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瑜
(南京農業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5)
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源的支持,尤其在土地方面的需求更明顯。本文試圖分析旅游產業和土地利用現狀、土地利用和旅游發展的關系,以期為相關領域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旅游需求類型決定了土地利用形式。旅游產業的發展,與大眾的居所區域、與資源距離、喜愛的活動類型相關,這些喜好會決定旅游產業所需土地類型。一般情況,與居所相距不遠的區域,大眾會對娛樂性資源更為青睞,在土地利用方面會傾向于娛樂活動導向類。與居所相距較遠的區域,大眾青睞的活動會依據其資源類型進行抉擇;與居所相距不遠不近的區域,大眾則會折中選取活動形式。
(2)旅游政策影響土地利用格局的發展。在旅游產業發展市場中,政府能夠剛性地管制旅游產業發展,頒布土地相關使用制度,制定土地轉讓價格;也可以彈性地寬松規則,用較低的價格出讓土地,幫助旅游產業的開發,將其土地性質轉換成餐旅、度假等功能。
(3)合理的土地利用保障了旅游業發展。對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調整以及土地利用方式改進引導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反之將會抑制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合理利用土地是旅游發展的保障。
(1)旅游用地粗放經營。旅游產業蓬勃發展,旅游區域的用地需求不斷增長,大部分區域均發展旅游+策略,打造國際化旅游城市,大規模開發旅游產業用地,盲目開發、過度開發,致使旅游用地粗放增長,效率不佳,功能缺失等問題,為未來旅游產業持續發展帶來很多阻礙。
(2)旅游開發中土地利用的非持續性。旅游資源在大規模的開發中勢必會影響環境品質,甚至是無節制的污染。旅游景區大部分的污染源是廢氣、廢水、廢渣“三廢”以及噪聲污染。污染物的不妥善處置以及人為破壞帶來的環境問題,致使景區的土地利用出現不可逆轉的發展問題,也導致旅游產業熱度逐漸消減。
(3)景點土地規劃與旅游規劃不協調。就當下的土規系統,出現資源利用傾斜現象,因此農業、工業及居民用地、交通用地等板塊是優先發展的,并為出現旅游用地的專項規劃。旅游用地專項規劃一般不會出現在土規文本里,僅是規定了彈性用地并結合交通進行旅游線路的規劃。但是旅游產業的經濟地位已不同往日,以旅游產業帶動區域經濟的現象是當下以及未來的發展主流。
(1)強化旅游用地立法。旅游發展的立法出發點是促進發展、保護、維持秩序、保障權益。當下旅游用地的相關立法無法滿足旅游產業的發展步伐,應結合當下旅游發展步伐,調整法律文件,制定符合當下發展需求的、規范、具體的法律條文,以此約束旅游用地合理開發,此外,也要有專項的旅游用地政策,包括指導性文件。
(2)旅游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區。鑒于旅游城市的特殊性,要引導土地利用功能分區。分區既能起到協調土地利用格局、維持生態系統平衡的作用,又能充分發揮區域旅游資源的優勢,以利于旅游業的持續發展。提出規劃范圍內落實區域合理發展和協調的分區,實行有差別的土地管理政策和土地管制措施,同時提出不同區域在發展旅游中的作用。
(3)旅游的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評估可以為后期的規劃提供決策思考,能保障開發的環境友好性,緩解因政策、規劃等不合理性對環境造成的不可逆損壞,對于旅游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
文章分析了旅游業與土地利用的關系,不僅旅游需求類型決定了土地利用形式,旅游政策也會影響土地利用格局的發展,此外,合理的土地利用保障了旅游業的發展。通過對旅游業發展與土地利用現狀做了深入分析,提出旅游業發展與土地利用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