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自己改作文、互相評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而學生要能自己評改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個訓練過程。而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習作評改,如果沒有一定的習作評改標準和要求,學生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從哪里下手評改習作。因此在每一次的習作評改前,教師應引導學生定出習作評改的標準和要求,讓學生明確習作評改的一些要領,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習作評改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創新習作;評改能力;標準;要求
習作的評改是作文教學過程中的最后一道程序,是作前指導的繼續和深化。不僅要讓學生從中受到鼓勵,享受成功、進步的喜悅;而且要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教育,彌補自己思想認識和語言表達方面的不足之處。只有加強習作評改的有效策略研究,才能夠指導學生學會修改習作,營造“評改提升寫作”的氛圍,樹立“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正確的理念。
葉圣陶老先生講過:“改文以就原文修改,使內容表達得完足切當為主。教師給修改不如學生自己修改。學生個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每一處修改一定要說得出個所以然。自己修改不限于課內作文,要使學生養成習慣,無論寫什么都要修改,把作文看作一種思想過程。”(《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上冊,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203頁。)但是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習作的評改,如果沒有一定的習作評改標準和要求,學生往往毫無頭緒,不知道從哪里下手評改。因此在每一次的習作評改前,教師應引導學生定出習作評改的標準和要求,讓學生明確習作評改的一些要領。以下幾部分內容是我在高年段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評改習作的一些標準與要求。
一、 思想內容。認識事物是否正確,感情是否健康,中心是否明確,內容是否真實具體,能否反映中心。
文章所選題材絕對不能偏離文章主題,應能體現文章中心。一篇文章不能沒有中心,也不能有幾個中心。而圍繞中心選材,中心與材料的關系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題材要為中心服務。園藝師把多余的花朵剪去,為的是讓剩下的花開得更大更鮮艷。因此學生在批改之前,老師可先選擇選材不當的文章,指導學生來鑒別,文章的哪些內容與中心無關,應怎樣修改,明確材料的組織應以表現中心為目的。學生從老師舉的例文中,舉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實際,懂得如何圍繞中心選材、剪裁。
二、 篇章結構。結構是不是完整,條理是否清楚,段落層次是否分明,前后是否有矛盾,詳略是否得當。
倘若我們的學生提筆習作時,腦中沒有基本的文章構圖,對文章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沒有一個基本的宏觀上的框架,很難想象會寫出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的文章。而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已經慢慢地向學生滲透文章的篇章意識,引領學生從整體去回顧文章,進行“寫法借鑒”的學習與欣賞,為學生的寫作、評改奠定基礎。在習作批改上也應如此,教師應引領學生從整體上欣賞文本,理解文本,構建文本。
三、 表達方式。文章的表達方式有多種:記敘、說明、議論、抒情。每種形式都有它獨特的表達效果。主要看表達方式是否符合文章體裁的要求。
記敘文以記敘為主,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議論文當然以議論為主。除此之外,還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導的要求。如寫記敘文,是否運用了記敘文的描寫方法(語言、動作、心理、環境、神態等)具體敘述事件。寫說明文,要求說明中有描寫的成分,文中有沒有適量的描寫,是否恰當采用了說明方法(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等)來說明介紹事物的特點。寫散文,要求記敘、抒情、議論相結合,文章中是否有機地結合了,結合得怎么樣。
四、 語言文字。語句是否通順連貫,用詞是否恰當,標點符號運用是否正確。
找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可在句子里劃上括號,并在旁邊打個小問號,可以寫出個人不明白的原因,并盡量對其病句作出修改。其次強調省略號、引號、嘆號、破折號、書名號的使用。尤其標點符號不能寫在文章第一格。但在評改習作中,批改不能改得太多,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即使寫得不好的,也要盡量保留學生寫的部分,不可大挑出文章中所有的毛病,改得面目全非。所以要求學生努力在批改的文章中找“金子”,只要習作中有一個詞或一句話寫得具體生動,就讓學生就在下邊標上嘉獎號,表示這兒寫得好應予嘉獎,并在旁邊寫上“這個詞用得準確”、“我看你真聰明”、“這句話寫得真好呀,我很喜歡!”等一些鼓勵性的話語,使學生在習作互改中互學共勉,共同提高。
五、 書寫質量。字是否寫得清楚、端正,書寫格式是否合乎規格。
發現錯別字,要將錯別字在原文處打上標記,如先框起來,在旁白處寫上正確的字。要求學生要細心批改,盡可能把作文中的錯別字都找出來;老師還要抽查,重點抽查那些粗心的同學,檢查他們是否及時進行訂正,從而減少錯別字率。而學生書寫的具體項目及要求如下:①標題是否居中;②首行是否空兩格;③字數是否足夠;④文章是否進行合理分段。
有了以上這些作文評改的標準和要求,學生在掌握習作評改其中的要領后,不再不知所措、無從入手了。即使是后進生,他們也能在習作評改過程中做出兩三點合理的評價。學生在評改過程中,能從他人優秀習作中得到益處。他們學會了欣賞佳作,能把文章好詞好句標畫出來,并寫出自己喜歡的原因、文章好在哪里。從而,學生習作評改又成功地提升了一個層次,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習作評改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珊,萬明華.語文教學藝術[M].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
[2]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上冊)[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203.
作者簡介:蔡淑完,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新步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