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李娜
摘 要:民辦高等教育是公辦高等教育的主要補充,具有自身的辦學優勢,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在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其諸多弊端也越來越凸現出來,急需加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以促進民辦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民辦高等教育;弊病;解決策略
上世紀80年代,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再一次興起,并在其日后發展的30余年間,對我國整個教育體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民辦高等教育總體上發展是迅速的,規模從小到大,實力也越來越強。緩解了政府對高等教育投資的壓力,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緩解了群眾的教育需求與高校教育供給之間的矛盾。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多種形式高等教育的需要,推進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進一步促進了教育公平,為國家建設培養了大批各類應用型人才。
截止到2015年末,我國民辦高校的數量達到465所,盡管其總量越來越多,但每一年,都會有大量的民辦高校因各種原因倒閉或被兼并,如今,民辦高等教育面臨著諸多挑戰,我們必須及時發現問題,科學解決這些問題,確保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健康快速發展。
一、 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 辦學經費來源不夠完善
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屬于非營利性組織,其資金收入多數是依靠學生的學費,過去如此,現在亦是如此。雖然會有政府投入、社會捐贈以及學校自身的創收,但是與學費相比,這些資金來源可以說是少之又少。民辦高校辦學如果只單純依靠學生的學費,這種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冒險,如果生源減少,學費收入必然減少,這將直接影響到民辦高校的正常辦學。
計劃生育政策所導致的學生人數減少的情況依舊會延續,入學人口減少,再加上公辦院校擴大招生,民辦高校辦學經費壓力也越來越大。為了維持學校發展,民辦高校的學費普遍高于公辦高校,有的甚至是普通本科院校的三、四倍,導致進入民辦大學的學生家庭負擔過重。
(二) 法律保障體系不夠健全
我國民辦高校的法律定位是民辦非盈利性企業,《民辦教育促進法》第3條規定:民辦教育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享有同等法律地位,民辦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受國家法律保護。但關于民辦學校的主體性質問題,法律依舊沒有明確規定。
而且,我國有關于民辦高等教育的專門的法律法規甚少,多條例,少法律是很嚴重的問題,導致民辦高等教育在許多問題上無“法”可循。更有甚者,鉆法律的漏洞,在民辦高等教育辦學過程中,從中一味追求利益,獲取暴利,抹黑了民辦高校的聲譽。
(三) 總體辦學質量有待提高
我國民辦高等教育起步較晚,缺乏先進的辦學理念,經營者不能與時俱進,觀念陳舊,缺少創新意識。投資者和辦學者他們有可能是金融或者商業界的佼佼者,但是對于高等教育辦學的理念與專業知識,他們知道的還是少之又少。隨著招生規模擴大,學生質量難以保證。
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加快,公辦本科院校擴大招生,越來越多的學生涌入到公辦學校,重點院校以及普通本科院校已經將優秀的學生收入門下,而剩下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所以從生源質量上來說,這種情況不利于民辦高校良性發展。
(四) 師資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我國民辦高校在師資方面已經有了顯著地提高,大多數教師已從以前的兼職教師轉為專職教師。但是由于民辦高等教育本身所帶有的缺陷,導致民辦高校教師仍然在數量、質量、學歷、職稱等方面存在問題。
首先,民辦高校由于資金問題,無法聘用大量的教師,使得某些教師身兼數職,甚至一位教師可以教好幾門課程,這種情況下,教師得不到很好的專業發展,成為講課的機器,同時也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質量。
其次,民辦高校的教師學歷水平不高,博士生寥寥無幾,碩士生所占比例不足三分之一,本科學歷的教師占一半以上,這種情況下,教師的學術水平低,導致教學質量低。
另外,在民辦高校中,教師的工資收入也是難以保障,教師的收入和學校的經濟效益是直接掛鉤的,老師除了課時費沒有其他的保障,在醫療、住房、養老等社會福利問題上,與公辦學校的教師是沒有辦法相平衡的,導致部分優秀教師離崗,師資流失嚴重。
二、 推進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策略
(一) 加大政府投入,拓寬多種融資渠道
加大政府對民辦高校的資金投入。民辦高校為國家培養許多應用型人才,為祖國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民辦高等教育與公辦高等教育一樣,是公益性企業,國家作為民辦教育的受益者,理應加大對民辦高等教育的投入,分擔民辦高校的辦學支出。
另外,要吸引外界投資。要積極主動地將民間資本引進高校,利用自身優勢與資源,建立校辦企業,與社會企業進行產學研一體化合作。要鼓勵校友捐贈。校友捐贈是國外民辦高校辦學經費的主要來源,我國民辦高校也應該積極宣傳鼓勵校友回報,捐贈資金給母校,促進母校的教學發展。
(二) 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民辦高校法律體系
我國目前雖然相繼頒布了一些與民辦高等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與公辦學校相比,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法律還有許多欠缺的地方,有很大的滯后性,法律理論與實踐相脫節,不能做到與時俱進和有法必依。
如果想要促進民辦高校的發展,就要從根源上加強管理,要加強法制建設,要有針對性,指導性,逐漸完善法律法規,使國家民辦教育的相關立法緊緊跟上民辦教育發展,為民辦高校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
(三) 轉變辦學理念,著力提高辦學質量
我國民辦高校不能完全照抄公辦學校的辦學模式,千篇一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必須要有自己的辦學特色,發展創新理念才可以獨樹一幟。
在人才培養方面,民辦高校的生源質量與公辦高校差距很大,所以,為了使民辦高校的學生在畢業時能夠有自己的優勢,民辦高校必須明確自己的培養目標,清楚地知道我們要培養的是什么樣的人才。
民辦高校培養出來的多半都是一些應用型人才,那么在培養過程中就要多關注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同時,要時刻關注社會經濟的發展動態,要靈活設置專業課程,不能一成不變,保守發展。
(四)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教師質量直接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為了提高教師隊伍,必須廣納天下英才,在看重其學問的基礎上,更要看重其專業水平。只有引進一流的教師,才能創辦一流的專業,教出一流的學生,發展一流的民辦大學。
民辦高校必須為初任教師做崗前專業培訓,并為在職教師不定期做專業培訓,鼓勵教師發展科研成果,互相交流合作,共同促進學校發展。為留住一流的教師團隊,最重要的是保障教師的基本權益,提高民辦高校教師的生活條件和福利待遇,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讓民辦高校教師能夠有很強的職業幸福感。賦予教師權利,尊重他們,聽取他們在工作中的意見,讓其感受到工作的幸福感,這樣他們才能愛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去。
參考文獻:
[1]方芳.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現狀與地方立法思考[J].民辦教育研究,2010,(1).
[2]盧彩晨,鄔大光.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回顧與前瞻[J].教育發展研究,2007,3B:1-8.
[3]陳金鳳.當前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困境與改革思路[D].西南師范大學,2001.
[4]王慶如.民辦高校辦學水平提升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6).
[5]溫巧.我國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9,(3).
[6]周延勇.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及問題[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9,(1).
作者簡介:
王丹,李娜,吉林省四平市,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