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
專業會計師的核心倫理道德價值觀及其在創造公共價值方面的作用,有助于應對影子經濟問題。
影子經濟真實地存在于我們生活當中。其又被稱為非正式經濟、地下經濟、平行經濟——無論怎么稱呼,均是全球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它不受監管,涉嫌偷稅漏稅和違法,故而構成了嚴重的經濟問題。
當前,由于政府、企業和監管當局疲于應對金融和經濟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所以會普遍譴責參與影子經濟的各當事方——批評他們造成稅款流失、克扣公允報酬,并且不執行健康和安全標準,將生命置于風險之中。驅動人們參與影子經濟的原因多種多樣,因此這種指責雖理所當然,但卻過于簡單。在許多情況下,參與影子經濟并非一種選擇,而是出于某種必要。政府和企業往往與影子經濟有直接接觸,這全面引發了各種倫理、政治和經濟困境。因此,了解驅動人們參與影子經濟的因素至關重要。政府可能能會試圖了解它,但又不可避免地會從執法的角度來處理這個問題。企業需要清楚知曉影子經濟,但有時也會出于權宜之計,選擇對此視而不見。
為了掌握影子經濟的成因和驅動因素,ACCA采取了獨特的方式,通過一項委托研究,將未來學分析法與專家訪談和在線調查相結合,以便讓陽光照亮陰影。
ACCA報告所定義的影子經濟是指以市場為導向、但刻意逃避政府當局監管的各類合法商品及服務的生產與消費。它真實地存在于我們生活當中,又被稱為非正式經濟、地下經濟、平行經濟。當前全球影子經濟的規模,相當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由于它不受監管,稍有不慎便會越過法律的界限,造成嚴重經濟后果。故而廣義的定義將偷稅漏稅、走私、盜版等非法行為也納入影子經濟的范疇。2012世界銀行說道,“對于政府、經濟學家和其他政策制定者來說,準確定義和衡量影子經濟的難度最高。”

2016年中國影子經濟估算價值為7.57萬億人民幣,約占當年國內名義GDP的10.15%,約等于2016年俄羅斯名義GDP總值。該占比低于同年全球平均水平(22.66%),且預計到2025年將降至9.9%。
預計到2025年,影子經濟占全球經濟總量的比例會有所下降,從2011年的23%下降到21%左右。但各國降幅并不均衡。
對全球經濟來說,官僚體系質量、控制腐敗的成效和人均GDP是最重要的決定一國影子經濟規模三項因素。但是,各個國家又有所不同。例如,影響中國影子經濟規模縮小的三大原因分別是GDP增速良好、投資增加以及民主問責制的發展。而在美國,導致影子經濟規模縮小的三大因素則是GDP增速良好、人均GDP增加以及就業的增長。
現有推動影子經濟增長的因素被劃分為經濟、社會人口、社會環境、治理和商業五大類。此外,本研究在新興因素評估中還添加了第六大類“科學和技術”:
經濟:高稅負(92%)、地方經濟衰退(91%)和稅收體系的復雜性(91%)被視為推動影子經濟增長的三大經濟因素。此外,全球經濟低迷、參與非正規部門和避稅難度的下降等因素可能會擴大影子經濟的規模。
社會人口:第一大增長因素是失業率日益上升(94%)。此外,獲得教育/培訓的機會有限(70%)與影子經濟活動增加之間具有一定聯系。
社會環境:腐敗程度日益增加、被揭露的風險較低、公民缺乏參與影子經濟的“負罪感”以及寬松的社會規范,都會促進影子經濟蓬勃發展。
治理:脫離實際的不恰當監管(58%)、政府開支下降(55%)降低了公眾服務的質量,提高了經營成本,導致公司和個人違法經營的意愿不斷增加。
商業:小企業生存壓力日益增加(76%)和激烈的市場競爭(64%)被認為是促進影子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商業因素。另一個突出的因素則是個體工作者的崛起(57%)。
科學和技術:既可使影子經濟增長放緩,也能增強影子經濟,這取決于如何對其加以合理利用。
ACCA關于影子經濟的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到2025年本國的影子經濟要么會適當增長,要么會顯著增長。促進影子經濟預期增長的兩個主要因素是:嚴峻的經濟環境和日益增加的失業率。其他因素包括:政府對待影子經濟的態度;減少對公司的監控以確保合規的可能性;以及政府有意采取影子經濟政策。

圖1 誰應當承擔應對影子經濟的主要責任?
