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敏
摘 要:為了考察大學生家庭教養方式與網絡成癮行為關系的研究,對186名本科生施測了大學生家庭教養方式問卷(BMBU)和互聯網使用調查問卷。結果表明:網絡成癮在性別、生源地、是否獨生、學科性質、學業成績、年級和人際關系方面無顯著差異。父親拒絕、父親過度保護、母親拒絕、母親過度保護與網絡成癮分別呈正相關,而父親情感溫暖、母親情感溫暖與網絡成癮呈負相關,大學生不同網絡成癮程度與家庭教養方式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大學生家庭教養方式可以很好的預測網絡成癮行為。
關鍵詞:大學生;家庭教養;網絡成癮
一、引言
隨著科技的發展,中國網民普及率已經達到很高水平,其中學生網民占有很大一部分比率,大學生處于學生階段的較高階段,由于課余時間的增多以及大學課程的變化,互聯網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廣泛使用,同時互聯網的弊端也顯現出來,而且由于大學生面臨著就業等生活壓力,網絡可以暫時麻痹焦慮的心情,所以很多大學生會選擇上網來發泄情緒,情況不嚴重時會產生睡眠的障礙,影響其正常的人際關系;“網絡成癮”又稱為網絡過度使用或者網絡的病理性使用,類似于藥物成癮,通過網絡可以獲得滿足感,但一旦脫離了網絡就會焦躁不安,甚至通過欺騙來沉迷于網絡游戲。
近幾年對于青少年網癮的矯治通過多種途徑,其中一條重要的途徑便是家庭療法,無論在教育報刊上或者是在精神醫學報刊上,人們都很關注于親子關系的建立,目前,在我們可以把家庭教養方式分為六種嬌縱型、支配型、專制型、放任型、沖突型和民主型。根據前人研究在家庭教養風格中,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有利于孩子的身心發展,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中的溫暖是最重要的教養方式,而驕縱型的過度保護和專治型的拒絕就會影響讓孩子的身心健康,而父親和母親的態度又分別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青少年期是人生發展歷程中一個特殊的階段,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關注,每一位家長都應該研究和高度重視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問題,努力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使青少年更好地度過這個‘暴風驟雨”時期。
在我國存在很多不正規的網癮治療診所,使得孩子并沒有戒掉網癮,反而有其他的負面影響,對于孩子最好的治療辦法就是給孩子營造一個溫暖的家庭環境。使得孩子有一個正確對待網絡的態度。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根據本研究目的,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了188名大學生作為樣本,按性別比例發放問卷,抽取四個年級的大學生進行測試。所有被試全部匿名,并統一按指導語獨立完成。
(二)研究工具
1.網絡成癮測試問卷
本量表含有20條自陳條目,這些條目按5級記分制予以回答。(1、幾乎沒有2、偶爾3、有時4、經常5、總是)。 其總評分從40-60(網絡成癮程度最輕)到80-100(網絡成癮程度最重)。
2.簡式父母教養方式問卷
本量表共包含42道題,父親和母親各21道,三個因子分別為情感溫暖、拒絕和過度保護。采用李克特4點量表計分,從“從不”到“總是”,其中第17題為反向計分。計算每個維度的總分后除以該維度的項目數,得出的平均分為該維度得分,得分在1至4之間,得分越高代表該父母親使用該種教養方式的程度越高。[2]
(三)數據處理與統計處理
采用SPSS16.0 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和相關統計分析處理。
三、結果
(一)網絡成癮在人口學方面的差異比較
本研究首先分析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特點,然后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因素采用差異比較法進行分析,從性別、年級,是否城鎮,是否獨生子女、學科性質、人際關系六個方面來比較。
1.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總體狀況描述
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的網絡成癮總分的均值都比較高,說明大學生的網絡成癮總體水平較高。
2.大學生的網絡成癮的性別差異比較
對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網絡成癮指數做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結果顯示出,大學生網絡成癮在性別上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3.大學生的網絡成癮的年級差異比較
為了探討大學生網絡成癮是否在年級上有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到的結果是,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總分在年級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4.大學生的網絡成癮的生源地差異比較
對城鎮農村的大學生網絡成癮指數做獨立樣本t檢驗,所得數據顯示出,大學生網絡成癮在生源地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5.大學生的網絡成癮的是否獨生子女差異比較
對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大學生網絡成癮指數做獨立樣本t檢驗,從數據分析的結果來看,大學生網絡成癮在是否獨生子女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6.大學生的網絡成癮的學科差異比較
為了探討大學生網絡成癮是否在學科性質上有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分析結果得出,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總分在學科性質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7.學生的網絡成癮的學業成績差異比較
