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平
摘 要:黨的十九大是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劃時代的重要會議。大會要求工會要創新群眾工作體制和方法,增強工會工作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發揮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為此,研究探討新時代下企業工會組織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新時代;企業;工會組織;途徑
黨的十九大是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劃時代的重要會議。報告要求工會要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增強工會工作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發揮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這就要求我們工會工作要不斷創新、不斷發展,才能適應新時代要求,不斷促進社會主義和諧勞動關系,推進企業科學穩定發展。
一、當前企業工會組織建設的挑戰
一是員工隊伍多元化,工會履責服務的難度日益加大。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逐步建立,員工隊伍在“分化整合”中呈“四足鼎立”之勢,出現了不同利益的員工群體,表現在地位和待遇上的差距日益拉大。不同的員工隊伍群體由于所處的地位不同,自身需求不同,勞動報酬不同,他們對工會工作的訴求和愿望也不盡相同,工會工作有時難免出現“想服務,但又不能越位服務”的難堪局面。
二是員工就業多樣化,工會協調協商的難度日益加大。首先,企業內部下崗、待崗、轉崗、輪崗員工有增無減,就業重新上崗成為員工關注的“一號”大事。企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完成上級的硬指標不得不“甩包袱”,而員工為了生存要崗位,要工作,對企業的“依附感”愈加強烈;其次,企業群體性勞動爭議糾紛日漸增多。如因為企業實行減員增效、有償解除勞動關系等改革舉措不斷深化引發的勞資矛盾和勞資糾紛時有發生,致使一些企業工會對此感到束手無策,左右為難,處于“想協調,但又不能越權協調”的尷尬境地。
三是員工收入差異化,工會維權代言的難度日益加大。企業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國有企業更加注重人才隊伍建設,收入分配制度向高級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崗位操作人員傾斜的政策,使企業內部不同員工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拉大,不少從事一般性管理工作崗位的普通員工處于低收入狀態。對此,企業工會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工會關心和維護弱勢群體時常陷于“想維護,但又不能越線維護”的為難之境。
四是員工訴求復雜化,工會維護穩定的難度日益加大。國有企業的改革,一方面給企業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不同體制下的企業員工表現出來的利益訴求更加復雜化。加之一些企業領導對工會工作仍存有“有你不多,無你不少”的認識,沒有充分認識到工會在企業發展中擔負的維護穩定的重任。
五是企業發展快速化,工會適應形勢的難度日益加大。企業的發展日新月異,但有的工會工作顯得相對滯后,沒有做到與時俱進。一是有的企業工會政策理論研究和轉變思維方面“慢半拍”,工作“穿新鞋走老路”,主動作為少,被動做事多。二是工作方法沒有“同頻共振”。面對新形勢,工會工作缺乏超前性研究,與基層實際和員工需求存在“脫節”“掛斷檔”現象,主動出擊少,被動應付多。三是工作內容沒有“同頻共振”。有的企業工會職能過于追求“大而全”,職責過多,戰線過長,范圍過廣,內容過雜,該干的沒干好,想干的干不了。四是作用發揮沒有“同頻共振”。對于員工最迫切、最直接、最現實的訴求,工會顯得有些無能為力,往往處于“想適應,但又不知如何適應”的被動境地。
二、堅持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是工會開展工作的根和魂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第一個“堅持”就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段,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把廣大職工群眾緊緊團結在黨和政府的周圍,這是我們黨的一個突出政治優勢。工會作為黨的群團事業重要組成部分,要堅決保持和增強工會工作的政治性,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不斷增強“四個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大政方針、決策部署和治國方略,承擔起引導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任務,把職工群眾最廣泛最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在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上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在深入推進公司改革發展的進程中,我們要緊緊圍繞上級黨組織和企業黨委各項決策部署,團結帶領廣大職工群眾不斷開創企業改革發展新局面。
三、堅持全心全意依靠職工群眾,是工會開展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十九大報告中,一切發展是為了人民,所有工作部署也是為了人民。更健康的體魄、更豐富的社會文化活動、更清新的空氣、更美麗的中國……,這一個個鏗鏘有力的承諾,處處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真切回應了人民的殷切期盼。工會工作要始終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牢記黨的重托、不忘工會職責,增強對職工群眾的感情,密切同職工群眾的聯系,要把竭誠為職工群眾服務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為黨分憂、為民謀利。要重點關注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重點關心職工群眾面臨的最困難最操心最憂慮的實際問題,多進群眾門,多聽群眾聲,多做暖心事,幫助他們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減負、心理上減壓、生活上解難,讓廣大職工群眾共享企業改革發展的成果。同時,還要經常性地向廣大職工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群眾工作的全過程,使工會組織成為黨執政的堅實依靠力量、強大支持力量和深厚社會基礎,為夯實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積極作為。
四、堅持創新推動發展,是工會工作立足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的根本保障
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歷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的矛盾必然產生新的問題,新的問題必須要有新的解決方法。工會工作也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時刻清醒地認識和研究當前工會工作所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主動探索新時代下工會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工會組織要積極為職工群眾提供創新創造的舞臺,充分發揮職工群眾的聰明才智,激發職工群眾的創新潛能,尊重職工群眾的智慧勞動,讓職工群眾成為公司創新創效的中堅力量。要不斷地用創新思維來思考問題,用創新方法來解決問題,用創新舉措來推動發展,才能推動工會體制機制的創新,才能讓工會工作更好地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要求,才能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在新時代做出新貢獻。
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義,切實把學習十九大精神與推動公司工會工作相結合,努力把工會干部錘煉成聽黨話、跟黨走、職工群眾依賴的“娘家人”,把工會組織真正建設成為廣大職工信賴的“職工之家”,不斷推進企業工會組織建設再上新臺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