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高校英語迎來了諸多挑戰與機遇,本文致力于從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實例角度證明智慧教學是提高大學英語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同時呼吁各位老師從學生的學習體驗出發,利用智慧教學激發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激情與潛能。
【關鍵詞】智慧教學 學習效率 網絡平臺
引言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多樣化、個性化的高等教育日益成為了社會的需要。許國璋先生曾說:“根據需要與可能,培養既通外語又學各種專業(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技術的、文學的、藝術的等等)的人才,取人之才,為我所用,是當務之急”。再因全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移動互聯網的低成本、高效率已經滲透到了日常生活與工作的方方面面,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據《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基本實現教育信息化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規劃鼓勵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中為廣大師生、管理者深度應用,要求積極組織推進多種形式的信息化教學活動,鼓勵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推動形成“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學新常態。
應用型本科旨在培養應用型人才,這同樣是大學英語的培養目標。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相對重點高校整體基礎薄弱,學生英語水平也參差不齊,這為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2014年啟動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征求意見稿)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應大力推進最新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融合”使學生朝著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和個性化方向發展。由此,在國家支持信息化運用于大學英語課堂的大背景下,如何發揮信息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運用,實現智慧教學成為了至關重要的研究話題。
關于“智慧教學”的含義,祝智庭教授認為“智慧教育的基本內涵是通過建構智慧學習環境,運用智慧教學法,促進學習者進行智慧學習”。由此可見,啟迪思維,發展智慧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智慧教學的定義:在信息技術不斷進步的情況下,教師合理而高效地運用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完成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成為智慧型人才的教學。從傳統計算機輔助教學到如今移動互聯網對教學的影響,無處不彰顯智慧時代的到來。
一、智慧教學應用案例
1.網絡學習平臺的使用。網絡學習平臺,致力于使學生構成了立體化網絡課程,打破教學時空的界限,拓寬教學內容。同時鍛煉學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以筆者所教授的某應用型本科院校2016-2017年度電子與物聯網學院227名本科同學為例,在長達一年的過程中學生從第一步網絡平臺的注冊開始進入新的課外學習模式,我們應用的教材是讀寫和視聽說兩本,后附光碟,學生通過輸入驗證碼完成網絡平臺課程注冊。每周由任課教師根據課程大綱為學生布置平臺作業,當周進行完成情況的檢查。對每一位同學的檢查包括以下幾項內容:周次、時長、完成或未完成、互動次數,同時每月匯總所教授學生總體情況:包含院系,學生總數、完成人數、比率、市場未達標、網絡互動。根據長達一年的客觀數據顯示,完成率的范圍為為88%-97%,普遍在93%左右。互動次數每學期可以達到一百多次,兩學期共完成師生互動235次。時長不足所占的比率最少3%。未完成學生比例與時長不足同學數量持平。
由此可見,學生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非常強的。通過一年的網絡平臺學習確實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培養良好的時間安排能力。同時,成為了課堂45+的有力延伸,很多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師生互動、自行更正等環節的不斷強化,期末聽力、口語和寫作成績均取得了明顯進步。
2.FiF口語訓練系統的應用。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相適應的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FiF口語訓練系統是針對提升學生口語綜合能力而運用的一款軟件,老師根據進度從題庫選擇或自己新建題目,學生自行進行練習。每個任務大概4-5個小題,老師可以查看每位學生的練習詳情和所有學生的總體練習情況。平臺根據學生的任務完成度會有一定的激勵,學生在虛擬的激勵情況下,也會更加主動的安排學習時間。同時,學生也可以自行選擇課程,語音、四六級、生活口語等各種類型。學生學習的平臺與內容化不斷充實,與課堂教師教授資料互為補充。學生的語音、節奏、語調等都可以得到不斷的訓練與提升。
3.小劇場的實施。大學英語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工具性重點在于聽說讀寫譯,除此之外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增進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也顯得尤為重要。在智慧教學的大背景下,鼓勵學生采用小劇場的學習模式既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同時能夠增進學生對跨文化的理解,弘揚中國文化。以2016-2017年度本校小劇場為例:
通過學生的小劇場表演,兩學期筆者教授的英語班級共收集英語視頻50個,仔細分析視頻可以看出兩學期學生話劇表演的進步,不僅體現在語言應用上,而且體現在整體的協調能力以及自我表現力上。小劇場是智慧教學的諸多元素之一,在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中,小劇場能夠激發同學們學習英語、應用英語的興趣和熱情,拓展了同學們的文化視野,增強了團隊協作精神,同時為同學們提供了鍛煉自我、展示自我的舞臺。
二、分析與討論
1.課時驅動與任務驅動互相補充。傳統而言,教學為固定的場所,師生以具體的教學目標展開教學設計與實施教學任務。如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為教學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新鮮的血液,傳統的課時驅動與任務驅動可以互相補充,為教學過程的科學化和有效化增添力量。諸如本校平時用到的每周網絡平臺作業,學生可以提前預習,不懂得問題給老師在平臺留言,通過互動,將問題一一解決并通過網絡學習平臺鞏固老師課堂教授的語言點、寫作方法等具體內容。endprint
2.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逐漸轉變。本院屬于工科院校,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弱,初高中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基本呈現被動狀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積極建構獲得的,學習者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智慧教學突破了時空限制,學生能夠自由組織和制定學習計劃。通過課堂教學與網絡平臺及FIF學習APP的應用,由于App也會有相應的激勵措施,老師能夠看到后臺學生的活躍度與排行,能夠讓學情透明化,因此,學生的積極性不斷被激發,甚至一些基礎較弱的同學因此重拾信心,逐漸走入了良性循環的道路。
3.學生由同一化向多樣化發展。傳統教學不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組織都似乎在一個框架內,以教師主講,學生聆聽的方式進行,大家在知識的獲取上趨同化。采用了智慧教學設計之后,學生多樣化的思維方式和個性可以得到彰顯,有利于教師更快發現學生的優勢,同時有針對性的基于學生的優勢和弱點進行積極引導和培養,釋放學生本源,符合當代社會對多元化人才的要求。除此之外,智慧教學能夠激勵學生多方面潛能的培養,比如時間管理能力、問題研究能力、與人合作能力等綜合能力。
三、結語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教育的車輪亦被向前推進,在這個過程中智慧教學與科學技術的關系,學生與智慧教學的聯系顯得尤為重要。不可否認,教育新時代已然到來,作為高校教師我們都應當從學生的學習體驗出發,利用智慧教學激發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激情與潛能,為祖國的發展培養更多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2011-2020)http://www.edu.cn/xxh/focus/zc/201606/t20160621_1417428.shtml.
[2]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指南.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203/14/413468_626210661.shtml.
[3]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06-28.
[4]智慧教學的內涵[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 97d776fd01017w3z.html,2012-06.
作者簡介:孫立芳(1989.5-),女,漢族,四川廣元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