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玉
黨的十九大吹響了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前進號角,我們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文化自信和行動自覺,著眼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銳意進取,埋頭苦干,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繼續(xù)奮斗。
明確新站位。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要牢記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深刻認識“四大考驗”的長期性和復雜性、“四種危險”的尖銳性和嚴峻性,適應新時代黨的建設新要求。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美好生活”是一個高頻詞,先后在全文中出現過14次,足以見其重要性、現實性與緊迫性,它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黨的使命、宗旨、目標與愿景,既具有全局性、戰(zhàn)略性與前瞻性,又融入百姓生活,關系大眾的冷暖苦樂,它承接地氣、灌注生氣、富有底氣、帶著熱氣,承載著飽滿的情感與豐富的價值內涵,表現出強烈的說服力、凝聚力、感染力與親和力,構成了報告的一個重要亮點,直抵人們內心,溫暖你我,感動世界。十九大報告用“人民美好生活”這樣一個大眾化、平民化、生活化的直白話語傳播黨的新思想、新戰(zhàn)略、新目標、新愿景、新藍圖等宏大主題,一下子拉近了黨和人民之間的心理距離。黨員干部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踐行新理念、探索新方法、展現新作為;堅持用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擼起袖子加油干,主動適應新常態(tài)、把握新方位、樹立新理念、推進新實踐,不斷開創(chuàng)“人民美好生活”工作新局面。
適應新期待。黨員干部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繼續(xù)團結奮斗、苦干實干,書寫發(fā)展新答卷,為人民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在發(fā)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fā)展中有更多獲得感。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這個重大判斷,為新時代謀劃發(fā)展、推動發(fā)展指明了方向。以前我們要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現在則是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會讓人民享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從“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反映的是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水平的提高,除了物質文化生活之外,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huán)境、文化、生態(tài)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重新定義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是為了兌現“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的莊嚴承諾。緊扣新矛盾、瞄準新目標、踏上新征程,這條路注定不輕松,但堅定地走下去,就一定能迎來民族復興的曙光。
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眻蟾娑啻握劦健坝肋h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并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chuàng)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边@就明確昭示,中國共產黨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披荊斬棘,砥礪奮進,帶領人民攻堅克難,勇往直前,都是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根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緊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化改革,開拓進取,著力解決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全面進步。黨員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認真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解決好權力觀、地位觀、義利觀問題,明確“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第一位,積極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動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進展,讓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不斷走向新的勝利。
(作者系商丘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院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