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云
摘 要: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優化幼兒園健康領域的教學,直觀生動地表現出教學內容,加強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體現出教師、多媒體、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同時,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突破重點、化解難點,增強趣味性,調動積極性,使幼兒在樂中求知,在趣中增智,在美中陶冶情操。
關鍵詞:信息技術;健康領域;幼兒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7-01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113
信息技術的運用已延伸至幼兒課堂,在幼兒課堂中,多采用聲音、圖片、文字、影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幼兒教育,能夠極大程度的引起幼兒學習興趣,帶動課堂氣氛,整體提升課堂教學的水平。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如今,采用信息技術進行幼兒教育,符合當今時代需求,緊跟時代步伐的發展。該文章以新條件下的信息技術為前提討論了幼兒教育的發展。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對幼兒進行健康領域教育,是一種現代新型的、有效的幼兒健康教學模式。信息技術是目前在教學領域應用最廣泛的教學科技,它不僅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更開闊了幼兒的視野,在無形中豐富了學習內容。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應該大大推進多媒體課件在幼兒園教學中的發展。多媒體信息技術使靜止的圖文視聽化,復雜的內容簡明化,抽象的思維過程形象化,知識的發生過程動態化,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對未知領域知識的探索欲望。烏申斯基說:“孩子是用形式、聲音、色彩和感受來感知周圍事物的。”信息技術活動課程以獨特的生動性、直觀性、趣味性、實踐性等特點促進了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增強了幼兒主動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在幼兒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方面也表現出獨特的功能和價值,它給幼兒園教育活動帶來了新的生命力。
如何讓幼兒在健康活動中快樂而主動的學習,由內而發將認知落實到自身的行為,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教師尊重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轉變自身的教育行為。面對我班幼兒在進餐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幼兒不喜歡吃米飯、不想吃飯等現象,在本次活動中我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和幼兒的認知特點,通過對“米飯”的辯論、欣賞、觀察、操作等途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讓幼兒去發現、探索,在不斷挑戰自我的爬坡式學習中,獲得習慣的養成。
一、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引發幼兒“思辨”
信息技術教學最大的優勢是將抽象的問題變成生動的引導,使幼兒隨著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活動,活動一開始我就用錄像呈現了我班幼兒在進餐過程中只吃菜,不吃飯、不喜歡吃米飯、不想吃飯的現象,真實的情景再現引發了幼兒思考:錄像中的兩位小朋友吃飯時怎么了?小朋友愛吃米飯嗎?為什么?為什么我們每天要吃飯呢?不吃行不行?問題一拋出,引起了幼兒激烈的交流,有的幼兒說:“人每天要吃飯,不吃不行,人會餓死。”有的幼兒說:“人可以不吃飯,外國人就不吃米飯……”一場辯論游戲自然而然的產生,極大的活躍了幼兒的思維,他們在辯論游戲中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教師結合形象直觀的PPT,將米飯對中國人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娓娓道來,使幼兒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建立了清晰的認知。
二、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激發幼兒“探索”
信息技術教學有著翔實記錄事件過程,或者是記錄事物發展過程的獨一無二的優勢。在有什么辦法讓不愛吃米飯的小朋友也愛吃米飯的討論聲中,電子白板上出現了用各種蔬菜食材制作的小兔形狀的寶寶飯,顏色鮮明、漂亮可愛,其一出現就引起了幼兒極大的興趣。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我讓幼兒探索思考在前,教師引導在后,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寶寶飯是怎么做的。在幼兒充分猜想思考后,我播放了食堂阿姨制作寶寶飯的過程,錄像翔實清晰地記錄了寶寶飯的制作過程,接著我用PPT將錄像中寶寶飯的制作步驟提煉,并清晰地呈現出來,驗證了幼兒的猜想。信息技術教學把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枯乏知識趣味化,讓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很輕松地掌握了寶寶飯的制作方法,極大激發了幼兒對米飯主食的興趣。
三、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拓展幼兒“創作”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信息技術教學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動作相宜、感染力強等特點,而借助這些特點,可以打破幼兒單一的習慣思維,使其充分發展聯想,進而增強創造的能力。在激發了幼兒的制作愿望后,我播放了用米飯做的不同造型的寶寶飯,并配上了好聽的音樂,幼兒在視覺和聽覺的沖擊下進一步激發了對米飯主食的興趣和食欲,同時拓展了幼兒創作思維,制作不一樣的寶寶飯。
四、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展示幼兒“成果”
及時地運用信息技術將幼兒的作品進行展示交流,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獲得成功體驗是信息技術教學的又一優勢。在展評幼兒制作寶寶飯的過程中,我運用照相機現場將幼兒的作品進行拍照,并用電子白板呈現幼兒制作的寶寶飯照片,讓其介紹自己的作品同時觀看他人的作品,讓評價多元化更具實效性。同時,幼兒在介紹自己寶寶飯后還要問一問同伴:“你們想吃我做的寶寶飯嗎?”幼兒幾乎都齊聲回答“想吃”,這一環節,讓介紹寶寶飯的幼兒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感,讓欣賞寶寶飯的幼兒進一步萌發了想吃米飯愛吃米飯的欲望。最后幼兒共同分享漂亮好吃的寶寶飯,從而水到渠成的落實到愛吃米飯的行為上。
總之,在幼兒園健康領域課程中,信息技術為幼兒教師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成為幼兒教師必不可少的好助手;為幼兒家長提供切實可行的教育孩子的寶典,成為幼兒家長培養孩子情商的好教師;為幼兒提供激發興趣、開啟思維、認知世界的大門。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搜集教學資料,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制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佚名.新課程教師科研行動指要[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3] 李彥娜.大班科學活動:《小蝌蚪長大了》[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