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卓瓊??
摘要:小學階段也是個體自我概念逐漸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由于孩子們缺乏生活經驗,對世界沒有正確的認識,價值觀念模糊,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極其容易走向心理“彎路”。心理健康教師應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從細微處入手,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幫助那些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消除心靈上的陰影和創(chuàng)傷,使他們融入同學中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輔導;親子關系
一、 案例主要資料個案身份
性別:男年齡:9歲三年級學生
個案起因:該生上課喜歡下座位,做一些搞笑動作,說一些搞笑的話,希望引起同學們對他的注意。除語文課外,其他課控制不住自己,沒有責任心,撒謊,偷東西,該生智商很高,但極具破壞性,見到或聽到破壞性的事情他比較反常,異常地高興和興奮。常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家長曾帶他去精神病醫(yī)院檢查,通過心理醫(yī)生和他交談后,心理醫(yī)生診斷該生患有嚴重的心理障礙。
個案調查:關于偷東西,該生在家偷上百塊元錢。在學校,全班同學幾乎都被他偷過,像對他本人毫無用處的課本也偷,看到同學找書著急的樣子,他就極其高興,通過這些表現初步推斷他為偷竊癖。在家長,老師和同學面前撒謊成性,謊話連篇。解決與同學間的矛盾喜歡用打架的方式。利用課間和放學的時間喜歡把自己或同學的東西藏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想起來時再去挖出來。這些行為從幼兒園開始就有了。
一年級時家長來學校,該生母親對班主任說她一點都不喜歡這個孩子。母親的性格也較極端,生孩子的氣盛怒之下把家里的魚缸砸了,母親工作較忙,管他的時間不多。父親早年在部隊工作很少回家,教育方式也較簡單粗暴,以打罵為主,有時在眾人面前打罵孩子帶有羞辱性。
讓該生把他最愛的人排序,排第一位的是爺爺,爺爺在陜西,曾暑假一個人坐飛機去看爺爺,因為爺爺給他買好吃的,并且剛出生時是爺爺帶他。排第二位得是班主任李老師,因為李老師幫他很多,李老師批評他,他也愿意接受,認為就是他自己做錯了。排第三位的是各科任課老師。排第四位的是爸爸,因為爸爸有時好,有時不好,出差很多,很少見面。排完序后一直沒有說到媽媽,當我問他時,他說本來心里一直想著媽媽呢,但最近媽媽總是罵他,對他不好,所以想把媽媽放在最后,但是現在又想把媽媽排在爸爸的前面,排第四位。說爸爸媽媽的關系也不是很好,經常吵架。
二、 分析與診斷
調查結果顯示最愛的人,最重要的人不是父母,父母甚至排在班主任、任課老師的后面,親子關系不健康,沒有形成良好的依戀關系,孩子和父母之間沒有建立起深厚的親情,反而內心中埋有仇恨的種子,所以才極具破壞性、毀滅性。父母關系不和,沒有給孩子提供一個和睦的家庭,孩子從父母那里得到的不是愛的傳遞,相反,是矛盾、沖突、敵對的傳遞。早年父親在部隊,很少回家,母親工作繁忙且不喜歡這個孩子,所以父母沒有抓住教育孩子的關鍵期(6歲之前)。父母教育方式是常當眾打罵孩子,帶有羞辱性,所以這個孩子沒有羞恥心,有著很強的逆反心理,看到別人痛苦他極其高興,內心世界陰暗、扭曲。
關于偷東西較頻繁并且連不值錢不需要的課本也要偷,根據這些可推斷其為偷竊癖(意志控制障礙的精神障礙)。偷竊癖一般是從童年或少年期開始發(fā)生,每次行竊后心理上都會感到快樂與滿足,對偷的東西或藏起來或隨手丟棄,或偷偷送還原主。這個孩子的行為符合偷竊癖的特點。偷竊癖的心理動機有虛榮心、報復心、僥幸心、空虛、后天經歷的環(huán)境、遺傳和內心沖動。
關于撒謊,和早年父母教養(yǎng)方式有關,6歲前,是人的心理形成關鍵期,在關鍵期受到良好教育后,就會有社會責任心,就能控制自己遵循快樂原則的本能,父母在關鍵期縱容了孩子且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所以孩子犯錯就不敢說真話,開始逃避現實,最后逐步發(fā)展到說謊時鎮(zhèn)定自若,說謊一旦成為習慣,也是一種心理問題,叫謊言癖。
三、 輔導策略
1. 與該生交心談心。當他與我來到辦公室坐在我身旁時,他開始變得安靜、平和,并且非常樂意與我交談,一改往常在課堂中多動,急躁、吵鬧的狀態(tài)。他內心深處還是極其渴望有人關心他,走入他的內心,在合適的時候他也愿意敞開心扉,只是,只有與他單獨相處時,他才能有這種感受關愛、接受關心的能力,同時他也缺乏給予愛的能力,感情上比較冷漠,僅從誰給他買好吃的誰就好來評判親人的好壞。
2. 采用正面教育,就目前該生的想法行為來看,他識別是與非,善于惡,美與丑的能力較差,在平時學習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一些壞思想、壞習氣的侵蝕。僅憑單純的講道理進行教育是不行的。要以美好、進步的人和事為主要教育內容,從正面講清道理,堅持以表揚為主,啟發(fā)誘導,說服教育,從關心和愛護出發(fā),不給他增添不愉快的情緒。
3. 關于偷竊癖較為有效的方法是厭惡療法。條件反射的原理指出,一個人在出現某種行為時,如果收到一個滿意的刺激,其行為就會得到強化并容易再次出現,反之,如果這種行為受到了一個厭惡性的刺激,那么這種刺激就會對神經反射產生抑制作用,并使其相關的行為反應逐漸消退。厭惡療法也可自我矯正,比如,在每次出現偷竊欲望的時候,可用力擰痛自己的肌肉,或用橡皮筋彈痛手腕,也可強迫自己去做令自己厭煩的事情(如嘔吐)等等。如果能由家人配合給他一些厭惡的刺激,則矯正起來可能會更容易一些。
四、 輔導效果
從課堂上看,他的注意力比以前集中,并且開始舉手回答問題。但壞習慣依然存在,像上課極度缺乏控制力,沒有責任心,偷東西,撒謊這些不良習慣,甚至是心理障礙都是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的,要想徹底改正、根除,同樣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他本人、學校、家長三方面結合共同努力,以促其盡快轉變。
五、 總結
在輔導的過程中要向學生傾注更多的愛,努力構建起師生之間信任的關系。加強教師與家長的聯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氛圍,這樣的教育和輔導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簡介:盧卓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兵團二中小學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