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鶴,李 婷
(沈陽工學院,遼寧 撫順 113122)
人際交往是指個人具有與他人交往的意愿,并且主動表現出一些友好的交往行為,從而使自己表現出與他人較為和諧的相處狀態。在當今社會中,人際交往似乎成為所有能力的必備前提。因此當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研究對于大學生的發展而言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調查對象:沈陽工學院選取的120名本科生。
調查方式:網上問卷的發放。
其中收回問卷113份,有效回收率為94.2%
依據王春龍、林迪奇等人編制的《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量表》,從人際交往能力建立、情感支持、沖突控制、自我表露、適度拒絕五個維度來評價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利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
此次調查中,問卷的最高得分為126分,最低分為26分。通過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可大致得出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總體呈現良好的結果。
(1)不同性別:以性別為變量進行分組檢驗。結果顯示:女大學生在自我表露方面的能力顯著大于男生。
(2)不同家庭所在地:以大學生的家庭所在地作為分組變量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在五個維度方面,除適度拒絕能力外,居住地在城鎮的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都顯著好于家庭所在地處于農村的大學生。
(3)是否具有任職學生干部的經歷:以學生干部的任職狀況作為分組檢驗的變量。結果顯示,具有學生干部任職經歷的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顯著高于沒有任職經歷的。
(4)不同家庭氛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量表將大學生所處的家庭氛圍分為家庭和諧型、家庭冷淡型以及家庭暴躁型,結果顯示,生于前者的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顯著高于后兩者。
人際交往對于大學生而言,不僅是維持日常生活的需要,更是將來走向社會的必備技能。通過此次調查,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整體有顯著提高。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總體上而言有提升,更能夠反映現階段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狀。隨著我國與世界的不斷接軌以及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一方面,大學生更希望能夠通過人際交往不斷認識世界,另一方面,社會和學校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這一能力的培養。
(2)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受不同因素的影響會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首先,是關于性別方面。現階段,女大學生人際交往明顯高于男生,不僅說明當今女性大學生思想的開放,注重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也證明了其在社會上日漸提高的社會地位。其次,關于學生居住地的差異,結果顯示農村的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與城鎮還是存在較大的差別。第三,關于是否任職學生干部。一方面,學校應該多為學生提供一些鍛煉的機會,另一方面,未擔任學生干部的同學應該多與學生干部的同學交流,學習人際交往的實踐能力。第四,關于學生所處的家庭氛圍,結果顯示,家庭氛圍對于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具有很大的影響,和諧型家庭的人際交往能力顯著高于另外兩種。
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雖然受到很多客觀條件的影響,除了家庭方面的客觀因素,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之外,學校作為培養學生的主陣地,作為大學生與外界社會接軌的鏈接,應積極承擔其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責任,為學生創造各種提高能力的途徑,為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學生提供一些指導等,使大學生更好地提升自己,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理想,為社會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