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娟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3)
(1)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思想的缺乏。高職教育在國家一線人才培養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高職教學管理工作對于每個高職學生的教育過程都尤為重要。但我國的高職教育工作者中缺乏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在備課時只是思考“教什么,怎么教”,卻不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如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要地位,注重學生的要求與需求,把學生的發展放在嚴苛的制度之前,以關心學生發展為主。
(2)教學行為單一。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對高職的教師課堂教學的教學素質和行為規章制度有所提升,要求教師有更高的教學的素養,要求教師有正確的教學行為。但許多高職教師教學中存在教學行為單一的現象,教室仍然沒有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做出改變,教學行為單一。在《中國旅游地理》教學課堂上,許多教師按照課本生搬硬套,并沒有顧及學生的感受和教學反饋。
(3)沒有反思與總結。隨之時代的發展,《中國旅游地理》的教學課堂要求教師不斷進步,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多反思教學中的事故,做出總結。但在高職教學中,教師中存在許多反思自身問題的教師,或反思后不總結的,或總結后不改進的現象。沒有對自身問題的總結,怎能知道教學中出了什么問題,如何提出適合學生的教師模式。
(1)帶著教學目的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簡單的以教學大綱為標準,以課本為重要依據,籠統地講解《中國旅游地理》課本內容。相反教學設計應該被充分重視,教師應該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來制定教學模式,把教學的范圍場合、內容選擇、教學條件等都考慮進去,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反饋。《中國旅游地理》的開設時間,教師要做充分的考慮,因為高職學生在校三年,排除實習的時間,學習專業課和公共課的時間實際只有兩年到兩年半,所以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實習時間,并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學習此門課程,教師可以考慮盡量將此課程提前,如在大一就開展《中國旅游地理》課程,學生此時學習熱情高漲,對旅游、地理知識充滿好奇心與探索欲望,而且此時,大一學生剛剛入學,課程開設大多為思想品讀教育、英語、體育等公共課,學習《中國旅游地理》此類專業課的時間也就多了。制定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需求,創新教學模式與技巧,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集中學生課上注意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組織小組學習。在《中國旅游地理》教學中,可以組織小組學習。教師對于第二天要講的內容,可以提前一天通知學生去了解準備,使學生有了一個自身單獨學習的時間,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組中可以自由選舉的模式選舉出一個小組長,小組長負責通知小組成員需要準備的資料,組織小組成員針對資料進行討論,收集小組成員討論的內容,分條總結出學生們的觀點和意見。討論結束后,有小組推選出發言人,發言人再去全班針對話題與其他小組的發言人、老師進行討論。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了小組之間的合作能力及團隊精神,使學生對時事更加了解,培養了其學習積極性,也培養了其對《中國旅游地理》學習能力的養成。
(3)利用多媒體教學。隨著以人為本理念的推行和不斷深化,新技術的不斷深入,利用新技術的教學過程可以達到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目的,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在新技術下學習的反饋意見來更新技術應用,根據學生的需求,創新教學模式與技巧,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集中學生課上注意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為傳統教學帶來了較大的沖擊,教師應該把握好時機,在課堂上有效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中國旅游地理》含有大量的中國地理、旅游方面的圖片,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圖片,并講解地圖,也可利用視頻講解。視頻的內容往往冗長重點不突出,教師要提前剪輯好,將與課本內容相符的部分剪輯出來,以便不耽誤課上時間。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人類只有處于較為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才能放下心理防備接受知識的傳遞。所以在《中國旅游地理》課堂上,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感受不到壓力,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對愿意發表個人見解,有自己的觀點的學生,予以表揚。在問題提出后,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思維能力。要樹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高職主要為我國培養一線人才,教育過程中要緊跟時代潮流,不能一味地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高職院校傳統《中國旅游地理》教學模式主要存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思想的缺乏,教學行為單一,沒有反思與總結等弊端。高職《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策略主要有帶著教學目的教學,組織小組學習,利用多媒體教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