對于如何最好地應對影子經濟問題,專家們持不同意見。雖然一部分受訪者表示政府應當承擔主要責任,但一部分則提議個人有責任做出正確的選擇;還有部分人士表示,在構建阻止參與非正規經濟的文化規范和實踐方面,社區擁有巨大的潛力。
我們還要求受訪者評估影子經濟對其企業和會計實踐的影響,并指出他們用來評估客戶和供應商是否開展非法活動的實用方法。約四分之一(22%)的受訪者表示不會與他們認為在非正規部門經營的客戶和顧客打交道,20%表示他們有嚴格的政策來確保遵守法律法規。只有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努力改進流程,以發現并處理客戶和顧客中的影子經濟活動。
為應對供應商和客戶中的影子經濟活動問題,最常用的實用方法包括:核對數據并要求供應商提供文件;核實合作伙伴的聲譽;提出建議或與客戶/供應商進行有效溝通;遵循制衡機制;拒絕現金交易,只接受基于書面或電子單據的支付。
通過桌面研究、訪談和案例分析以及隨后通過調查進行的測試,我們確認了一系列政策杠桿。被認為最有效的是減少腐敗(70%)。有趣的是,緊隨其后的選項卻是略有爭議的想法,即將影子經濟部分合法化(55%)。大多數受訪者青睞于技術和執法解決方案,包括:提高治理透明度(55%)和加強稅收執法,防止大企業逃稅(55%)。技術的快速發展令54%的受訪者認為技術可有效用來監控和應對非正規活動。
政府和監管當局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尋找有效的偵測和執法機制,來遏制并最終縮小影子經濟規模。因此,62%的ACCA調查受訪者認為,如果監控責任聚焦于企業,將有助于縮小影子經濟規模。占主導的觀點是,一旦發現企業與從事非法活動的個人或供應商打交道,就應對其處以罰款并拘捕負責人(或進行其他可能的制裁)。受訪者明確強調加強偵測能力并采取有效的制裁措施來抑制影子經濟的增長。特別是,超過半數的受訪者提到大幅增加實際警力和電子監控以追查違法者(56%),以及增加罰款和判刑的規模,以便遏制潛在違法行為(54%)。
雖然認可影子經濟存在、并將非正規部門視為整體經濟永恒特征的觀點飽受爭議,但在很多社圈中卻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世界各地正在開展大量試驗,來探討該理念的具體操作。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這已經在發生,只是沒有得到正式認可。實際上,很多經濟體非常依賴非正規部門提供教育、衛生保健和社區警務等關鍵服務。調查受訪者提及最多的措施是創建經濟激勵機制,鼓勵人們合法開展活動,例如減少企業和個人稅負或增加與消費有關的稅費(58%)。
與此同時,一部分受訪者還提出了更加務實的方法:承認影子經濟將繼續存在,因此各國政府應當在國家的GDP中加以體現(57%)。
在上文關于影子經濟因素、商業影響和政府政策的討論中,提出了一個問題,即會計師和會計職業在應對影子經濟時能夠或應當扮演怎樣的角色。
一方面,任何參與影子經濟部門的舉動都可能被視為進入了一個雷,充滿許多潛在的危險,可能會損害個人、企業甚至整個行業的聲譽。另一方面,影子經濟明顯是整體經濟一個重要且日益增長的領域,會計師可以發揮其作用,幫助客戶從非正式狀態過渡到正式狀態。
調查受訪者同意這一觀點,即財會行業可以利用其專業知識、經驗和洞見,來幫助政府和社會應對影子經濟的未來發展。最重要的角色是提供統一的基于專業知識的建議,幫助制定穩健的指導原則和程序來應對各國的影子經濟(67%)。由于在很多經濟體中,合法和非法部門存在很強的聯系,因此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財會行業擁有清晰的機會來建立機制,妥善處理正式經濟和影子經濟之間的企業對接問題(55%)。
調查受訪者大力支持的另一個觀點是,會計師可以幫助政府制定影子經濟政策,并提供建議和培訓,幫助個人和企業從非正式交易過渡到正式交易。許多人受訪者認為,會計技能在建立明確統一的計量技術和數據集方面具有潛在的價值,有助于更準確地監測和報告各國影子經濟的規模和基本趨勢。
