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新課標提出:“教師必須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長期以來,數學教師一直在為如何優化數學課程資源,打造出行之有效的高效課堂而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課程資源整合必須基于數學教材,以實現課程內容的豐富性,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數學拓展。教師如何匠心整合資源,讓課程內容更多元?本文從匠心轉變整合觀念,為優化教學內容奠定基礎;匠心整合教材內容,為優化教學內容注入活水;匠心打造整合平臺,為優化教學內容拓展思路三個方面闡述。
關鍵詞:課程整合;轉變觀念;內容整合;體驗平臺
新課標指出,教師必須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以課標為基準,樹立科學的課程資源觀,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是課程整合的重要思想。小學數學教師在開發課程資源時要立足教材實際,根據本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探究能力,巧妙將適合學生進行拓展,并有利于課堂優化的教學內容整合到教材體系中,實現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獲得數學能力的發展。
一、 匠心轉變整合觀念,為優化教學內容奠定基礎
課程資源整合體現在多方面,而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達之后,教師要改變以往的資源觀念,重新審視資源整合這一行為。在進行課程資源整合時,教師要做到以教學為目的,而不是以教教材為目的。因此,在開發資源時,教師要做的不僅僅是解讀教材,也包括了開發教材和拓展教材。
例如概率這一板塊,在整合資源時,教師可以將當今社會的典型概率案例出示給學生,幫助學生延伸性探索,以洞悉更多更廣的知識。同時,豐富的課程資源是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關鍵,在整合課程資源時,教師也要思考如何調動學生的觀感意識,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在愉悅的體驗中陶冶情操。概率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師要巧妙引入學生常見的概率事件,通過資源整合與教學優化,逐漸演變成知識的引導者,學生則成為了知識的探究者。概率和什么有關,怎樣計算概率,這些數學知識會隨著課程資源的整合與開發,逐步變成學生樂于探究的問題,從而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識,并在探索教科書的同時逐漸走出教科書,為之后的資源整合奠定前提基礎。
二、 匠心整合教材內容,為優化教學內容注入活水
整合課程資源并不是單純地帶領學生復習教材,總結知識點,而是在探索教材的基礎上將知識點延伸到更多的領域,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數學知識,領悟數學的功能和意義。考慮到教材面對的學生群體比較大,而整合課程資源則要考慮到本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探究能力,巧妙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利用教材進行學習,并感受到數學探究的樂趣。
例如“圓的面積計算”,在學習該知識點時,數學教師可以將圓周率的發展歷史闡述給學生,然后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探究古人的算法與今日的算法相比是否合理。當然,考慮到小學生的能力現狀,在數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進行方法引領,并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教師的方法滲透進行方法面積公式的探究。如此一來,教師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更扎實、更豐富地了解圓的知識,也能充實學生的知識層面,讓他們懂得更多。同時,在整合資源期時,教師也可以將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資源挪到課堂,讓外界事物延伸到課堂當中。比如:小學生對形象生動、色彩鮮艷的圖形感興趣,而在教學圖形知識時,教師可以充分整合這些圖形、模型等資源,以此加強知識的代入感,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讓學生在觀看和思考中深刻把握知識要點。最后,教師也可以在帶領學生探索教材的同時導入生活資源,延伸知識的發展與走向,讓學生懂得如何將數學知識作用于生活,以此提高生活的質量。比如:以班級的玻璃、黑板為例,鼓勵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計算出它們的面積和周長,以此豐富學生在課堂中的體驗。
三、 匠心打造整合平臺,為優化教學內容拓展思路
在整合課程資源時,教師可以圍繞課程資源為學生打造合理的體驗平臺,以此優化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看、聽等體驗中逐漸掌握知識,領悟數學真諦。如加法和減法的教學,為了讓學生快速建立起加和減的意識,教師利用電教資源為學生出示了與加法和減法相關的動畫短片,然后要求學生在觀看的同時記憶一下視頻中多了什么?多了幾個?少了什么?少了幾個?等,隨后將該問題延伸到加和減,讓學生明白多了就是加,少了就是減。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教師在整合資源期時也要做到與時代相接軌,合理運用互聯網的便利性,為學生提供更加真實的體驗平臺。比如有關玻璃瓶的手工藝制作,在涉及到尺寸、面積和周長的計算問題時,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上下載有關玻璃瓶制作流程的視頻,然后出示給學生,由此讓學生明白工人在制作玻璃瓶時會通過哪些渠道來計算周長、面積等基礎要素。同時,由于這種視覺體驗式的探索手法真實性強,極具代入感,在學生觀看完畢后,很容易產生躍躍欲試的想法。這時,教師可以將準備好的道具模型交給學生,然后要求學生利用掌握的數學知識對這些模型的面積和周長進行計算,以此讓學生的體驗從視覺延伸到觸覺,全面提升課堂效率。
總之,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若想提高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效率,首先要具備對教學資源合理開發與整合的視野,懂得如何對資源進行重構和反思,從而做到教學內容優化的能力。尤其是在現階段,新課程理念的普及不但加大了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自由性,這說明數學教師要及時完善自我知識結構,改善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思想,并與新時代教學理念相接軌,從而在課程資源的開發中使教學內容更加多元化,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全面鍛煉。
參考文獻:
[1]葉立艷.發揮資源整合優勢作用優化小學數學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年01期.
[2]金海群.關于《區域小學數學新課程資源的優化與整合》的研究綜述[J].考試周刊,2014年32期.
作者簡介:
張阿娥,福建省晉江市東石鎮錦青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