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舟 田繼紅
摘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健身是全民健身的基礎。從遼寧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現狀出發,提出了“完善體系架構、優化資源共享、宣傳體育理念”的研究對策,目的是解決當前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工作的難點問題,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健身;農村;公共體育服務
一、問題的提出
公共體育服務,是為實現和維護社會公眾或社會共同體的公共體育利益,保障其體育權益的目標實現,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部門,依據法定職責,運用公共權力,通過多種方式與途徑,以不同形態的公共體育物品為載體所實施的公共行為的總稱。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的健康狀況決定國民的健康水平。繁榮農村文化體育事業,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文體活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提高和完善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抓手。但經濟比較落后的遼寧,公共體育服務明顯不足。
遼寧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是針對遼寧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解決措施,增加公共體育服務有效供給,提高農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實現全民健康目標。
二、遼寧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現狀調查研究
1.農村體育設施不足、體育資金匱乏
遼寧省農村共114個縣區,僅有縣區全民健身中心105個,鄉鎮體育健身中心760個,體育場地嚴重不足,器材簡單并破舊,無專人管理,器材不適老年人運動,體育場地被侵占較多;2017年,遼寧省對鄉鎮文體投入共113358萬元,分到鄉村不到10%。有的小學甚至沒體育器材。體育資金主要是體育彩票公益性投放,政府資金投入少是阻礙農村體育開展的主要原因。
2.農村體育組織不規范、健身意識不強
農村體育組織分政府和民間兩種,各種利益沖突不利于體育活動開展。政府體育管理者身兼數職,難為公共服務投入更多精力,而民間體育組織由于無制度約束存在有始無終。
3.農村
現在生活在農村的以老人、兒童、婦女為主,年青力強的青年人基本外出打工。老年人受舊觀念影響認為干活就是體育活動。兒童遠離父母,缺少體育運動教育和培養。鄉鎮政府宣傳力度不夠。
4.農村體育指導員缺少
遼寧省現有每千人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為1.81人,農村僅占10%,并集中在縣區,鄉村基本沒有。使農村的體育運動缺乏科學的指導和組織。
5.農村體育資源分布不均,發展及不平衡。
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個別地區在進行新農村建設中,體育場地設施齊全而利用率不高,引領作用不大,沒有帶動全地區體育活動的開展,存在面子工程。
三、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對策研究
1.完善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構建公共體育服務組織架構,發揮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
(1)政府層面:一是加強領導,突出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二是成立公共體育服務領導小組,由鄉鎮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三是安排具體辦事成員,負責公共體育服務的日常事務。政府層面一定有責任有擔當,并將公共體育服務工作列入績效考核。(2)群眾組織:成立鄉鎮體育協會,下設健身點管理團隊,承擔管理和指導職責,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職能。
2.優化資源共享
(1)統籌規劃,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健身工程:各鄉鎮體育、文化、建設等部門統籌規劃、通力協作,結合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環境綜合整治等,同步規劃建設體育健身活動場所,利用村邊角地、閑置房來建設健身路徑、早晚練健身點、鄉間建設健身步道,推動農民健身資源共享和廣覆蓋。(2)落實經費,加大農村體育公共設施投入:一是加大市財政和體育局對農村體育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做到鎮有體育中心,鄉有健身廣場,村有健身路徑。二是發揮鄉鎮財政投入作用。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中應充分發揮各鄉鎮財政投入的積極主導作用,各鄉鎮財政收入的同比例增長應有效投入到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當中,專款專用到場地建設、設施增加、維護管理、舉辦活動等。三是發揮社會各界力量支持。吸收民間資本參與體育項目的建設、運營、承辦賽事等,讓社會各界力量普遍參與到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中,政府對投資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民營企業可實施一定的稅收優惠,鼓勵參與的積極性。
3.宣傳健身理念
(1)廣泛宣傳。讓農民了解體育健身的重要性,營造鄉村參與健身活動的氛圍,定期舉辦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不斷提高體育活動參與率,充分調動群眾體育健身的積極性。(2)組織各種培訓。在專業人士引導下,提升健身理念,為農村培養體育愛好者,讓他們帶動全村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提高體育健身意識。(3)充分利用媒體、廣播、電視、黑板、懸掛宣傳標語、制作并發放“體育健身”宣傳冊等形式大力宣傳健身及農村公共體育工作的意義、作用。將群眾的休閑活動從棋牌、電視、麻將轉變到體育活動中,做到全民健身,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結論與建議
1.遼寧省農民體育意識淡漠,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意識欠缺。
2.遼寧鄉鎮的體育活動場所、體育人口和公共體育投資少并存在發展不平衡。
3.遼寧農村公共體育服務迫切需要關注、解決和發展。
4.發展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應從健全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人手,大力宣傳健身理念,不斷優化資源共享,解決農村居民體育健身的實際問題。
5.以推進健康中國為導向,落實全民健康發展戰略。以體育健身促進農村居民身心健康發展。
6.以建設體育強國為目標,創新制度,因村施策。體育強國需要群眾體育做支撐,不同地區、不同特色的農村體育活動促進農村公共體育的發展。
7.以為群眾服務為初心,抓重點,解難題。完善農村公共體育設施,擴大體育健身活動受益面,建設各種健身場地,配置健身器械,為農村群眾就地就近健身創造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