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濟南市編辦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在落實上級部署要求基礎上,自我加壓、主動作為,提請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打造“十最”政務環境助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的實施意見》(簡稱“十最”意見),提出33項改革任務、80條具體工作措施,推動放管服改革高標定位、全面深化,為“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提供強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一、用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高站位把握放管服改革
黨的十九大立足新的歷史方位、新的時代特征、新的奮斗目標,將“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列入十四條基本方略,提出“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和各領域體制改革的具體要求。就放管服改革而言,十九大從三個方面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第一,從政治站位來看,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各領域改革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第二,從改革任務來看,放管服改革的實質是轉變政府職能,具體內容包括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等多個方面,需要按照“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要求,把握好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這一根本落腳點,統籌謀劃推進。第三,從工作要求來看,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放管服改革面廣量大、任務艱巨,需要機構編制部門挑重擔子、啃硬骨頭,下大決心和力氣攻堅突破。
二、堅持走在前列目標定位,高標準謀劃放管服改革
近年來,濟南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全面推行深化簡政放權“六減少”、提高監管效能“六加強”、創新公共服務“六優化”等“三個六”工程,有力推動了政府職能轉變,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體制機制動能。但與上級新要求、群眾新期盼及浙江、江蘇等地的經驗做法相比,濟南的放管服改革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需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按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走在前列”要求,堅持高起點高定位,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補齊短板,更加深入推進。
為此,我們認真貫徹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五個為”要求和龔正省長提出的“少、高、優”要求,根據省委副書記、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提出的“企業別跑,我來跑”服務理念,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忠林提出的“店小二+專業式”審批服務要求,充分學習借鑒其他省市先進做法,在認真總結近年來全市放管服改革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力求理念更先進、目標更明確、措施更有效。針對企業群眾反映強烈的審批事項多、辦事效率低、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對癥下藥,精準施策,提出打造“十最”政務環境目標和33項改革任務。
一是就業創業門檻最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行“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深化區域綜合評價評審,實行“地圖式”管理;深化審批制度改革,積極推進“證照分離”;深化監管方式創新,積極推進審慎監管和協同監管;深化政策支持,加強創新創業政策扶持。
二是市場主體負擔最輕。全面清理涉企收費,全面清理規范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面清理規范中介服務。
三是有效投資空間最廣。大力推動精簡行政權力事項,大力推動投資審批事項“全鏈條”下放,大力推動下放行政權力事項,大力推動放寬外資準入限制。復制濟南高新區體制機制創新經驗,向省級以上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南部山區管委會,以及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和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管理機構放權。
四是公平營商環境最優。更大力度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更大力度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逐步實現“多帽合一”;更大力度健全社會信用聯合獎懲體制;更大力度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五是企業群眾辦事最快。持續推進簡化優化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流程,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持續提升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公用事業服務質量和效率。
六是政務平臺功能最強。加快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實行“一網辦理”,加快推進“企業上云”。依托市政府門戶網站,建設全市統一的政務服務門戶。市和縣區統一使用濟南市事中事后監管服務平臺開展隨機監管。
七是窗口隊伍形象最佳。嚴格“五制度”“四公開”“三亮明”服務規范,嚴格“四杜絕”紀律要求。
八是改革效果評價最實。建立健全內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健全外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健全第三方評估機制。
九是體制機制保障最好。強力提高“放管服”改革組織領導,強力推進組建行政審批局,強力推進縣區大部門制改革。以市政府大部門制改革為藍本,將歷城區作為試點區,推進縣區“大農業、大交通、大水務、大林業”改革,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十是督查問責措施最嚴。進一步強化督查機制,進一步強化督查問責,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情況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
圍繞“十最”目標和33項改革任務,2017年濟南還推進了80項具體工作任務,既全面貫徹省里部署開展的削權減證、流程再造、精準監管、體制創新、規范用權“五大行動”和30項改革任務,確保一條不漏、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學習借鑒外地經驗,立足發展所需、民眾所盼,進行自我加壓,采取一系列“自選動作”和“升級版動作”。
三、發揚實干擔當精神,高效能推進放管服改革
“十最”意見,是在上級改革要求基礎上勾畫的深改藍圖。為了跑贏時間,濟南市按照搭架子、抓落實“兩不誤”的思路,一邊抓上級部署改革任務的落實,一邊謀劃本市放管服改革的總體框架和創新措施。在“十最”意見出臺之前,就未雨綢繆,不等不靠,主動作為,扎實推進,按時完成清理村(社區)證明,公布第一批“零跑腿”“只跑一次”事項清單等工作任務,實現了“31證合一”和營業執照平均1.5天辦理,依托“濟南市事中事后監管服務平臺”創新開展“監管平臺+隨機抽查”工作;“一窗受理”“一網辦理”“多評合一”“多測合一”及政務服務信息共享、數據開放等改革任務也都在扎實推進。
“十最”意見出臺后,為進一步高標準抓好落實,濟南市在加強政務平臺建設、健全完善體制機制保障的同時,圍繞“督查問責措施最嚴”采取了三方面措施。一是圍繞強化督導機制。建立推進放管服改革專項工作臺賬,定期調度、定期通報改革進展情況,堅決防止權力事項邊減邊增、明減暗增、上減下不減,以及擅自擴大自由裁量權、“紅頂中介”因權獲利等問題發生。二是圍繞強化督查問責,采取綜合督查、專項督查、跟蹤督查以及明訪暗訪等強有力的督查方式,全力促進改革落實。對推進改革積極作為、改革措施落實到位的典型,給予表揚激勵;對發現的問題堅決整改到位,對敷衍塞責、延誤改革、整改不力等“庸懶散”問題嚴肅問責;對工作不落實的公開曝光。三是圍繞強化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導向作用,將放管服改革情況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建立考評指標體系,加強考核結果運用。2017年年底前,開展市直各有關部門(單位)落實“十最”意見改革任務落實情況專項督查,開展市級權責清單執行情況隨機抽查和第三方評估。強化清單管理的部門主體責任,發揮清單作用,建立健全依據清單追責制度,對不按照權責清單履行職責的單位和個人,依紀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不同區域、城市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發展環境、政府效能的競爭。濟南要實現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的目標,更需要把政務環境建設作為切入點和著力點,通過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來激發新動能、集聚新優勢。“十最”意見的出臺,充分體現了濟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標志著濟南的放管服改革進入了新階段。下步,濟南市編辦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持續研究,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狠抓落實,推出“放管服濟南版”的升級版本,不斷提升發展動力、市場活力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E:FQJ
關鍵詞:十九大 放管服 十最 政務環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