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考是要過去的檻,也是要走過的橋,如何才能華麗轉身,不再被高考指揮棒捉弄,走自己的路,讓祖國未來成為更美好的明天。然而,學習興趣如何培養成為重要研究課題,也是孩子們能否漂亮跑完人生馬拉松動力所在,因為只有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才能順理成章。
關鍵詞:高考;興趣;刻意練習;家庭教育;地理
高考指揮棒下,應試教育已經被妖魔化,唯分數論,衡水中學模式風生水起,沒有分數絕對不行,但只有分數萬萬也不行。應試教育中“驕子”——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等,大有“看不慣我卻又干不掉我的樣子”,因此,衡水中學平湖分校再次在社會上引發激烈討論。一邊寓教于樂,快樂學習,素質教育,一邊衡水中學“成功”應試教育。如何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尋求教育的“突破”,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能夠給今天的教育很多啟迪。
一、 社會變化,學校在教育中作用是幾何
大家焦慮的是在追求一等教育,因材施教時卻很難得法,面對衡水中學為代表的應試教育先鋒隊,讓大家更加焦慮。不過,學校能做的事情真的不多,把孩子希望寄托于學校、輔導機構、輔導班、爺爺奶奶等那就把教育本末倒置了,“學區房”的焦慮就是一例。
學校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了一個社區環境。
霍金,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在劍橋大學時的物理學導師曾經這樣評價他與霍金的關系:“我不能自吹曾經教過霍金任何東西,我的作用也就是監督他的學習進度?!薄皩W習”這個動作本身,那是學生自己還是學校的事兒?學校究竟是教給學生知識,還是提供一種積極的學習環境?霍金導師的話無疑值得人們思考,學校環境是一種特殊的教育環境,教師安排學習內容、考核學習水平以及交流學習心得等,或許比教師講多少知識更為重要。
現代教育是科學和民主發展的產物,它最擅長的是改變底層人民的命運。對每個希望成功的學生而言,學校只提供一個基本環境。學校教育的作用,并非像部分家長或學生想象的那么大,對一個人人生最終起作用的是既包括家庭的社會階層、財富地位以及個人的思想觀念和主觀努力等因素。
二、 寓教于樂,興趣在學習中作用又怎樣
面對自己的處境,應有不同的階段目標,不能一口吃成胖子,不能高估短期的價值,更不要低估長期的價值。做事情需要耐心,“速成”是個誤區,入手容易,精通難。如何精通讓自己擅長,興趣就是支撐自己把這事情做下去的動力。興趣是什么?是一種愉悅的體驗,是一種源自內心的對某技能、專業、工作的喜好。影響一個人的學習興趣最重要的因素是:初學的體驗。當一個人在剛剛接觸某個活動的時候能夠順利入門,心情愉悅,伴隨著一定的成就感,興趣就隨之產生。反之,學習或工作入門體驗感覺較差,則可能導致興趣喪失。
一個人即便有再好的天賦,如果初學體驗不佳,也可能導致興趣的喪失。喜歡畫畫的孩子,被剝奪了任何涂鴉的機會,孩子的天賦得不到發揮?;蛘咴诟改高^分嚴厲的要求,具有天賦的孩子也可能膽戰心驚,產生學習恐慌心理。這些給教育工作者啟示:要給學習者提供適合的環境,幫助初學者獲得更好的情緒體驗,引導學生產生持久的興趣。當學習者的興趣產生以后,其余事情就變得容易多了。
三、 高考指揮棒下,學習興趣到底如何培養
從家庭教育層面看:高考指揮棒下,興趣還是能夠培養的,不過得做好計劃,絕不貪大求全。面對高考,而你不能在小學甚至幼兒園就開始應試。每個家庭都要嘗試培養孩子多樣的興趣,孩子的興趣得孩子自己做主選擇,而不要強加“家長”的愛好。在不斷嘗試中尋找,多營造氛圍,而不是把希望寄托于輔導班。社會上有一個誤區,認為輔導班具有專業力量,提供專業的技術條件,能夠讓孩子贏在起跑線。試想一下,當孩子缺乏美好的情緒體驗,孩子出于壓力而非興趣去選擇做某件事情,那學習效率必然低下。舉一個通俗的例子,要培養孩子打籃球的愛好,是先拿球帶孩子去球場看看,還是先請專業教練具體指導,哪種選擇更好呢。如果不是孩子真心喜歡,很難強迫孩子做孩子不喜歡的事情。
江蘇高考中,地理等“小科目”;要按部就班地上課又不會瘋狂地趕進度,有復習又不會一輪二輪復習燙餿飯;既有考試壓力,又不會非常注重排名;即拓寬學生學習視野,又不會加深太高難度,使學生感到恐慌;即使學到高中了,對于學習地理等“小科目”還得從頭開始,這樣學生可以獲得良好初體驗,從而培養了興趣。
無論學校還是家庭,都得幫助學生或孩子將學習賦予更多意義,而不是一味威脅,讓孩子自己思考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要不斷地為孩子學習設定階段性目標,注重活動的趣味性和啟發性,尋找薄弱環節,針對訓練。著眼于未來,努力在當下,興趣不能忘記,人人至少有一個愛好。高中階段,江蘇高考制度之下,地理等“小科目”也可成為在高考指揮棒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不可小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笑來.把時間當作朋友.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第2版,2009年:243.
[2]吳艷紅.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教育教學論壇,2014-01-22.
作者簡介:
沈亮,江蘇省泗陽縣眾興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