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茹
(永城職業學院,河南 永城 476600)
煤礦企業屬于特殊性企業,在安全方面的要求相對于其他行業而言更高。強化煤礦安全管理屬于一項綜合性的工作任務,必須根據煤礦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提高煤礦企業的生產安全性、監督全面性以及管理強力度等效果,根據重、大型問題給予綜合性管理,從而構建一整套有效的管理模式,從而提高生產中的安全性。對此,探討構建煤礦安全管理的優質路徑具備顯著現實意義。
部分煤礦企業的生產部門以經濟利益作為最終目標,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視度并不高,無法根據具體的要求落實每一項規章制度,同時也沒有對生產人員實行規范性的崗前培訓,導致生產過程中安全意識較為薄弱,認為自身已經對生產工作有較高熟練度,安全風險較低,從而忽略了自身安全性方面的考慮,生產過程中沒有根據具體的規定進行工作。除此之外,因為工程量比較大,生產人員普遍為了加快生產效果縮短工作周期,違規行為的發生可能性較高,這也是引發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
煤礦企業生產過程中普遍為了節省生產成本,并沒有安排裝置的安全管理人員,部分生產部門雖然是安排了安全人員,但是在數量與質量方面并不理想,安全人員的工作效益并不理想,普遍都是裝飾性的作用。部分生產人員無法按照統一性的標準著裝,在生產區域之外隨意走動與休息的情況較為嚴重,甚至部分工作人員還存在橫穿煤礦企業而導致交通安全事故發生的現象。
在煤礦安全管理的過程中,安全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管理項目。對于礦井的具體生產性能,可以采用綜合性的方式進行管理,并根據地質條件等針對性的開發,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整個煤礦生產的水平,并實現全面性的評估,為后續的生產開發提供安全性保障。另外,在安全生產的過程中,應當適當的提升安全性方面的投資,根據煤礦生產的實際情況,尤其是生產經驗、厚煤層的采集量等因素應用放頂煤工藝模式,提升煤層的產量,從而提高安全管理的實效性。
煤礦企業生產工作人員基礎素質不是非常理想,法律保護意識也不強,在日常工作中應當以安全教育作為核心,提升生產人員的生產技巧與安全保護意識。在安全教育方便,需要采取生產之前、日常教育、特殊性教育等相結合的教育。生產工作人員在進入現場進行作業前要通過相應崗前教育與培訓,保障生產人員可以明確自身的工作任務、特征及內容,知道存在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
不斷完善和落實規章制度是構建完善的煤礦企業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徑。借助制度化的建設模式,對工作人員給予約束和管理,在保障安全管理制度可以落實到不同基礎上,可以對不同的規章制度落實不同的管理模式,并突出落實“嚴”的管理效果,實現管理嚴格、執行嚴格、紀律嚴格等。對違規操作問題通過曝光、處罰等途徑,強化安全性意識,落實安全生產的自覺性管理。與此同時,及時做好班組化的管理模式、安全責任性機制以及規范操作體系等多種規章制度內容的完善,對于不同的內容落實不同的考核和處罰措施,提高不同崗位人員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自我檢查意識與能力,對于不同的安全隱患及時進行分析和處理,在保障安全硬件設備合理投入的基礎上構建規范化的處理模式,保障不同規章制度可以落實到不同的位置上,從而實現對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煤礦企業的機械設備普遍需要長時間處于工作狀態,容易發生電路短路或高溫等現象,需借助溫度傳感器的方式對重要的設備實行溫度檢測與控制,規避因溫度因素而導致設備工作性能的下降。預防機械設備因過度潮濕而導致故障,借助空調實時控制的方式,實現機械內環境的調控,促使生產環境的溫濕度保持在穩定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