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順意??
摘要:伴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持續提升,人們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F如今,體育教學在整個中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斷突顯出來,其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同時能夠確保學生心理健康。故在進行體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心理層面的訓練,并始終秉持著“健康第一”的思想觀念,這樣才能幫助學生調整好自身的心理狀態,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學生的情操。文章將詳盡闡述中學體育教學中依然存在的不足,并結合實際情況來探析相應的處理措施。
關鍵詞:體育教學;學生;心理健康;意志品質
在當前環境下,部分學生的心理狀態偏差,比如他們情緒不穩定,對學習存在厭惡心理,人際關系處理不當,適應能力比較差等等,這些心理情況對于中學生而言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教師非常有必要結合實際情況來探析學生出現這些負面心理狀態的緣由,并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采用適宜的方法,以此來最大程度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
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傳輸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經過個人的吸收、融合,才能成為這個人人格特質的一部分,并逐漸從稚嫩走向成熟。由于中學生各種素質的培養均是依托于心理素質,故要想確保學生在創造力、自制力、抗壓能力以及適應能力方面有著不錯的表現,那么就應該注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在現代社會,人們往往會面臨著各式各樣的難題、坎坷,要想始終保持清醒,不受他人的誘惑,那么就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從此不難看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是極具意義的。在學生人格品質塑造過程中,應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巨大功用。
二、 中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1. 學生的心理素質比較差
人的健康通常包括兩個方面,即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然而,在當前環境下,中學生的社會和生活閱歷普遍較少,且學生更加看重考試成績,當成績有所下滑時,往往會感到自卑,當遇到困難時就會覺得非常迷茫,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自暴自棄的情況。除此之外,很多學生在人際交往上的表達能力不夠,使得他們與其他學生之間的關系不融洽,且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欠缺,使得心理狀態難以穩定下來。故中學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心理狀態的培養。
2. 學校相關領導和教師對體育教學存在一定的輕視心理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升學考試的影響,使得學校和教師過于偏重文化教育,對于體育教師的招聘并不上心,從而無法招收到那些優秀的體育教師。同時,由于部分領導忽視體育教學,從而使得體育教學的課程安排明顯比較少。
三、 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重要措施
1. 開展賞識教育,強化學生自信心
要想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那么首先則需要理清體育教學的重大意義,并針對學生開展賞識教育,這樣有助于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確保其能夠健康成長下去。對于體育教師而言,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當多多給予學生機會,讓學生們能夠展示自身的特長。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們才能更好地認知自身的優點,自信心自然而然會提高許多,在運動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相互接納、激勵。再者,教師要給學生一個希望,使學生相信“我能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多給予學生鼓勵,多說一些期待性和表揚性的語言,比如“你一定能夠完成的”。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形式與教學方法來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臺階,引導他們成功完成教學任務。
2. 構建平等師生關系,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眾所周知,以往的師生關系往往是以教師為主,這種情況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有害的。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轉變這種不平等觀念,教師應與學生多多溝通交流,構建出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形成正常的人與人的交往關系。當師生關系融洽過后,學生將會主動與教師進行協商,學生的心理狀態明顯會出現轉變,這樣課堂教學氣氛明顯會變得更好。寬松的教學氛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使學生在愉快教學情境中消除緊張、壓抑、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因素。同時,學生的心理素質也將會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發展。故教師非常有必要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并與學生建立朋友關系,激起學生對于體育教學的興致,讓學生既能夠學會相關理論知識,又可以形成優良的心理健康素質。再者,體育教師還需要通過調節來穩定自身的情緒,避免教學過程中出現不良情緒。
3. 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
近些年來,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的開展。素質教育的理念與當前社會發展的要求相符,故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開展身體方面的訓練,而且還需要做好素質培養。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改變原有的教學體系,并運用已有的素材資源和條件資源來強化學生的健康意識,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不斷提升。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講授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識。比如在開展“單雙杠、跳馬、武術”等教學活動時,如果學生開始表現出自卑、焦慮等不良情況,應立刻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確保學生能夠勇于面對各種挫折。此外,還要讓學生從失敗中總結經驗,這樣他們才會在體育學習中樹立必勝的信心。
四、 結束語
要想學生能夠又快又好地適應社會和學習生活,那么就應該注重心理健康的培養。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落實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至關重要的。體育教師務必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安排相應的教學任務,并選用適宜的教學方式,以此來增強教學效果,確保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董勝全.中職體育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培養的教學探討[J].讀天下,2016,(22):231-234.
[2]徐光川.如何借助體育教學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J].新課程(中學),2015,(06):97-98.
[3]李文龍.大學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以平頂山學院為例[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3):61-62.
[4]郭淑萍,紀成寶,王洪兆.關于高中體育教學中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的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05):33-37.
作者簡介:
程順意,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銀川市笫二十四中南校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