常溫運輸工具進行運輸。農產品于市場、超市的售賣過程甚至不進行低溫冷藏,缺少冷柜、冰箱等低溫存儲工具。
食品冷鏈的第三方物流發展相對滯后,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不夠健全,各地區之間缺少信息交互溝通。供銷商不能及時準確的掌握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信息,大大影響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質量、準確性和及時性,造成最終消費環節產生滯銷并且嚴重浪費食物。農業產業化和產供銷一體化水平低,缺少相關機構的監督與法律約束,行業發展中存在著嚴重失衡和無法配套的現象。
三、遼寧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對策
(一)加強物流設施設備建設
針對遼寧省現有冷鏈物流設施設備存在的問題,應該加大對冷庫、冷藏車等基礎設施設備的投入。為滿足居民對農產品的消費不斷增加的情況,應改造升級老舊冷庫,提高老舊冷庫的實用性與安全性;同時建設大型智能化高端冷庫。在建設冷庫前期,合理規劃好冷庫的建設地點與數量,增加冷藏設施設備網絡的覆蓋率,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保持連接農作物產地與最終消費市場之間不產生斷鏈情況,使其發揮良好的節點作用。對于冷庫的內部功能性建設,應該吸取國際前沿的制冷技術,減少對能源的消耗,降低成本與人員浪費,建設綠色生態化的低碳冷庫。
對于運輸環節中出現的冷藏汽車嚴重不足的問題,應購進新型冷藏車,增強運輸能力,提高冷藏車在道路運輸工具里的比例。冷藏車在運輸中制冷及保溫具有時效性,為減少產品在道路上運輸的時間,需放寬冷藏車輛的道路交通管制,實現最佳運輸線路智能化匹配以及對冷藏運輸中的溫濕度進行動態監控,加強對冷鏈運輸車輛性能方面的檢查,建立冷鏈車輛制冷保溫性能年檢制度,提高冷藏運輸質量。除此之外,需要建設可以無縫鏈接冷藏車與冷庫的場所,防止裝卸搬運的過程脫離冷藏溫度,從而產生斷鏈的情況。從根本上增強經銷商與農產品生產者的保溫貯藏意識,使經銷商購置冷藏車輛并使用新型環保的冷藏箱,而不是用塑料泡沫或者棉布等對農產品進行保溫。
冷藏設施設備的建設成本較高,相關部門應該對其進行扶持與幫助,適當降低冷鏈運輸行業的門檻,減少稅收,增加福利政策。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對冷藏運輸工具的技術研發與應用,吸收采納前沿技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對新設備新技術進行推廣普及。引導更多的企業、金融機構對冷鏈設施設備等進行投資與建設,保證冷鏈行業能夠更好的跟上物流行業不斷發展的腳步。
(二)加快專業人才的培養
現代物流行業的發展具有復雜性與長期性,充足的人才儲備是非常重要的。在冷鏈物流這個領域更是需要大量高水平的專業人才,想要健康穩定的發展,必然要有較好的人力資源進行保障。基于目前冷鏈物流人才的情況,需要加強對復合型人才的大力培養,對科學化和創新化的物流理論進行吸收借鑒,對具體冷鏈操作進行實際的指導教學。圍繞在傳授冷鏈物流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提高專業人員冷鏈物流操作的技能,以及結合冷鏈物流企業的實際流程與運作模式,準確高效地提升冷鏈物流人才的職業素養。
在遼寧省有眾多高校和職業類高職高專院校,應該有效利用教育教學優勢,深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在擁有交通運輸、物流管理等相關物流專業的院校積極開設冷鏈物流相關課程,有針對性地培養冷鏈物流行業所需的專門人才。根據具體的發展情況,再結合國內外冷鏈物流發展的先進研究成果,及時改進培養計劃,在教學工作上做到與時俱進,因時制宜。沒有開設相關課程的院校,應鼓勵設立冷鏈物流專業方向,開設相關專業方向課及公開課,讓更多的學生接受相關專業的教育。
政府以及有關部門、相關企業應結合各大高校,建立人才引進和激勵政策。開設具有針對性的專業,并為學生提供實訓機會,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的資源,走校企合作的冷鏈物流人才培養之路,共同培養冷鏈物流管理人才,使高校為企業輸送源源不斷的高精尖技術人才。同時企業自己本身也應開展相關的崗位技術培訓來有效提升冷鏈物流操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完善員工的薪酬制度和增加更多福利待遇,建立人才發展機制,為員工提供展現才華的平臺,提高員工對工作的積極性。
(三)構建完整冷鏈物流體系
為了使農產品在流通運輸過程中保持更好的品質,應建設起產地預冷、冷藏運輸、冷鏈配送、售區冷儲等環節全程一體化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銜接好每一個環節,杜絕發生“斷鏈”現象。生產者對于果蔬種植、畜禽屠宰、水產捕撈等方面應該選擇與農產品相適用的制冷技術與設備,增加冷藏倉庫的覆蓋面積,解決源產地缺少冷藏儲存的問題。運輸環節應該著眼于提高運輸效率,縮短運輸時間以保證農產品質量,大力購置新型冷藏車提高人均保有量,裝卸所造成的時間停留都要進行考核和監督,若擁有一個健全的冷鏈運輸高速通道,則會事半功倍。消費市場應推廣使用多溫層的汽車進行配送,在城區內形成集約化與規模化的農產品配送模式,有效的消費者信息采集處理,使信息網絡保持暢通。
大力發展第三方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增加第三方物流在農產品冷鏈物流中的比重。政府出臺相應扶持政策,引導、支持具有實力的物流企業和冷鏈運輸企業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服務,積極推進“農戶一企業一市場”模式,避免農產品冷鏈物流中的多級周轉造成的低效情況。企業應積極地發揮對自身的溝通協調能力,對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增加第三方企業在行業中的占有量。相關機構應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制定農產品物流鏈發展的整體規劃以及指導規范,制定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和公平競爭規則,監督核查企業不法經營行為,防止發生壟斷經營和過度競爭的情況,維持市場正常秩序,積極落實發展工作。只有各個環節進行優化升級,才能夠讓整個冷鏈系統效率與效益得到提高。要縮短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全省人民都要積極提高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的認識,把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看作是推動農業發展的有力措施。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是一項系統性的長期工作。盡管目前遼寧省內發展情況處于初級階段,在不同層面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應該將眼光放長遠,腳踏實地的去克服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未來的發展前景將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