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漢升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七中 一中分校,安徽 亳州 236700)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擴充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儲備,并幫助學生放松身心、積極思考,促進學生修養與道德等因素的健康發展。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積極發揮課外閱讀的作用,可幫助學生進一步接觸課本外的知識內容,在幫助學生在課余放松身心的同時,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學習興趣,有效擴充學生的知識文化儲備、開拓學生眼界,并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思考,有效提升其接受、學習、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1)積極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有效發揮課外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教師應積極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了解學生的愛好與需求,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只有在培養起對閱讀的興趣的前提下,才會摒棄對閱讀過程的排斥,自發、自主地嘗試不同的閱讀方法、接受各異的材料內容、在閱讀的過程中積極進行思考并將思考內容與課內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在閱讀的過程中積極發現并解決問題,學習知識、提升閱讀能力。
(2)隨著高中生年齡的增長,了解更多各方面知識、滿足精神需求的愿望逐漸增強,在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對學生的偏好進行有效了解,并以此為突破口,為學生推薦適合的閱讀材料或著作,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對閱讀內容與閱讀計劃進行有效安排。在組織課外閱讀活動之前,教師應積極對課外閱讀的內容與實際閱讀計劃進行有效安排,保證閱讀過程的效率與質量。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可注意將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如在講解教材中的作品選段時,將相應的完整作品作為課外閱讀內容介紹給學生,如在學習《邊城》時進一步向學生介紹整部作品和作家自身的寫作風格和生平、在講解《巴黎圣母院》選段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閱讀整部作品等。這使學生得以在對原作品具備一定了解的前提下,進一步拓展閱讀范圍,并對作者的寫作背景、生平經歷等加深了解,使課外閱讀環節起到推動課堂教學發展的目的。
(4)結合多種閱讀方法加以指導。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有效安排閱讀內容與閱讀計劃的同時,教師也應在開展課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結合豐富多樣的閱讀方法和思維方法,指導學生有計劃地進行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積極思考、有效運用多方資源,保證課外閱讀的整體質量。
目前的高中語文課外閱讀環節很大程度上沿襲了課堂教學過程的主要模式,教師在對選取的中外名著進行講解的過程中,過度注意對材料選段中的文字與語句進行文本分析,而忽略了全文的整體性,從而造成了選段閱讀和作品整體閱讀過程之間的脫節,不僅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也難以達到課外閱讀應有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偏離了組織課外閱讀活動的初衷。
針對這種問題,教師應積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向學生介紹多種閱讀方法和整理思維內容的方法,并鼓勵學生進行自由表達,積極運用諸如思維導圖、課堂展示等實際課堂互動方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同時,教師也應積極轉變枯燥乏味的講解方式,在進行必要的作者、作品背景介紹與對內容的簡潔講解后鼓勵學生自行思考、自行感受,從而鼓勵學生自主、有效地進行閱讀,并保證閱讀過程的高效率與高質量。
為有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教師應積極從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角度出發,并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內容與閱讀計劃進行有效的安排與規劃。在實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多種閱讀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思考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應有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