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縣編辦
近年來,高青縣著眼于規范事業單位運行、提高公益服務水平,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規范登記管理,促進服務功能升級
(一)依法實施法人登記,登記管理不斷規范。一是與縣公安局聯合印發了《高青縣事業單位印章管理規定》,規范了對事業單位印章的管理。制定《事業單位法人注銷登記告知書》,將公安部門出具的《公章銷毀證明》列入其中,確保在注銷登記完成的同時收回印章,實現了公安部門存銷印章,監管局紙質備案,做到優化登記管理服務。二是針對二級事業單位取消銀行賬戶的現狀,積極與相關部門協調,出臺了《高青縣事業單位開辦資金管理辦法(試行)》,解決了沒有銀行賬戶沒法進行法人登記的問題,確保了開辦資金的安全、完整。
(二)健全服務“窗口”,力推“容缺辦理”。將各類申辦事項及咨詢查詢等服務全部納入一個“窗口”,實行一站式服務,力推即時辦結制,對無不良信用記錄的事業單位實行“容缺受理”。制作登記事項《服務指南》,列明各項業務的辦理依據、申請條件、申報材料、辦理流程、辦理結果。簡化辦理流程,對于能夠通過部門信息共享核實情況的,不再要求申辦人提供證明材料或加蓋公章。
(三)利用“互聯網+”,暢通業務交流渠道。利用微信、QQ軟件建立“高青縣事業單位監管交流平臺”,對單位的問詢實行即時解答和全程服務;開通了“高青事業單位監管”微信公眾平臺,發布推送事業單位監管政策規定、通知公告、工作動態,提供事業單位服務工作流程,方便群眾辦事。
二、實行事業單位業務范圍清單化管理
一是合理確定范圍。按照“全縣統籌、分工協作、資源共享、行業全覆蓋、法人登記事業單位全覆蓋”的思路,將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行業以及進行了法人登記的共196家事業單位納入清單化管理范圍。嚴格按照《高青縣事業單位業務范圍清單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確定的程序開展工作。
二是嚴格審核程序。建立由機構編制、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法制等部門參加的聯審會議制度,抽調業務骨干組建了3個審核小組,按照“兩報兩審”工作程序,嚴格對照法律、法規、規章和單位“三定”等各類規范性文件,對196家事業單位上報的業務事項逐條逐項進行合法性和規范性審核,確保審核工作零差錯、無死角。
三是借助網絡平臺公布清單。著力構建“互聯網+清單化管理”的新模式,一方面,依托“高青縣機構編制網”對清單進行公示公開;另一方面,依托“高青事業單位監管”微信公眾平臺,精心打造“指尖上”的清單,做到隨時隨地可以查詢和使用,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辦事和監督。
四是健全配套措施,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建立《事業單位業務范圍清單》動態調整機制,對需要新增、調整業務事項的程序和要求作出規定;制定出臺了《建立事業單位業務范圍清單化管理機制加強事業單位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完善行政許可事項、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年報公示制度、“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和信用監管機制,真正讓《事業單位業務范圍清單》“活起來、用起來”。
三、開展事業單位績效考核
出臺《高青縣事業單位績效考核辦法(試行)》和《高青縣事業單位考核委員會工作規則》,將109家事業單位納入考核范圍,實現行業全覆蓋。在考核內容上根據服務創新成果等情況設置加減分項,在考核方式上委托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進行社會滿意度測評并增加績效評議環節。在考核結果運用方面,17家A級單位受到縣委、縣政府通報表彰,被授予“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優秀單位”榮譽稱號,單位主要負責人年度考核均被確定為優秀等次。
四、推進法人治理結構建設
一是明確方向,出臺法人治理結構建設配套文件。組織召開由分管縣領導牽頭,編辦、衛計局主要負責人,組織、司法、財政、人社分管負責人以及4家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工作部署會議,印發《高青縣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實施方案》,研究制定《高青縣縣屬實行法人治理結構事業單位外部監事管理辦法(試行)》《高青縣縣屬實行法人治理結構事業單位外部理事(董事)管理辦法(試行)》《高青縣實行法人治理結構事業單位外部監事日常管理和跟蹤問效辦法(試行)》等配套文件,為推行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提供了政策支撐。
二是統籌謀劃,規范法人治理結構組織架構。加強了黨的建設,為高青縣人民醫院設了專職黨委書記和專職黨委副書記。實現了有關外部理事占多數和公立醫院理事長與院長的分設,建立了外部監事人才庫,向4家公立醫院選派了熟悉行業特點、具備較強組織協調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外部監事。目前,高青縣4家公立醫院首屆理事會會議已全部順利召開,為外部理事頒發了聘書,表決通過了《章程》以及《“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學術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等內部管理制度。
三是創新方式,加強督導。聯合縣衛計局組成聯合督導組,對4家縣屬公立醫院開展實地調研和督導,詳細了解各公立醫院在落實法人自主權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下一步強化公益屬性的工作打算,督促相關單位規范運行。
五、注重協調配合,豐富完善事業單位監管方式
一是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強化部門聯合監管。及時調整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探索實施多種聯合監管。比如,組織召開全縣黨政群機關、事業單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管理應用工作會議,提高了證書的使用效力,規范了事業單位的運行。同時,將聯席會議與績效考核工作有機結合,年底組成聯合考核組進行實地考核,真正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是扎實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進事業單位信用體系建設。依托“高青事業單位監管”微信公眾平臺,設計開發了“雙隨機、一公開”隨機搖號抽檢程序,建立健全“一單兩庫一細則”,扎實開展“雙隨機、一公開”事業單位監管專項檢查。同時,針對“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存在問題,拒不整改的事業單位和存在超業務范圍開展活動、業務活動開展不到位或不開展業務活動的事業單位,一經查實,一并列入異常信息管理。對于不按業務范圍清單履行職責的事業單位,充分發揮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作用,真正實現信用監管的常態化和信息化。
三是充分依托“高青事業單位監管”微信公眾平臺,加強事業單位事中事后監管。依據核準公布的事業單位業務范圍清單,在“高青事業單位監管”微信公眾平臺設立“社會評價”和“監管投訴”欄目,24小時在線接受事業單位存在超業務范圍開展活動、業務活動開展不到位或不開展業務活動的投訴舉報。同時,參照市里做法,在全市各區縣中率先開展A級“事業單位巡展”活動,弘揚正能量,不斷提高事業單位的公益服務能力和水平。□E:CWK
關鍵詞:事業單位 監管 績效考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