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編制是黨和政府的重要執政資源,加強和完善機構編制管理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完善國家政權建設的基礎性工作。2013年以來,滕州市編辦按照上級部署安排,把開展機構編制評估作為加強機構編制管理、優化執政資源配置的重要環節來抓。按照印發評估通知、開展部門自評、進行社會調查、組織實地評估、撰寫評估報告、反饋評估結果、結果異議處理、報告評估情況等程序,完成黨政群機關、直屬事業單位、參公單位等近80個部門單位評估,發現各類問題200余條,書面督促要求整改,實現了機構編制有效調研、兜清問題、強化管理、資源優化。
一、主要做法
一是統籌考慮擴展評估范圍。根據《山東省政府部門機構編制評估辦法》,在做好政府組成部門評估的同時,結合我市實際,將評估范圍延伸擴展到全市黨群機關、政法機關和參公管理單位,與政府部門評估同步進行、同步推進。
二是綜合評估與專題評估同步。按照《滕州市政府部門機構編制評估工作方案》明確內容,對評估單位進行整體性評估,借以摸清組織架構、職位設置、工作機制等情況,同時,統籌考慮上級部署要求、歷年工作重點,對某項具體工作開展情況所涉及的機構編制改革事項進行專題性評估。2017年9月27日,對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組建以來運轉情況、工作成效和存在問題進行綜合評估,并專題到荊河街道、西崗鎮和洪緒鎮實地評估。
三是現場評估與調研論證同步。堅持評估前調查研究,全面收集整理被評估單位相關資料,擬定具體評估方案。評估中以現場評估為主,通過聽取單位主要領導匯報、與單位機關科室負責人座談、與下屬事業單位負責人座談、對單位服務對象進行訪談、問卷調查、查看相關資料、查看“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日志等方式,多層次、多角度對單位履職和執行機構編制情況進行查證,綜合考量意見建議,確保評估數據能夠真實反映本單位工作情況。
四是定量分析與定性評價同步。一方面,參照機構編制統計年報和日常檢查情況,參考機構編制實名制管理信息系統相應的數據信息,通過數據信息進行定量分析;另一方面,通過部門自評、社會調查和實地評估等程序,深入了解掌握評估部門的相關情況。結合滕州實際,設計《滕州市機構編制評估調查統計表》,重點突出職能配置、內部機構設置、編制核定及人員配備、內部工作機制運行、下屬事業單位運轉等情況的調查,建立較為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
五是評估結果與機構調整同步。將評估結果作為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政府機構改革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和調整被評估部門機構編制事項的重要依據。對評估中發現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屬于機構編制部門應該研究解決的,及時研究提出處理意見;屬于被評估部門應該整改或者改進的,及時下發整改通知,督促有關單位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抓好落實;對評估中發現的機構編制違紀違規行為,機構編制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二、工作成效
(一)認識到位,促進了部門全面依法履職。一方面,通過開展評估工作,將部門職責履行納入監督范圍,使部門的機構編制基礎地位意識、責任主體意識、法律法規意識和接受監督檢查的意識明顯增強,“編制就是法律”的觀念更加牢固,“第一責任人”的職責進一步明確,在機構編制管理方面,依法用權、依法決策的氛圍更加濃厚,為落實從源頭上加強管理的要求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通過職責履行情況評估,使部門清楚地認識到在履行部門職責中存在的問題,強化了部門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的意識,增強了各項工作任務的計劃性和預見性,提升了部門行政效能。
(二)調整到位,推進了政府職能轉變。一是促使各部門基本能夠按照簡政放權有關要求,及時進行職責調整,主動移交轉移或下放相關職責,將技術性和輔助性事務從機關剝離,交由事業單位或中介組織。使加強的職責切實得到強化,劃入和新增的職責基本全部分解到相關內部機構。如涉及農產品、食品檢驗檢測的職責整合劃入到市綜合檢驗檢測中心后,已分解落實到綜合業務室、檢驗檢測室等。二是進一步加強了部門間協調配合。以2017年“三定”規定修訂為基礎,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度,部門職責邊界和分工進一步厘清,較好地解決了職責交叉和分散問題,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協調配合機制,部門之間責任明確、運轉順暢。如市交通運輸局和市公安局、市教育局等部門就校車安全管理工作涉及部門分工的事項進行了詳細劃分,厘清了主辦和協辦的關系。
(三)管理執行到位,維護了機構編制紀律嚴肅性。一方面,進一步規范了機構編制管理方式,對各被評估部門機構編制配置及執行情況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摸清了底數。針對評估中發現的部分單位核定編制與承擔職能不匹配等問題,及時研究提出編制調整建議,保障部門職能作用發揮,為更有針對性地調整機構編制提供了重要依據。另一方面,克服了機構編制部門長期以來存在的“你來我批”“下報上批”的傳統的、被動的管理模式,將審批、監管、服務有機結合,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貫通,在做好職能、機構、編制審核、審批的同時,用評估的辦法,對機構編制執行、職能運行進行科學調控,實現了管理方式由靜態向動態轉變,由被動向主動轉變,實現了機構編制工作管理科學化、監督全程化、評價規范化。
三、下步打算
一是不斷推進機構編制資源優化。系統梳理總結5年來機構編制評估好的做法、主要經驗和存在問題,認真梳理研判,開展機構編制評估“回頭看”,學習借鑒先進地區好經驗、好做法,不斷加強機構編制管理,持續推進“向改革要編制、向管理要編制、向信息化要編制”,不斷挖潛機構編制資源。二是加大評估力度實現全覆蓋。認真落實上級“嚴控總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有減有增”的管理要求,嚴格貫徹執行《山東省機構編制事項跟蹤問效實施辦法(試行)》和《山東省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管理規定》,按照事業單位改革、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等工作推進進度,結合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將事業單位職能發揮、運轉情況等納入機構編制評估,力爭實現機構編制評估全覆蓋,切實推進機構編制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E:TC
關鍵詞:機構編制評估 優化配置 編制資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