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玫+張月東+張蘭華
摘 要:職業性骨骼肌肉疾病是一種危害勞動者身體健康的較為普遍的職業病,為了能夠給予患者更加高效安全的監控和醫療服務,將基于RFID技術的醫療物聯網技術應用于職業病醫療監控平臺,平臺的設計不僅有利于醫療信息充分共享,促進實現對職業病防控和治療服務的現代化,并且對于制定和評價職業病的防治規劃都能提供實時有效的科學依據。
關鍵詞:職業病防治 職業性骨骼肌肉疾病 醫療物聯網 網絡監控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0(b)-0147-02
職業病是我國重點控制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重大疾病,它危害勞動者的身體健康,更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經濟發展。當前對職業人群進行健康監護,可以對職業病進行有效地防治,職業健康監護需要隨時根據勞動者的職業接觸史,要求能實時地收集患者的日常健康檢查和治療相關的醫學資料,通過連續地監測勞動者的健康變化,及時對勞動者健康變化進行分析,查找出其與所接觸到的各種危害因素之間的關系,以便于及時采取干預措施,更好地對職業病進行遠程監測和防控。
1 職業性骨骼肌肉疾病
以職業性骨骼肌肉疾病(occupational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 OMD)為例,是指在生產過程、勞動過程或生產環境中,由于職業性危害因素而引起來的骨骼肌肉疾病。通過對國內外的職業病學調查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中,各個行業的勞動者幾乎都會患有不同程度的職業性骨骼肌肉疾病,OMD影響勞動者的身體健康和工作效率,給國家經濟發展也造成了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都在關注這個領域,如:關于OMD好發職業人群、危險因素、干預措施等。
引發職業性骨骼肌肉疾病的因素主要有四個方面:化學因素如金屬,非金屬及有機化合物等引起骨密度減低和骨骼疏松;物理因素如放射線損害、燒傷、凍傷和電擊等引起骨質病變;生物因素如某些細菌等引起骨質病變;不良體位和骨關節負荷不當。好發職業人群:金屬機械加工從業者、醫院護理人員、士兵、流水線作業人群等各個行業。職業性肌肉骨骼疾患是各國主要職業健康問題,應對其職業人群進行監控,積極指導治療、康復,減少疾患的發生。
2 職業性骨骼肌肉疾病監測防控平臺的意義
隨著當前我國工業企業的迅速發展,受到職業性骨骼肌肉疾病危害的企業不斷增多,職業病危害形勢相當嚴峻,但配套的衛生監督隊伍還遠遠不能夠滿足需要,如何有效防控職業病危害,提高職業衛生監督管理的效率已是當務之急。通過對職業性骨骼肌肉疾病的有效監控,可以充分發揮職業衛生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建立疾病危害信息的收集、分析、處置工作機制和監控體系,從而提高職業病防控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根據這些監測防控資料,可以顯著提高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在掌握職業病危害信息的及時性、全面性,充分利用這些信息資源,也可以使職業衛生監督做到有的放矢,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3 醫療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物聯網技術可以按預先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常用的包括:全球定位系統、射頻識別、激光掃描器、紅外感應器等),從而實現遠程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要求。
在對骨骼肌肉疾病的防控過程中加入醫療物聯網技術,可以對病原更有效地追蹤、對患者工作環境實時進行監測,這在疾病診斷和治療等方面都可以進行更好地預防和控制,由于引入了射頻識別技術(RFID),所以對已有職業病患者特別是患病高危人群,都能進行更為規范的管理和及時的監控。原有的職業病管理體系中信息較為分散不利于準確全面進行收集,而且各方面的數據也無法共享,通過對醫療物聯網技術的職業危害防控體系進行初步探索,目的是實現對勞動者的智能化醫療,提高對職業病監測防控目標的效果,有助于實現職業病防治一體化的管理。
4 醫療監控平臺的主要內容
4.1 基于醫療物聯網技術實現醫療信息數字化管理
醫療物聯網技術中的RFID技術可以對信息進行可靠高效的儲存,其檢驗方法可以快速對職業病患者的身份進行確認,獲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齡、聯系電話、既往病史、診療記錄等有關詳細資料,快速完成入院登記,為患者節省治療時間。而且實現了醫療信息的數字化管理,就可以通過醫療信息的共享互聯,將信息進行有效利用整合并形成一個完善的醫療一體化網絡平臺。
