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
(淮安市高級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淮安 223005)
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不斷優化升級的大背景之下,社會對于技術人才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因此只有在日常學習中培養自身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夠在未來職業發展過程中盡快適應當前市場發展變化,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因此有必要圍繞中職鉗工實訓教學,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進行分析探究,對于推動中職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創造性思維也叫任意性思維,它代表的是一種相對更加自由的思維方式,即在思考過程中大腦不會受到外界所給予的條件所限制,面對一個問題,能夠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出發對其進行思考,從而尋找到更加高效、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所謂“舉一反三”便是對創造性思維最好的詮釋。
創造性思維具有以下特性,一是求實性,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善于發現社會需求,能夠認識到自身思維的局限性,并從滿足社會需求的角度出發,利用已知的知識不斷去探索未知的領域,擴展思維空間,并努力將理想變為現實。二是靈活性,創造性思維在一般思維基礎之上,又超越一般思維,它不會被傳統思維理念所束縛,更加靈活、更加天馬星空,可以自由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三是批判性,即敢于在現有的已經得到論證的科學知識基礎上,用科學的懷疑精神來對待自己或他人的原有的知識,包括權威論斷。四是思維連貫性,創造性思維主要是通過后天的培養,因此需要善于從小事做起,不斷進行思維訓練,始終保持思維的活躍性,才能促使自身創新思維能力提升。五是表現形式多樣性,創造思維包括多種表現形式,例如聚合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聯想思維等。
基于中職學生未來主要從事的是技術實踐性工作,因此實訓教學不失為一個非常適合培養自身創造性思維的絕佳契機,從而更好地讓學生真正將創造性思維應用于技術實踐中去,在創新中實踐,同時也在實踐中創新,二者是一個相互的影響、相互增益的一個過程。因此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而要想真正讓學生“動起腦來”,則必須要先從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欲望。例如在進行鉗工制作課教學時,以往圍繞制作小錘子,一般都是以教學大綱為依據,讓學生跟著教師的節奏,按照圖紙進行制作練習,整個學習過程相對枯燥無味,學生都處于非常被動的狀態,既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也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鍛煉。
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是學生創造思維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兩種思維方式截然相反,發散思維是“從一到多”,聚合思維是“從多到一”,在中職學生鉗工實訓教學時,通過注重兩者思維的結合培養,更有助于幫助學生擴展自身的思維廣度,實現創造性思維的多樣化培養。例如在進行凹凸體加工實訓時,首先教師提出問題,凸體加工包含哪些不同的方法,從而以問題作為思維驅動,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然后在學生提出多種加工方法后,然后教師再對學生的方法進行統一的歸納講解,分別為采用外經千分尺通過間接測量的加工法、采用深度千分尺測量的加工方法、采用用杠桿百分表和量塊作比較測量的加工法,有效實現了學生思維廣度的創新。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任選其中一種方法進行實踐,并讓學生對上述三種方法的特點、彼此間操作技巧等進行歸納對比分析,從而有效實現從發散性思維到實踐落實、再到聚合思維的培養。
綜上所述,創造性思維在中職學生未來職業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師在日常實訓教學中有意識的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創造性思維培養,期間需要教師做好自身的定位,充分發揮自身教學引導作用,體現學生實訓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實踐探究過程中,實現自身創造性思維的充分鍛煉與培養,從而有效促使中職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更加順利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