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學習任務單”為主要特征的“任務驅動”教學是一種能有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是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將所要學習的知識、獲得的能力分解在具體的活動任務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自學、交流分析、共同研究,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習得知識,獲得能力。
關鍵詞:任務驅動;能力培養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叭蝿镇寗印本褪菢嫿ㄐW數學高效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方法?,F結合教學實踐,就任務驅動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正確“提出問題”是實施“任務驅動”的源泉
學習興趣和動機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任務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不斷地進行問題探索,讓學生帶著實實在在的任務進行學習,就能激發和維持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對任務或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習得知識,獲得能力。如在教學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62~64頁“測量圓的周長”時教師設計了以下學習任務:
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如果要測量你手里的圓的周長,你會采用什么方法?大家相互討論,說一說可能采用的方法;然后小組合作動手測一測你們準備好的圓片的周長并記錄下來;完成后請一位同學一邊匯報方法一邊演示做法。
這樣的任務設計為學生的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和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從不同的操作實踐中感悟“化曲為直”的數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對任務進行思考分析、討論交流、實踐操作,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探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科學設計學習任務單,是實施“任務驅動”的支點
幾年來,我校積極探索實踐以“學習任務單”為主要標志的“愉快學習有效課堂”,通過科學設計“學習任務單”來實施“任務驅動”,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這一節課時,在探究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關系時,設計這樣的學習任務單:同學們先在圓內畫一畫圓的半徑和直徑,然后通過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再比一比,最后小組內交流你得出的結論,最后概括出圓內半徑與直徑之間的關系。
通過具體的任務要求,引導學生去完成學習活動,既告訴學生具體的學習內容,又讓學生知道怎么去做,還使學生有思考的方向。我們在進行任務設計時努力做到:一是“任務”目標明確。把學習任務細分成一個個具體可操作又容易掌握完成的“小任務”,以此來實現總目標。二是“任務”設計符合學生實際。在認真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做到因材施教,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依據,按照“布置任務→指導方法→實踐操作→歸納結論”的基本思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
三、 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是“任務驅動”的保障
課堂教學中實施“任務驅動”,就要充分體現出“任務是主線、學生是主體”的基本特征,特別是要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例如在探究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關系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需要選取實驗工具;小組的成員分工合作,輪流操作,相互配合進行實驗,探究圓柱和圓錐間的體積關系;同時做好實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并填寫實驗報告單。然后學生按要求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生完成基本任務后,組織學生交流匯報,展示學習成果,以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大家分享學習成果,發現存在的問題,為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供信息;在任務完成后還要及時做好評價工作。這樣既準確的定位了教師的角色,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 合理設計課堂結構,生成“任務驅動”下高效課堂模式。
合理的課堂結構,科學的教學模式,可以使我們的教學活動更加有序、更加高效。經過反復實踐,我們初步形成了一個相對可行的教學模式。第一步:呈現任務,自主學習。本環節可在課內進行也可在課前進行。教師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學情精心設計出學習任務單,由學生個體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組織進行自主學習。第二步:匯報交流,展示分享。組織學生將自主學習的情況進行匯報,全班交流學習收獲。第三步:深度互動,點撥指導。針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以引導學生開展深度互動,并進行適時的點撥指導。第四步:延伸任務,鞏固提升。教師要精心進行練習設計,通過練習啟迪學生思維,既要讓每位學生都有收獲,有所發展,又要準確反映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
總之,通過運用任務驅動的方法構建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既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能為學生充分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提供更多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理解數學思想與方法、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所以,任務驅動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并應用的教學方式。
作者簡介:
石春業,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東關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