毫無疑問,社會期望從事商業活動的人或企業遵循合乎倫理道德的方法,并且這一期望還在不斷增加。例如,財會行業可以拒絕與那些在正規系統之外工作的人打交道,向政府提供關于控制措施的建議,并通過積極的教育和協助,幫助非正規企業轉型,以便變得更加正規。
該行業的重點是堅持持續促進公共價值,采取合乎倫理道德的行動,專注于對開放和透明度的需求,支持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等,不一而足。
影子經濟對社會構成了巨大挑戰,但也帶來了巨大的潛在機遇,使財會行業可以在整個價值鏈上發揮積極的作用,從衡量和監控到幫助影子經濟企業和個人管理其財務事務,甚至從非正規狀態過渡到正規狀態。
本報告開展的專家訪談和商界領袖調查表明,會計師和會計職業必定在影子經濟的發展中發揮一定的作用。一項建議是,會計工作可以擴展其服務范圍,不僅提供常規服務(如審計、稅務和合規相關服務),也在下列領域中提供更高級別的增值服務。

圖2 對會計師/會計職業的影響,以及會計師如何應對影子經濟的發展
在大多數現代經濟體的經濟結構中,會計行業處于非常獨特的位置,在本國如何應對正式經濟邊緣和以外的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行業通常對現行監管會計和稅收監管框架的工作機制及其背后的精神和政策意圖有著最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因此,就個人和專業能力而言,專業會計師的作用極為關鍵,可能決定影子經濟未來十年的發展走向及其規模——所有這一切都取決于個人、企業、專業機構和監管機構如何看待未來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另一種觀點是,如果會計行業不采取措施來填補金融基礎設施的空白,那么還有誰可以做到這一點呢?
作為ACCA項目的一部分,對16個國家進行的案例分析表明,不少行業特別容易受到非正式經濟的影響。影子經濟似乎在以下領域最為興盛:農業、建筑和土木工程、旅游和活動(包括酒店、餐廳、咖啡和糖果業)、搬遷和房屋照看、肉類加工、工業清洗、家政、個人美容服務、健康與保健、零售、汽車修理、貿易和運輸。選定的16個國家為應對和減少非正式經濟采取了以下幾類政策:
.預防
.威懾
.轉變態度
.使未申報工作合法化
雖然這些政策適用于各個國家,但案例分析表明,具體政策方法(基于政策類別)與具體的社會經濟環境高度相關。因此,某種政策方法在一個國家取得成功并不意味著在具有不同社會經濟環境的其他國家也同樣適用。盡管如此,應對影子經濟的成功舉措很可能包含下列三個組成要素中的至少一個。
研究發現,大幅減少影子經濟離不開國際合作。在金融、經濟和社會體系相互關聯的全球化世界中,各國之間的共同努力和有效伙伴關系有望帶來更加切實的成果。
有效管理影子經濟需要各級政府、城市、地方社區和個人的共同行動。下面簡要介紹了未來管理影子經濟的關鍵觀點。
統一監管——在各區域聯盟中實行統一的跨境監管,改善國際協調。
解決不平等問題——制定減少不平等現象的政策,建立更公平的經濟體系,鼓勵人們更多地關心自己所在的社會。
非政府組織對話——充分利用非政府組織的專長和知識,更好地理解普通民眾中所發生事情的原因及后果。
獲取法律程序——使立法過程民主化,使法律制定過程更容易參與。
基礎設施供給——解決長期基礎設施問題并建立長期驅動因素,特別是在以前沒有經濟活動的地區。
能力建設——為監控影子經濟的政府職員提供更好的培訓。
經濟替代方案——引入政府工作福利項目,而非單純發放失業救濟。
接納和適應——對于非正規經濟活動水平最高的經濟體來說,這需要以一種與直覺判斷相反的方式來解決。如果無法成為足夠強健、穩定或成功的長期經濟體,從而以更正規的方法對影子經濟進行地全方位治理,那么應當采取的關鍵策略便是:將其視為創新和增長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