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監測機構的“三廢”污染和安全問題一直長期存在,卻未能受到足夠的重視。而近年來隨著環境監測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其環安問題也日益嚴峻,亟待解決。環境與安全監管部門及質監主管部門應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將環境監測機構的環境安全工作納入監管范圍,并促進此行業全面整治。環境監測機構也應重視自身的環境安全問題,投入資金,更新硬件,建章立制,切實采取各項措施實現“三廢”的有效防治,減少污染,節約資源和降低安全風險。
關鍵詞:環境監測;廢棄物處理;環境污染;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1-0173-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1.098
Discussion on environmental and safety management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gencies
Zhang Chunyan
(Jiangsu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angsu Nanjing 210042,China)
Abstract:Pollution and safety issues from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gencies are common problems, but still get little attention. With the government strengthen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arket is growing, but also means that the situation is especially severe. Regulators should establish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trengthen supervision on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gencie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gencies should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se issues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emission of the “three wastes”, save resources and reduce safety risks.
Key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Waste treat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Safety management
近年來,隨著環境保護力度逐漸加大,環境管理要求不斷提高,環境監測需求也日益增多。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是環保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許多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包括職業危害因素檢測單位)進入了環境監測服務市場,可以承擔排污單位污染源自行監測、環境損害評估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清潔生產審核、企事業單位自主調查等環境監測活動。繼2015年環保部推出《關于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指導意見》(環發[2015]20號)后,環保部門進一步放開環保竣工驗收必須由當地環境監測站檢測的限制,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的業務量日益增多。
1 監測機構環境污染和安全管理現狀
1.1 環境監測機構污染物的種類
環境監測機構在進行取樣及化驗時,要用到各種儀器設備及化學藥劑,有的檢測還要在輻射等特殊條件下進行,無可避免地會產生各種有毒有害的物質排放。譬如在進行水樣檢測時,一般在采集水樣就加硫酸固定;COD檢測一般用國標重鉻酸鉀法;NH3-N絮凝沉淀法檢測需要加硫酸鋅及氫氧化鈉生成氫氧化鋅沉淀,加硼酸或硫酸作為吸收劑;土壤中重金屬測定前處理需要用到王水、氫氟酸、高氯酸等進行加熱消解;廢水中磷的檢測一般用過硫酸鉀(或硝酸-高氯酸)為氧化劑,將未經過濾的水樣消解,用鉬酸銨分光光度測定總磷。以上所列只是常見的環境指標的監測,還有“三廢”中各種有機污染物(苯、醇、酯、醛、酮、有機酸類等)及其他特征污染物監測等,需要用到各種化學試劑,包含劇毒的、致畸形、致突變、致癌污染物和酸、堿化合物以及大量危害環境的有機溶劑,而這些化學試劑將在檢測結束后,以三種形態,即廢氣、廢水及固廢(含廢液),排放于環境中。
