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衛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任中央黨校校長期間就強調:“在干部教育培訓中,理論教育是根本,知識教育是基礎,黨性教育是關鍵。”因此,黨性教育在黨校工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每一位黨校教育工作者既要認識黨性教育的重要意義,也要理性對待黨性教育存在的困難和不足。
一、當前黨性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學員思想不重視,黨性教育缺乏動力
部分學員認為黨性教育沒有實際作用,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思想上存在“認認人、養養神、串串門”的錯誤觀念,缺乏“加油、充電、補鈣壯骨”意識;學習不勤于思考,淺嘗輒止;課后不是忙于探討交流,而是交朋結友……思想沒擺正,行動就會有偏離,黨性教育也就大打折扣。
(二)黨性教育模式單一,缺乏創新性
一直以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和現有條件的限制,黨性教育仍然較多的停留在說教、參觀博物館等傳統教學模式上,教學方法陳舊,缺乏創新,教師缺少底氣,學員沒了興趣。黨性教育是觸及靈魂的教育,沒有新穎的教學方法、精心的課程安排、高超的講課技巧、感人至深的生活案例等創新方法,就很難觸動學員內心,做到“入腦入心”。
(三)外部環境影響黨性教育的開展
雖然黨性教育能夠使學員的黨性修養在短時期內得到提升,但不可能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市場經濟而來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侵蝕著部分領導干部的內心世界,從政文化、工作環境、心理壓力、收入水平等綜合因素影響了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干擾著黨性教育的順利開展。
二、黨性教育的具體操作與實踐
(一)堅持黨性教育主課地位不動搖,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
要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必須堅持“黨校姓黨”這一根本原則,這是辦好黨校的根本,也是搞好黨性教育的前提條件。黨校不同于一般的學校和培訓機構,黨校的根本職責就是通過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為領導干部補鈣壯骨、立根固本;通過黨性教育讓學員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堅持“黨校姓黨”原則,就是我們開展黨性教育的“政治紀律”。
(二)統籌規劃課程,確保黨性教育有序推進
要合理安排黨性教育課程,防止把黨性教育集中安排在一個時間段內。在入學教育中,班主任首先要讓學員明白,學員到黨校學習最主要的就是接受“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提升黨性修養”;在始業教育時,要讓學員熟悉本次黨性教育培訓的相關內容和要求,讓他們做到心中有數;經過先期一段理論學習后,緊接著要開展“現場教學、正反案例剖析、警示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黨性教育模塊,這樣安排符合學員的學習規律,也符合黨性教育規律,確保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學期結束時,采取全程錄像方式,邀請組織部和黨校領導全程參與學員黨性分析和民主生活會,學員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方式,相互激勵,互道不足,以此體現黨性教育的嚴肅性、莊重性,從而達到“出汗、排毒、治病”的功效,提高黨性修養。
(三)加強主體班組織管理,完善組織保障
組織部和黨校可以特別選拔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調研員為督學,在考勤、學風、黨規黨紀等方面全程監督指導;挑選那些責任心強、管理經驗豐富、講認真、敢較真、綜合素質高的教師擔任班主任,確保方針政策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方向不變樣;班委是班級管理的重要一環,組織部和黨校可以采取“公推直選”方法直選班委,通過自薦、民主推薦、競選演說等程序產生班委,這樣產生的班委“責任心強、干勁足、受擁護、講奉獻”,學員們也會積極配合、熱心擁護,從而增強班級凝聚力;實行班級日志制,班委輪流對教學動態、班級活動、考勤等進行登記,周一進行總結、點評,提出改進措施,完善班級管理。配齊配好主體班的組織管理,是黨性教育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
(四)創新黨性教育方法,提升黨性教育質量
創新黨性教育方法,既要有實效又要讓學員樂于參與。在黨性教育方法上,要推陳出新,積極采用案例式、體驗式、研討式等教學法,如采用案例教學法,及時與紀委、公安、法院等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組織學員到法庭旁聽、去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挑選學員身邊的反面案例,這樣的黨性教育方式發人深省,令人震撼。通過深刻剖析違紀違法根源,引導干部“見不賢而自省”,筑牢思想道德防線。在體驗式教學中,組織學員到本地的紅色教育基地開展“同吃、同住、同勞動”活動,體會革命先輩們的艱苦奮斗精神,感悟軍民之間魚水深情,使學員在感動中樹立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開展黨性教育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活動,寓黨性教育于活動之中。總之,黨性教育要似春風化雨,絲絲入扣、潛移默化,又要似天空一驚雷,震動其內心,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黨性教育“入腦入心”。
(五)要有現實關照,確保黨性教育有的放矢
黨性教育只有觸及學員內心才能激發共鳴,只有解決了那些學員真正關心的、困惑的問題才能觸動內心。黨性教育要有現實關照,防止空對空、理論與實踐相脫離,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回答學員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因此,在開學初,黨校可以對學員帶來的問題進行分析歸納,教師們對學員較為關心的問題(如理論與實踐關系、理想信念、腐敗問題等)在專題課中要有所回應,通過專題研討和小組交流的形式達成共識,這樣學員才能真信、真用,從而“外化于行”。
(六)嚴格黨性教育考核,堅持公平公正原則
入學教育之后,班主任要把有關黨性教育等相關考核內容張貼在班級,每周實行量化考核,形成相互激勵、互相監督,“比、學、趕、超”的良好學習風尚。對學員的考核,特別是黨性教育的考核,要認真仔細、公平公正,這既是對學員學習成果的檢測與評定,也是激勵和鞭策,組織員、班主任和班委要秉持客觀、公平公正原則,杜絕人情分,考核要讓“好學習、遵紀律、敢擔當、守底線、有情懷”的學員脫穎而出,不讓“老實人”吃虧,從而為組織選拔良好干部提供科學依據。
通過以上這些黨性教育舉措,麗水黨校先后受到了上級黨校和地方黨委政府的肯定,也受到了學員的普遍歡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學員紛紛表示,在黨校“受了教育、增了才干、強了能力”,達到了補鈣壯骨、立根固本的效果。
當然,在黨性教育的實踐和探索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黨性教育的師資水平與黨性教育發展的現狀存在矛盾,種種因素制約著黨性教育教師數量和質量的供給;管理機制有待完善,當前黨性教育的教學、考核、評估、經費保障等相關制度還停留在傳統模式上,缺乏團隊意識和同舟共濟精神;干部考核選拔尚未與黨性教育銜接,有些學習刻苦、態度認真、綜合素質高、黨性修養強的優秀學員會被組織錯過。這些問題影響了黨性教育的成效。
三、結語
加強黨性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訓的關鍵,事關黨校教育發展的成敗,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保證。黨性教育的特點和主客觀條件要求黨員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黨校教育培訓要緊緊抓住黨性教育這一關鍵,永葆“紅色基因”本色,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作者單位:中共麗水市委黨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