為了探討大學生網絡成癮是否在學業成績上有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從數據分析的結果可以得出,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總分在學業成績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二)大學生家庭教養方式與網絡成癮的關系研究
對家庭教養方式與網絡成癮進行相關分析,分析結果可得,父親拒絕、父親過度保護、母親拒絕、母親過度保護與網絡成癮分別呈顯著正相關,而父親情感溫暖與網絡成癮呈顯著負相關,在其他方面相關不顯著,大學生不同網絡成癮程度與家庭教養方式存在顯著差異。
(三)不同程度網絡成癮在家庭教養方式上的差異(不同程度網絡成癮劃分為正常、輕度、中度)
1.不同程度網絡成癮在父親拒絕態度上的差異endprint
為了探討大學生不同程度網絡成癮在父親拒絕態度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得出的結果為:大學生不同程度網絡成癮在父親拒絕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在中度和重度上存在顯著差異。
2.不同程度網絡成癮在父親情感溫暖上的差異
為了探討大學生不同程度網絡成癮在父親情感溫暖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得出的結果為:大學生不同程度網絡成癮在父親情感溫暖上存在顯著差異,在輕度和重度上存在顯著差異。
3.不同程度網絡成癮在父親過度保護態度上的差異
為了探討大學生不同程度網絡成癮在父親過度保護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得出的結果為:大學生不同程度網絡成癮在父親過度保護上存在顯著差異,在中度和重度上存在顯著差異。
4.不同程度網絡成癮在母親拒絕態度上的差異
為了探討大學生不同程度網絡成癮在母親拒絕態度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得出結果為:不同網絡成癮程度與母親拒絕態度存在顯著差異,母親拒絕態度分別在正常和輕度網絡成癮中度以及輕度網絡成癮和中度網絡成癮上差異顯著。
5.不同程度網絡成癮在母親過度保護上的差異
為了探討大學生不同程度網絡成癮在母親過度保護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得出結果為:不同網絡成癮程度與母親過度保護不存在顯著差異。
四、討論
(一)大學生網絡成癮現狀分析
大學生網絡成癮在性別,生源地,是否獨生,年級,學業成績,學科性質,人際關系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可以看出互聯網已經普及,人們對于網絡的運用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大學生作為國民素質表現的群體,對于互聯網的使用就更加廣泛。大學生中男生比較喜歡玩網絡游戲,女生卻喜歡在網絡上購物,看電視,而且女生比較安靜,喜歡室內的活動,因此上網時間和男生的差不多。學業成績雖然可以預測一個人的智商,但電腦作為一種工具,有助于查資料,輔助學習,因此學習好的同學,上網時間也會較長。 由于經濟的發展,一個家中有一臺電腦一上是比較正常的,因此家中有一個小孩以上,也可以像和獨生子女一樣有充分的機會上網。由于一些網絡軟件的開發,微信,QQ等已經成為人們時尚的焦點,在微信,QQ上建立一定的人際關系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喜歡上網的同學可能也喜歡通過這些途徑去認識一些朋友 ,人際關系也較好。
(二)大學生家庭教養方式與網絡成癮的關系分析
家庭教養方式可以很好的預測網絡成癮的程度,弗洛伊德曾說過父母在子女成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性別角色的形成,就是由于父親或母親沒有將戀父情節或戀母情結處理好,導致孩子對于自己的性別不能很好的認同。可見父母的態度對于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專制型的家庭會培養出膽小,不自信的孩子,而放任型的家庭又會培養出生活習慣不好的孩子,民主型的家庭會培養出自信的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教會孩子如何做人,更教會孩子如何適應社會。在所有被調查的未成年網癮者中,很多孩子都是由于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而沉迷于網絡,借助網絡所虛擬出的世界來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很多已經戒掉網癮的孩子,本來準備重新開始新的生活,有的不稱職的父母便會教唆孩子,讓孩子再次對生活失去希望又回歸在網絡世界里,許多孩子甚至為了逃避父母的懲罰幾天逗留子網吧,最后由于體力不支而失去生命,這些例子都充分表明要戒掉孩子的網癮首先應戒掉家長的不良教育方式。父親如果總是拒絕孩子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雖然有的孩子通過努力考取了大學,但其實這些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是非常低的,大學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空余的,這些自我效能感低的孩子很容易被大學相對空閑的時間沖昏頭腦,所以會沉迷于網絡。但是,父親的情感溫暖又會鼓勵孩子自信,自強,這些孩子一般自控力非常強,不會被網絡上一些新奇,刺激的東西所吸引;然而如果父親過度保護她的孩子,就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感,自理能力會相對較弱,這樣的孩子比較內向,不會處理人際關系,容易通過網絡來滿足交往的需要。母親在孩子成長中也占據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首先孩子跟母親相處的時間較長,一般都是父愛如山,母愛如水,母親在孩子的童年中扮演著天使的角色,如果母親過于拒絕孩子,孩子會充滿緊張感,一些大學生由于上大學離母親的距離較遠,便會失去自控力,沉迷于網絡;如果母親過度呵護她的孩子,孩子會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一見風雨便會凋零,受挫的孩子們就會通過網絡來暫時緩解這種挫折感,其實是一種逃避挫折的行為。
五、結論
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大學生網絡成癮不存在性別、生源地、是否獨生子、年級、學業成績、學科性質、人際關系差異。
第二,父親拒絕、父親過度保護、母親拒絕、母親過度保護與網絡成癮分別呈正相關,而父親情感溫暖、母親情感溫暖與網絡成癮呈負相關。
第三,在家庭教養方式中父親拒絕、母親拒絕可以很好的預測網絡成癮行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