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在中藥學專業物理化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還比較普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還沒有真正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本研究論述了中藥學專業物理化學課程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重要性,并從教學內容優化、科研成果入課堂、實驗教學改革等方面闡述了教改實踐,旨在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中藥學專業物理化學課程中的貫徹。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 物理化學 中藥學 教改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0(b)-0221-02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于1952年首次提出的。2016年6月2日,中國成為國際本科工程學位互認協議《華盛頓協議》的正式會員,從此高等教育專業認證的帷幕在我國全面拉開。“以學生為中心”是高等教育專業認證所遵循的三個基本理念之一[1]。本研究將分析中藥學專業物理化學課程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重要性并從教學內容優化、科研成果入課堂、實驗教學改革等方面闡述教改實踐,旨在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中藥學專業物理化學課程中的貫徹,從而提升中藥學專業物理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1 中藥學專業物理化學課程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重要性
物理化學是從物質化學變化與物理現象之間的聯系入手,應用物理學理論和實驗方法探究化學變化基本規律的一門學科[2]。物理化學課程是中藥學類各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它的基礎理論幾乎滲透到中藥學研究的各個環節[3],如中藥有效成份的提取和分離、藥物穩定性的研究等。物理化學以高等數學、物理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等為先修課程,同時也是藥劑學、物理藥劑學和制藥工程原理等后續課程的基礎,在中藥學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之間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是從事藥學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4]。然而,物理化學課程內容概念抽象、公式繁難,學生普遍反映物理化學枯燥、難學、難懂,稱之為“霧里化學”。與此同時,隨著高等中醫藥教育改革的推進,中醫藥院校普遍面臨減少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學時的問題[5]。在學時少、課程難的困境下要想提高物理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必須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
2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的實踐
目前在中藥學專業物理化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還比較普遍,“單向知識傳遞”式的授課方式依然存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還沒有真正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作者在“以學生為中心”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在物理化學教學改革中進行了如下幾個方面的實踐。
2.1 教學內容的優化
隨著高等中醫藥教育改革的推進,中醫藥院校的專業基礎課普遍面臨壓縮理論課學時的問題,物理化學課程也不例外[5]。目前高等中醫藥院校的物理化學教材內容體系幾乎涵蓋了綜合性院校化學專業物理化學課程的全部內容。然后,中醫藥院校物理化學課程的學時數一般都不到綜合性院校化學專業物理化學課程學時數的一半。在有限的學時內教師很難全部講授教材中的內容,因此必須明確和突出教學的重點,這就使得教學內容的優化非常重要。
目前中醫藥院校物理化學教材中電化學部分一般都包括電解質溶液、原電池熱力學及電極過程動力學等內容,需要較多的學時數。而先修的無機化學課程(一般都在第一學期進行)在講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時候已經對原電池熱力學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講解,因此在物理化學電化學部分的講解過程中可以對原電池熱力學部分只做簡要的總結,而將重點放在電解質溶液和電級過程動力學方面,即側重于理論基礎和實際應用“兩頭”。
2.2 科研成果入課堂
物理化學課程理論性強,許多概念和公式晦澀難懂。因此物理化學授課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盡可能以一些自身科研成果或者文獻報道的科研成果為例,使學生對概念和公式有更加形象的、感性的認識。這樣一方面可以充實教學內容,避免枯燥乏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如在吉布斯自由能判據的講解中,可以列舉一些文獻中藥物溶解、擴散等方面的例子,根據焓變、熵變的符號判斷溶解、擴散過程是焓驅動的或者熵驅動的。在熱化學一節的講解過程中,可以舉一些差熱分析(DTA)、差示掃描量熱分析(DSC)及熱重分析(TGA)方法的實例,讓學生對熱化學和熱分析有更加形象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單組分相圖的講解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水的相圖在中藥粉針劑和超臨界萃取等中藥制藥工藝過程中應用的實例,在二組分相圖的講解中,教師可以把氣液平衡理論與精餾塔的原理結合進行講解,在三組分相圖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從文獻中選取一些微乳制劑的偽三元相圖,進行三組分相圖的講解。這樣一方面通過多舉例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意識到這部分知識在他們的后續藥劑學課程中是有廣泛應用的,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形成專業(職業)認同。
2.3 實驗教學的改革
實驗教學是高等教育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過程中以實驗論證理論并豐富創新理論的重要環節,對于大學生全面掌握和深入融匯知識,對于培養大學生的科研素養和創新能力意義重大[6]。在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過程中,應更加重視綜合性實驗。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指導下的實驗教材大都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所占的比重較小。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解決本學科問題能力的培養,很難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對知識的探究,強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因而要求增加綜合性實驗的比例。可以綜合熱力學、化學平衡等章節的知識,開設“差示掃描量熱法測定藥物純度”的實驗,把化學平衡中的范特霍夫方程和熱力學中的熱化學知識綜合到一個實驗中。
3 結語
作為中藥學科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物理化學課程邏輯性強、抽象難懂,這就要求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單向知識傳遞”式的授課方式,在學情分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驗教學及考核方式等各個方面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推動中藥學專業物理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志義.解析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學生中心理念[J].中國高等教育,2014(21):19-22.
[2] 張小華,夏厚林.物理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3] 王穎莉,張淑蓉,田青平.中藥學專業物理化學教學改革探討[J].中醫教育,2009,28(3):43-45.
[4] 夏厚林,馬鴻雁,李勇,等.參與式教學在中藥學專業物理化學教學中的嘗試[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0(4):31-32.
[5] 張小華,鄔瑞光,李維峰,等.從課程銜接入手優化中醫藥院校物理化學教學內容[J].中醫教育,2017,36(1):41-43.
[6] 郭占京,黃宏妙,李春玲,等.如何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0, 13(1):109-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