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驍+劉學藝+高寧
摘要: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陜西省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發展問題已迫在眉睫。經營管理問題、信息資源問題、數據分析問題、信息化管理水平等因素影響著鄉村旅游的轉型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鄉村旅游;因素
在互聯網+的時代,鄉村旅游一手牽著農民,一手牽著城鎮居民;一手連著農村,一手連著城市,它不僅關系到全省農業人口,還關系到城市人民生活水平質量和生活品質,在互聯網+背景下,如何實現鄉村旅游轉型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1.陜西省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陜西省是農業大省,陜西省鄉村旅游應該把握住互聯網+的機會,充分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自身的產業升級與經濟轉型。目前,陜西省鄉村旅游的發展已達到一定的規模,形成類型較為多元化的城郊結合的特色古鎮、農家樂、民俗村、農業觀光園等。但在開發的過程中,存在各自為政,零散經營規模偏小,品牌意識淡薄等情況。互聯網與鄉村旅游的交叉融合處于探索階段,結合形式相對簡單,主要表現在互聯網對鄉村旅游的線上推廣和營銷上。
2.互聯網+模式下影響鄉村旅游發展的因素
2.1 信息資源問題
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要靠龐大的客戶資源來維持。鄉村地區由于受道路交通條件限制,網絡不發達,導致與外界的連接不夠密切,宣傳力度不強,導致鄉村旅游信息的普及率較低。互聯網+模式下,如果信息系統不發達,基礎設施薄弱,不能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足夠的網絡信息資源的話,將會嚴重阻礙鄉村旅游的發展,影響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2.2經營管理水平
鄉村旅游景區大多數是村集體旅游公司獨家經營,經營者大多是當地村民,受教育水平的限制,經營者缺乏互聯網思維和技術,從發展方式和營銷模式來看,大多數鄉村旅游區域還處于“坐等游客上門”的接待方式,用“口口相傳”的宣傳方式,缺乏新的營銷手段吸引游客。
2.3 數據分析
互聯網技術與網絡通信技術給區域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播帶來了便利。互聯網+屬于新型的技術性旅游發展服務模式,如果旅游經營者不具備網絡發展思維,對數據分析不全面不到位,會導致互聯網技術使用效果不佳,相應的旅游產品銷售、旅游服務定位、旅游安全等也會出現問題,阻礙旅游客戶群的開發。
2.4 信息化水平程度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互聯網早已成為當今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旅游業要快速發展,需依賴互聯網+進行廣泛的推廣及信息的傳遞和接收,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影響是否能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真實的體驗信息,是影響旅游產業的發展的重要因素。
3.互聯網+模式下推動陜西省鄉村旅游的發展對策
3.1營銷推廣
通過建立門戶網站,及時發布鄉村最新旅游信息,并和上級管理部門之間進行快速聯絡,鄉村旅游從業者與游客實現高效對接,集聚鄉村發展的產業信息,調動鄉村各個利益群體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群、公眾號)、社區論壇、微博等互聯網工具,為鄉村旅游營銷推廣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3.2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為提高鄉村旅游的經營管理水平,借助互聯網的廣泛宣傳效應和集成能力,陜西省旅游局進行“互聯網+鄉村旅游”系列的專題培訓活動,旨在促進鄉村旅游線上線下同步發展,加快對鄉村旅游營銷模式的提檔升級。發展鄉村旅游要有開放的心態、共享經濟的理念、互聯網平臺的思維,鼓勵和吸引大學生、文化企業、旅游公司等來創業,豐富鄉村旅游的業態、提升了旅游品質,進一步增強了鄉村旅游的內在生命力和對外吸引力。
3.3搭建智慧鏈、平臺鏈、數據鏈
通過硬件、整合創意、軟件、資本等重要因素構建智慧鏈,對具有特色鄉村旅游產業的商業生態系統的形成具有直接影響。利用互聯網+,塑造和深入提升特色鄉村旅游產業的平臺經濟,搭建平臺鏈以開放、便捷作為吸引客戶的重要因素。鄉村旅游發展通過大數據的對比與分析,利用可量化的多方面數據,搭建數據鏈推動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建立互聯網線上平臺,推進線上項目:包括線上付款、線上預訂、線上咨詢、線上導航、APP旅游項目推送等。隨著互聯網端的深入,通過電子門票、注冊等多渠道收集旅游動向全面信息,形成各類數據研究分析。可以按旅游者性別、年齡、旅游方式等進行分類統計分析數據,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網絡信息推送和服務,提高旅游者的滿意度。
3.4政府政策支持
關于支持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很多,《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關于實施“旅游+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通知》等政策都積極支持社會資本和企業發展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平臺。鼓勵建設集咨詢、展示、預訂、交易為一體的智慧旅游鄉村服務平臺,打造智慧景區和智慧旅游鄉村。利用政策紅利助力鄉村旅游與互聯網的結合。
結束語
鄉村是互聯網普及率最低的地方,也是旅游目的地端的低洼地,同時又是發展潛力最大、前景最好的領域。陜西省鄉村旅游積極運用互聯網思維,力爭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任國才,楊忠武.互聯網思維的鄉村旅游發展新模式[N].中國旅游報,2016(07)
[2]劉書特.袁家村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基于調研的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5(16):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