1.2 環境監測機構環境污染和安全管理的特點
環境監測機構的污染和安全管理有以下幾個特點:(1)污染復雜,即污染物不像工廠這類排污單位那樣穩定而單一,環境監測機構的污染物種類多樣,數量不定,種類和數量會隨著檢測項目的檢測業務量變動而改變;(2)污染影響大,即環境監測機構一般位于城市商業區的某辦公大樓,周邊人群較多;(3)污染防治措施少,即廢氣、廢水和固廢多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于大氣、地下管網或混入生活垃圾;(4)安全隱患大,即檢測機構輕視化學試劑的安全管理,對操作化學試劑的人員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易造成長期接觸有機溶劑或酸堿等化學試劑的員工有罹患職業病的風險。另外,化學試劑或廢棄化學試劑的管理不到位,易造成有毒有害物料的丟失。
2 造成環境污染和安全風險的主要原因
2.1 法律法規依據的缺乏
原環保總局辦公廳針對實驗室類污染專門發文《關于加強實驗室類污染環境監管的通知》(環辦〔2004〕15號),要求各地加強監管,健全管理制度,防止實驗室類污染危害環境,損害人體健康。2005年,教育部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聯合發文《教育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實驗室排污管理的通知》(教技[2005]3號),要求各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將高校實驗室排污納入監管范圍。但是跟高校實驗室性質相似的環境監測機構因沒有主管部門的配合,環保與安全管理發展形勢較差。2017年6月發布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在“研究與試驗發展”、“專業技術服務業”和“社會事業與服務業”等項目類別中均未發現檢測檢驗行業,設立檢測機構的環評類別沒有統一的標準,會導致一些地區只需環評登記表即能完成環評手續。而檢測機構的監管部門為各地的質監局,一般依據CNAS-CL01《檢測和校準實驗能力認可準則》進行監管,但對檢測機構的“三廢”排放和安全管理并沒有作要求。
2.2 監測機構環保安全意識的缺乏
監測機構對樣品、監測儀器與設備、監測環境、試劑質量、人員技能和監測方法等比較關注,因為這些都是監測結果可靠性的保證,直接影響監測機構的監測資質,而對監測所涉及的“三廢”則鮮有關注。目前絕大部分監測機構沒有環境管理相關制度,對人員沒有相關培訓和要求,造成廢液隨意丟棄,廢氣直接排放等違法操作。而員工環保安全意識缺乏,易造成資源浪費,如化學藥劑污損、儀器空燒等,易造成化學試劑的丟失,給他人造成人身傷害風險。
2.3 監測機構污染防治設施的缺乏
目前監測機構對廢氣的處理一般采用集氣罩收集、樓頂排放的方式,或者使用排氣扇來減輕室內的污染。且由于通風櫥數量缺少,空間不足,大多數操作還得在室內敞開區域進行,給室內空氣造成了污染,影響室內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監測器具清洗廢水與生活污水同管,直接排放地下水管網,沒有專門的廢水處理設施。而廢液等危險固體廢棄物則混入了生活垃圾,沒有專門的容器進行收集,也沒有依法處置。
3 監測機構環保安全問題的綜合管理探討
3.1 廢氣的處理
(1)優化監測機構實驗室操作臺的布局,酸、堿及有機操作盡量分開布置。
(2)通過室內污染物的量和種類,決定通風方式,可以自然通風,也可以機械強制通風,設置集氣罩和排氣管[1]。
(3)保證足夠的換氣量,選用適當的通風管道材質和口徑,選用適當的風機和安裝位置及連接方式,解決換氣量和噪聲之間的矛盾[2]。
(4)除了設置集氣罩,還應設置至少15m的排氣筒。在排放至大氣環境之前,酸霧要進行堿液吸收,堿要通入酸水,如果易溶于水的氣體可以直接通過水吸收,有機廢氣則可以在排氣筒內設置活性炭或得生物吸附裝置[3]。
(5)廢氣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可能通過呼吸而進入人體,對員工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長期接觸到酸霧或其他職業危害因素的員工,要依《職業病防治法》要求,納入職業病防治管理,包括室內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員工職業健康體檢等。
3.2 廢水的管理
(1)監測機構實驗室排放的廢水管道應與生活污水管道分開設置。
(2)合理選用相應的管道以排放含酸、堿、有機溶劑等具腐蝕性和溶解性廢水。
(3)含高濃度藥劑的廢水應通過流萃取、結晶等手段回收利用。
(4)低濃度廢水量較大時,監測機構應設置專門的廢水處理設施,做好重金屬廢水、有機廢水、酸堿廢水等分質處理,確保排放的廢水達到當地污水處理站的接管標準。
(5)在開展新的監測項目前,監測機構應對自身現有的硬件系統進行評估,對硬件設施尚不能滿足廢水處理條件的實驗室要延期開展監測項目,并加強整改,在達到處理廢水的條件后方可進行監測。
(6)有些廢水處理存在著毒性大、成本高、處理復雜、危險系數高、設備條件缺乏等問題,在適當的情況下可以向社會購買服務,將廢水處理業務外包給有資質的單位[4]。
