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艷
摘 要:企業信息化進程給科技檔案中知識的利用帶來了便利,而知識是企業的寶貴財富,其合理高效的利用對提升企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梳理了科技檔案中知識的類型及特點,進而提出其對于企業的應用需求。針對此需求,按照知識的分類利用建立了知識利用模型,提出了信息化條件下科技檔案中知識的利用模式。
關鍵詞:信息化 科技檔案 知識利用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0(b)-0250-02
科技檔案對持續的科技研究,企業設計生產均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其主要通過歸納總結而形成的知識來體現。在信息化條件下,科技檔案載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給其知識的形成及利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本文通過總結科技檔案中知識的類型及特點,通過分析知識利用的需求,針對性地提出了信息化條件下的科技檔案知識的利用模式。
1 科技檔案中知識的類型及特點
1.1 科技檔案中知識的類型
科技檔案一般是科技型研究所或企業在科研生產活動中產生的數據資料,其不僅包含具有檔案記錄特性的非知識數據,也包含有大量參考和使用價值的知識信息,可以將科技檔案中的知識分為以下幾類。
(1)設計文件。其包含了型號產品最終實物成品的結構、電氣等方面的特征,是企業重要的知識財富組成部分之一。系列化的產品往往擁有絕大部分相同的設計文件。
(2)工藝文件。其是根據企業制造資源制定,用于組織和指導制造過程的技術文件。相同或類似的工藝方法、工藝過程往往會形成企業的工藝規范,在不同的工藝文件中參考和引用。
(3)制造過程記錄。其在制造過程中產生,直接反映了制造過程的狀態,通過數據的積累,可以優化設計或制造工藝,同時也可用于質量追溯。
(4)調試測試數據。一般復雜機電產品均需要通過調試和測試以形成性能優化可控的產品,其中調試測試數據的積累和復用,可大大提升調試測試過程的效率和質量。
(5)科技論文和報告。在產品設計、制造及調試測試等過程中,通過科技研究、攻關或優化,形成的科技論文和研究報告代表了研究所或科技型企業的技術水平,技術的進步需要持續的研究和對于以往技術的繼承和發展。
以上各類型的知識在研究所或企業發展過程中不斷產生、更新和繼承應用的循環中。
1.2 科技檔案中知識的特點
科技檔案中的知識具有科技檔案本身全部的特點,包括記錄性、專業性、載體多樣性和歸檔階段性等。此外,知識還具有以下特點。
(1)虛擬性。知識依賴科技檔案實體存在而形成知識點或知識實例,其本身具有類別特點,表征出一定的虛擬屬性。
(2)可歸納性。知識庫是科技檔案中關于某專業方向或領域的虛擬數據集合,往往是將多份或整個科技檔案中相關的知識片段歸納整理而成的。
(3)應用性。知識本身就是為應用而生,是將科技檔案應用的虛擬化載體。
2 科技檔案的知識利用需求
檔案的開發利用的宗旨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檔案信息資源,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對于研究所或企業來說,科技檔案的知識利用的用戶便是其自己,在信息化條件下,市場競爭加劇,其對于知識利用的需求愈加強烈。
科技檔案中的知識就是企業的財富。經過多年的科研積累,形成了數量可觀的科技檔案,應該說,除了人力資源外,科技檔案就是企業最重要的財富了。科技檔案中的知識利用就是用企業財富提升競爭力,這比重新創造競爭力要簡單有效得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科技檔案的知識利用,開始整理企業各類型的專業知識庫,并開發相應的知識庫系統,集成到研發設計平臺、仿真分析平臺及工藝設計平臺等系統中。
對于產品研發設計,希望能最大限度的將現有產品或曾經設計過的產品直接應用到新設計中,減少設計成本,縮減設計周期。快速的工藝設計需要將成熟的工藝方法、工藝流程、工藝過程要求應用到新產品中,僅僅對涉及新工藝的內容進行研究設計,能夠極大縮短工藝設計時間。類似的產品往往具有類似的調試測試過程,調試工藝方法具有很強的重用性,通過調試測試數據的積累分析,可以摸索快速的完成調試測試的方法。在研究實踐中總結形成的科技論文和報告,對于新產品研發設計、制造具有重要意義,也利于持續的開展攻關研究。以上這些過程都對檔案知識的利用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傳統的檔案管理和對于知識的利用方法是沒有辦法滿足這個需求的,需要有先進的知識利用模式來解決。
3 信息化條件下知識的利用模式
在科技檔案知識利用模式上,信息化條件為科技檔案的知識利用提供了便利。在信息化條件下,檔案數據全面電子化,數據單元可以通過互聯網傳遞和共享,用于不同軟件系統之間的集成檢索和引用變得敏捷化。這對于科技檔案中知識利用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些企業實行了檔案知識管理策略。檔案知識管理就是利用知識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在檔案信息收集基礎上借助于現代化計算機技術深入挖掘檔案信息中含有的有用的知識單元,并對其進行整理、分析等二次加工,及時、簡單滿足需要的人的需求。應該說,要做到科技檔案中知識的全方位利用,需要從科技檔案產生、存儲、傳遞、引用等全生命過程中去考慮,充分認識知識的虛擬性和可歸納性特點,讓檔案產生之初就形成知識,讓檔案就是為了知識的應用而存在的。
將基于檔案知識的系統應用和檔案知識存儲管理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挖掘存儲的檔案數據中的知識,形成可應用的知識單元,以便于新產品研發、制造及測試過程的引用。將檔案數據知識化是一項重點和難點任務。其一方面需要將檔案數據足夠細分,形成最小的結構化數據單元;另一方面還需要匯總合并同類數據單元,遴選優質的數據單元作為有效知識。這兩個過程可以隨著檔案數據產生之初便對數據加工處理實現,也可以后期整理,前者需要擁有與應用系統深入融合的檔案管理系統,而后者需要處理的數據量大。在實際應用中,根據信息化條件的不斷深入,兩種對于檔案知識的處理方式均存在,且逐漸趨向于前者。
研發設計階段為快速完成新產品的研發設計,需要充分借用已有設計知識,包括以往研發設計形成的設計組件、設計單元等具體的設計數據,同時也包括通過技術研究實踐形成的成熟的設計方法、仿真方法等內容。設計數據及方法形成可引用的分類知識庫,集成到CATIA、Altium Designer等設計仿真平臺中,完成研發設計的知識應用。工藝設計階段也與研發設計類似,主要形成的知識數據是工藝方法單元、工藝流程單元、工藝術語單元及工藝參數單元等。制造過程記錄主要是根據實際制造過程記錄產生,每一批次均不同,并不能通過檔案知識復用,但是通過大量歷史制造過程的數量,可以歸納形成設備參數、人員作業效率等知識內容,這些有利于進行生產計劃的制定以及精細化排產等。調試測試數據也是實際調試和測試過程中產生的數據,但是調試和測試的方法、調試測試程序可以歸納整理,形成可供引用的知識單元,這樣可極大提高調試和測試的效率。
4 結語
知識的利用是隨著研究企業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深入逐步推進的。在制定好整體應用框架的基礎上,還需要深入到各業務專業及其相關的軟件系統,將各專業知識進行分類整理、細化分解,并與相關的軟件系統進行集成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雪蓮.基于信息化環境的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創新模式研究[J].航空檔案,2009(Z1):41-43.
[2] 鄧紅梅.論信息化條件下檔案的開發利用[J].檔案天地,2015(S1):5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