對每一位職業病患者,做好健康監護及職業病報告工作,企業可以及時按國家規定給以治療、療養和調離有害作業崗位,并將這些監測系統和職業病監護工作納入醫療物聯網體系中,便于信息共享和有效利用。根據職工健康檔案為患者制定裝有編號統一的RFID標識,入院后只要掃描 RFID標識,患者所有的檢查記錄和治療信息都能全部調出,可以節省時間并全面地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最大程度地降低職業病的危害。
醫療信息數據的管理分析也可以弄清企業是否有職業危害因素的接觸,致病因素的具體種類、接觸途徑、接觸強度等,同崗位、同車間工人有無類似發病情況等,這些信息對提供診斷線索都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4.2 職業病醫療監控平臺的技術構架
利用物聯網中的RFID標識可以根獲得實時信息,如:患者X線檢查情況、體內毒物濃度及代謝狀況的測定、骨密度測定、生化指標測定,對血鈣、血磷、堿性磷酸酶、肝功能、腎功能等指標檢查追蹤,系統對患者治療全程監控,跟蹤掌握職業病患者康復情況,物聯網技術使醫院信息系統走向無線化、智能化。
由于醫療物聯網數據來源復雜,所以采集到的信息具有很強的異構性。數據來源于各種前端傳感器的感知和參數采集,接下來還需要通過通信網絡接口、應用網關進行傳輸,最終設備輸出的種類也各不相同。在整個過程中信息的類型和模式、傳輸接口、通信協議以及輸出的數據格式都不統一。因此,醫療物聯網的體系結構必須采用開放的、分層的、可擴展的框架模式,才能實現這些異構信息的互通,系統架構分為三層: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endprint
在平臺結構中,感知層主要由各種類型的感知設備和組網設備構成,信息采集后傳輸給上層基礎通信網絡,對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和轉發。網絡層包括移動通信網、互聯網、企業內部網、各類專網等,主要負責連接感知層和應用層之間的通信任務,完成信息的網絡傳輸。數據實時傳輸后基于系統平臺及物聯網技術的支撐管理,完成對感知數據的語義分析和決策,在應用層可以對采集的醫療健康數據進行各種應用,如:數據的海量存儲、信息查詢、數據挖掘等為醫療健康服務的擴展應用。
上述分層架構可以解決物聯網底層不同傳感設備在通信協議、數據格式上的差異,為上層醫用開發提供統一的接口。應用層實現對醫療物聯網信息資源的整合,構建面向職業病監控醫療服務的管理平臺,利用經過分析處理后的原始數據,最終完成后期相關的健康管理防控等服務。
5 結語
利用醫療物聯網技術構建“職業性骨骼肌肉疾病遠程監控平臺”,可以用較低成本把現有的醫療監護設備無線化、網絡化,為職業病的監測防控帶來更多的方便,也降低了職業性骨骼肌肉疾病患者和企業的醫療負擔,改變了原有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促使醫療衛生體系無線化、智能化的發展,有利于緩解當前醫療資源緊缺的壓力。
各級醫療衛生主體間的異構醫療數據進行共享互通,也有利于醫療信息的有效利用,促進我國職業病防控的現代化發展,對職業病危害信息掌握的全面性和及時性。也便于相關部門及時準確、實時動態掌握區域內重要職業病的發展趨勢,采取必要措施進行有效預防控制,同時也可為進一步制定、評價職業病防治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 王菁菁,何麗華,王生.常用職業性肌肉骨骼疾患問卷概述[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7,34(1):22-26.
[2] 李劼,周鳴,董立波,等.物聯網行業中的智能醫療應用[J].移動通信,2011,35(15):22-25.
[3] 杜陵江,韓宇,蘇勇林,等.物聯網環境下智能醫養融合電子平臺設計[J].生物技術世界,2016(4):308-310.
[4] 孫成林,馮亞坤,孫琳,等.糖尿病U-健康管理系統的開發及應用介紹[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9):2332-2334.
[5] 張蘭華,薛紹偉,李健,等.一種區域醫療信息一體化模型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1,28(5):1777-1779.
[6] Cairen Bai, Jinxin Pan, Xizheng Bao,etal. Lanhua Zhang,Regional Medical Platform Based on Middleware [J].Saudi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Studies 10.21276/sjbms,2016(3):55-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