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升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擁有一個共同目標——“育人”,提高校園文化建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兩者和諧互動,對于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提高高校辦學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從校園文化建設出發,對于校園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與功能進行研究并對其如何實現的路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功能
學生作為文化主體,涵蓋老師、服務人員、管理人員等,在教學、科研、文化傳承等多個過程中相互作用而創造出的一種群體文化叫做校園文化,其核心為校園精神。校園文化包括以下幾個部分:1、物質文化即校園范圍內的物質性對象的總和[1];2、制度文化即校園內校規校紀、行為規范和準則;3、精神文化是指校園內人的邏輯思維方式、意識形態,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是其核心;4、文化主體是指為社會輸送具有特定文化品格的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園文化的指南針,對校園文化建設具有道德保障、政治導向的作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有力支持;與此同時,校園文化建設承載著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擔,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最佳載體。
一、校園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校園文化在校內營造特殊的文化氛圍,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僅局限于第一課堂,更多是營造良好的二、三、四課堂的育人環境,是促進學生成長,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途徑。校園文化對于大學生的成才、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作用[2]:
1、有利于降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思想道德品質是人類素養的重要組成,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促進思想道德品質的發展。高校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寓教于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讓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由客體變為主體、由被動變為主動,提高其主動性,提升其自我教育、管理的能力,降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
2、有利于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校園文化非個體行為而是一種集體文化。一名學生的成長是一個人社會化的過程,如果受到相近環境的影響,容易形成相近的文化人格。校園文化具有非典型課程的特點,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了學生的社會化,實際上都是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格塑造功能[3]。為了實現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目標,我們需要依靠正能量的校園文化,對于整個學生群體進行引導,以保證學生群體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和諧的校園關系網,合格的日常行為。
3、有利于鞏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學生通過校園文化的浸染,一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一邊喚醒自我意識,形成具有明顯特征的自我。道德社會化是指個體接受道德教育和社會影響,將社會道德規范逐步內化為個人道德品質的過程。新時代下隨著全球化的進程,校園內文化沖突現象加劇。校園文化建設有助于學生接受社會公德、價值規范、行為準則,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遵章守紀,鞏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二、校園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的共同目的就是育人,兩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但又相互區別。校園文化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最佳載體是由它的根本目的和與生俱來的特點所決定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校園文化建設具有道德保障、政治導向的作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有力保障,進行文化傳承的強大支持。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充分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下幾方面功能:
1、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向心功能
校園文化具有向心功能。具備向心功能的核心要素就是校園精神,它以價值觀為基礎,向上發展成為高校獨有的校園精神,具有無可比擬的向心力。它主導著校園文化的發展方向和具體形態。擁有相近文化人格的群體更加容易相互認同從而產生相近的思維邏輯和處事準則。校園文化就要把師生緊緊團結在一起,形成相近的價值認同,建立相近的價值觀。相近的價值觀讓大家更加容易相互理解,相互認同從而更好的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規范功能
校園文化的規范功能,主要是指其制定規范和準則,對于學生具有約束、規范作用。校規校紀都是組成校園文化的一部分,是師生共同創造并遵守的,具有紀律性和規范性。此外,借助文化活動和規章制度,創造文化氛圍,將學生規范到社會和學校所希望的狀態,形成一定的約束。嚴格規范的紀律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充分發揮校園的規范功能,加強制度建設,堅持輿論的正確導向,創造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沃土”。
3、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創新功能
校園文化的創新功能是指對于師生創新意識的激發、創新潛能的挖掘和創新方法的開發。校園文化與其說是一種培育成果,不如說是一種發展過程。它既是歷史文化的“蓄水池”,更是現實文化的“發電廠”,依靠文化傳統,產生具有時代特征的產物。校園文化創新是多方位的,包括物質文化的建設、精神文化的提升、文化主體的豐富、制度文化的完善。多方面、多角度進行創新更加有利于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進行。
三、實現校園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和功能的路徑
“高等學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5]。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和功能,就要堅持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性的原則,貫徹以人為本的特點,與時俱新、開拓進取,校園文化建設價值和功能的實現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實現:
1、根本是突出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性。堅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根本原則不動搖,增強時代感,提升感召力。堅持政治性與娛樂性的結合,堅持一元文化與多元文化的共存,堅持科學性與現實性的統一,為育人功能服務。
2、著力點為加強校風建設。校園文化的核心要素就是校風精神,其中包括教風、學風等多個部分。只有優秀的校園文化建設才能促進校風建設進入一個上升通道,讓它有一個向上發展的態勢;反之,校風渙散,紀律松弛,校園文化建設落后,降低學生對于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大大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形式即舉辦多姿多彩的校園活動。通過行政班級、社團組織等舉辦主題鮮明的教育活動,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大局意識。開展工程技能大賽,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舉辦人文教育活動,尤其是理工類的學生,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在學習自然科學的同時更要學習如何做人。在此同時,要加強教師相關活動的舉行,增強教師主人翁意識,發揮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葛金國《校園文化理論意蘊和實務操作》,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版,第97頁.
[2]周長春《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版,第170—171頁.
[3]傅安洲、萬清祥《校園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中的作用》,2005年6月1日《光明日報》理論版.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4年10月15日《人民日報》.
[5]習近平同志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作者單位:中國民航大學,天津 300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