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多兵
摘 要:鄉土史課程資源作為學生比較常見與了解的課程資源,對其合理與科學的開發與利用將會有效促進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本文以臨洮縣鄉土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為探索對象,選擇當地的文峰中學為研究特例,對鄉土歷史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原因與解決措施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鄉土史;課程資源開發;問題原因;解決思路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7-00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027
臨洮縣古稱狄道,蘭州南大門,自古為西北名邑、隴右重鎮、古絲綢之路要道,是黃河上游古文化發祥地之一,有“彩陶之鄉”“蘭州的衛星城”“蘭州的后花園”的稱號,可見這樣一個文化歷史大縣,其鄉土歷史課程資源是甚為豐富的,有必要對其進行合理、科學的開發利用。
一、 鄉土史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臨洮縣文峰中學開發以地方史為主的高中鄉土史校本課程已經歷時一年有余,其開發過程總體來說是比較順利的。從效果來看,這樣的課程開發與實施是比較理想的,不但受到當地眾多師生、家長以及社會一定程度上的青睞與好評,也為以往刻板呆滯的歷史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場驚人的革新,成功地激發了中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歷史思維空間,有效地提高了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以及有力地響應了新課改推動下鄉土史課程資源的開發。盡管這次開發取得的效果還算理想,但也存在以下問題。
1.鄉土史教學落實不到位,仍然處于可有可無的飄忽狀態,沒有得到正式的重視,同時學校、家庭與社會對鄉土史教學的認知沒有達到統一。
2.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缺乏實踐性教學。學生對于鄉土史的學習往往只局限于平時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并沒有相關的參觀、考察與調研走訪學習活動,緊緊憑借課堂教學的理論學習,滲透力明顯不足。
3.相應的教材設施配備不足,課時安排不夠。
4.鄉土史教學缺乏系統而全面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學生可認知掌握的鄉土史知識非常零星,致使對自己家鄉的歷史文化認識處于模糊不清的階段。
二、 關于鄉土史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現存問題的原因分析
首先,學校給予的重視度明顯不足。基于我國基本國情的影響,國內教育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臨洮縣各個高中學校一般都存在“重理輕文”的普遍現象,許多學校基本從高中一年級開始就進行文理科分班機制,學校方面也比較側重理科,通常都會鼓勵學生選擇理科班,所以,大部分成績優秀的學生就理所當然成為了理科生,而成績一般或者理科成績不優秀和偏科的學生就成為了文科生。于校方而言,只要把國家教育部門編制的統一教材內容傳授完畢,學生能應試過關即可,至于鄉土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校方認為是沒有必要的,可見當地中學歷史課堂教學基本沒有發揮歷史學科的基本育人作用,一門心思全是應試教育。基于這樣的現狀,當地中學的教師與學生也就沒有相應的鄉土史教材,沒有基本教材,其他行動都是空談。此外,就算有鄉土史教材,出于安全角度出發考慮,校方領導也不會同意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與鄉土史相關的參觀、考察與調研走訪學習活動。因為校方認為既然不是考試必考內容就沒有必要花費過多的時間與精力在無關內容上,另外就是害怕出現安全事故擔負責任,所以盡量避免課外活動。
其次,當地相關的教育部門重視度不夠。當地相關教育部門通常只看重各個學校的升學率,以升學率定論學校的優劣,對學校進行等級區分。同時家長方面也沒有獲得太多的支持,受到國內應試教育的影響,社會各界的關注點無非是成績高低與升學率,認為除了語數英的主要學科外的重點應當是理科學科,其他學科不過是點綴,對于選擇歷史學科的學生多數是出于無奈而為之的選擇,因此,家長與校方同樣不贊成學生進行一些不必要的課外活動。
最后,學生自身學習與參與的積極性不足。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與各方壓力,學生終日只能忙于做題與解題,除了考試用到的資料,其余與教材考試無關的資料,他們也無暇關注,因此,對于鄉土史的學習,學生的積極性只是寥寥幾許,反響不高。
三、 針對鄉土史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現存問題的解決思路
首先,歷史教師需要強化與提升開發鄉土史課程資源的教學意識與教學水平。這就要求歷史教師要清楚明確地意識到自身是開發鄉土史課程資源的主體,積極開發好鄉土史資源,并靈活運用到教學當中。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注意系統全面滲透鄉土史資源,自覺地把鄉土史資源穿插融入國家教材的教學中。通過這樣的課堂學習,學生既能了解祖國的歷史,又能熟知家鄉的歷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基礎情感。此外,教師應當積極爭取和創造條件,定期組織學生參觀本地的歷史遺跡遺址、博物館、走訪本地名人等。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開發鄉土史資源編寫校本教材,通過校本鄉土史教材,傳承鄉土文明。當然,歷史教師應秉持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在頌揚家鄉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同時,對一些消極落后的東西予以批判和摒棄。
其次,學校對鄉土史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適當強化。雖然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社會及家長的關注度與重視度不在鄉土史課程資源開發上,但是學校也可以大膽創新,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從忽略開發鄉土史課程資源,轉變為主觀能動性的積極開發,組織本校教師或聯合兄弟學校開發鄉土史資源,進一步完善圖書館與電子閱覽室建設,讓鄉土史課程資源更好地為學校教學服務,一方面把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真正落實到位,另一方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最后,地方相關的教育部門應當放眼未來發展趨勢,提高臨洮縣鄉土史資源的開發的重視度。想方設法組織人力、集資專款與募捐物資開發好鄉土史資源,定時組織各校教師參加課程資源開發的培訓,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與獎勵機制,對開發好鄉土史資源的學校給予獎勵,并不定期檢查督導。
參考文獻:
[1] 崔允漷.校本課程開發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 熊梅,脫中菲,王廷波.校本課程開發實踐模式探索[J].教育研究,200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