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稅制對經濟變革的適應性。當出現一類新的經濟活動,稅制或稅收政策一般采取“跟進式”調整。技術革新帶來經濟社會的快速裂變,導致稅制“跟進式”調整的難度不斷加大,稅制的滯后性更為明顯,進而導致稅制的適用性減弱。為解決這一問題,中央財經大學稅收籌劃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蔡昌教授提議,需要跳出舊有“跟進式”調整的思路,轉而采取寬泛的稅收規則以兼容各類共享經濟業務,凸顯稅制對經濟變革的適應性。
借助共享經濟的發展契機,力爭在稅制改革的賭點、痛點方面下工夫,在稅制建設的難點與重點領域破題。比如,考慮物聯網技術突破時,以物流信息確定商品的最終消費地,將流轉稅改為消費地課征并歸屬消費地,避免稅源跨地區流動引發的收入歸屬之爭、招商引資之亂。針對共享經濟、新興經濟業態等數字經濟還有學者提出一種新的稅制改革思路:改變未來數字經濟時代的稅制可能會導致最終放棄企業流轉稅,轉為“對自然人并依托收入和支付信息的電子化征收個人所得稅和由消費者直接繳納的真正意義上的消費稅” 。共享經濟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建立個人納稅信息共享平臺,強化雙向申報制度的推廣應用,改變過去主要依靠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征管制度,擴大綜合征收的所得項目范圍,大力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更好地適應財產收入來源復雜的新局面和自雇型就業興起的新形勢。
在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深化改革是時代的呼喚,這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進入改革領域的“深水區”,鼓勵創新,用財稅、經濟政策激勵創新,并且允許試錯創新。因此,政府應對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采取鼓勵態度,進一步完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激勵社會各界開展創新創業,激發出市場主體的創新動力,以創新力量驅動國民經濟的持續性增長。
共享經濟是新生事物,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社會價值,應該被國家鼓勵發展,而“輕徭薄賦”政策將是刺激其進一步發展的重大引擎機制。由于共享經濟蘊藏著巨大的稅源,采取低稅率政策符合“寬稅基、低稅率”的稅收征管改革要求。而且采用共享經濟模式的企業多為初創公司,它們不但面臨著傳統行業競爭對手的打壓,而且其本身也需要大范圍補貼培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因此,必須采取普惠的低稅率政策以促進其初創階段的發展。但是,對共享經濟模式的產業實行低稅率有利于倒逼傳統產業升級,淘汰落后產能,化解產能過剩的困境?;谏鲜鲈?,對共享經濟實行低稅率原則是政策導向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