3.3 廢液的管理
(1)廢液在自身不能處理時,應當危廢進行管理,包括分類收集、張貼標志標識、分類貯存和委外處置全過程,可參照《危險廢物貯存、轉運工具、處置場所及包裝物危險廢物標志標識設置指引》文件實施管理,而具體的操作流程可以參考日本高校實驗室的做法[5]。
(2)建立《廢液管理制度》,明確責任人及聯系方式,做好廢液分類收集和貯存方法、廢液危害性類別、人身防護和緊急泄漏或流失事故處置流程等培訓工作[6]。
(3)廢液收集與貯存時,一定要注意廢液的相容性,有些廢棄物絕不允許混存,以免其相互接觸而發生火災爆炸危險,比如硝酸和乙醇在密閉容器中混合后將產生劇烈的爆炸事故[7]。
3.4 節約資源
3.4.1 循環利用
監測機構內部可以循環利用某些廢棄試劑,例如醇、酯、酮、有機酸及醚類等有機溶劑應盡量回收。
3.4.2 加強采購環節管理
對于目前動則幾千元左右一噸的廢液委外處理費用來說,某些藥劑的購買價格甚至比廢物處置價格要低,各機構應節約監測試劑,以盡量避免廢棄物的排放。監測機構要加強采購流程管理,嚴把采購關,以避免重復購置,避免閑置,如此在試劑購買和處理環節都可以節約成本。
3.4.3 利用信息化技術
在當地有關政府或協會的支持下,建立科研院所及監測機構等實驗室的共生網絡。某監測機構短時間不能使用的化學試劑,可以在此網絡中低價轉讓或免費供給。
3.5 其他環保安全管理措施
3.5.1 加強環保安全教育
定期開展宣傳培訓活動,通過培訓教育、標志標識、危害告知等,讓員工意識到環境和安全風險,在加強自身防范的同時,規范操作,減少資源的浪費,減少污染的無謂排放。
3.5.2 建立與完善各項環保安全制度
建立與完善《危險化學品管理制度》《特種設備管理制度》《庫房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儀器設備管理制度》等,以明確危險化學品的采購、發放、使用與報廢流程,明確乙炔氣瓶等特種設備的定期監測與維保,明確庫房擺放要求與安全責任,明確消防設施的定期檢查與試驗,明確某些危險性儀器設備需定期維保,并確保員工能全面了解與執行。
3.5.3 加強監測作業安全
分解每個監測項目的作業步驟,對作業風險進行辨識與評估,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形成監測作業的標準化安全作業流程,并規范員工的行為,以避免事故的發生。因為安全疏忽,2015年中國礦大化工學院實驗室就曾發生爆燃事故,造成學生1死4傷,造成惡劣社會影響。
3.5.4 加強安全檢查
環境監測機構宜加強實驗室的安全自查和機構的不定期抽查,通過安全檢查手段,來加強危險化學品管理、特種設備管理(如乙炔壓力鋼瓶等)、消防設施管理、儀器設備安全等,以及時發現和消除環保安全隱患,盡量避免產生火災爆炸事故,造成人員傷亡、經濟損失與環境污染。
3.5.5 劇毒品的特殊管理
環境監測機構要對劇毒品(含廢棄劇毒品)特別加以關注,杜絕一切管理漏洞,否則,一旦流失,將給社會造成危害。清華鉈中毒事件、復旦N-二甲基亞硼胺投毒事件等都為劇毒品管理敲響了警鐘。
3.5.6 放射性物質的特殊管理
某些環境監測機構還會用到放射性物質,對此物質需特別關注,此類物質具有和劇毒品相似的社會危害力。2014年天津宏迪檢測公司丟失放射源銥-192,被工人撿拾造成工人身體嚴重受到損害。檢測機構應加強操作放射性裝置人員的培訓教育,增強人員對放射源的環保安全意識,規范作業流程,確保放射源的安全狀態。
4 結束語
環境監測機構的污染和安全問題不容忽視,當前的不利局勢亟待解決。減少污染排放,節約資源消耗,加強安全管理,宜“內外兼修”。內部需要環境監測機構管理層自身的努力,加強員工環保安全意識,制訂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各項作業流程,積極取得員工的配合。外部離不開社會大眾的監督,離不開法律法規的健全與完善,及質監管理部門、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和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引導和支持。
參考文獻
[1]丁智軍,李家泉.化學實驗室通風及廢氣治理工程設計[J].中國環保產業,2008.6:42-46.
[2]孫昉,田春林實驗室通風系統的設計與測試[J]. 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7,93(3):73-75.
[3]徐超.管式生物過濾器處理乙苯廢氣的性能研究[D]. 湖南:湖南大學,2013:1-75.
[4]宋盼盼,邵玲,周金平.環境監測實驗室廢水的處理及污染防治[J]. 化學分析計量,2014,23(3):93-9.
[5]彭實,沈立娜,吳良莉.日本高?;瘜W廢液管理及啟示 [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6):165-167.
[6]張曼曼,張飲江,張樂捧等.實驗室廢液分類及處理方法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7):234-238.
[7]呂陳燕,Noel Nguyen,陳全.美國高校實驗室廢棄物安全管理淺析[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0,6(2):192-196.
收稿日期:2018-01-03
作者簡介:張春艷(1983-),女,碩士,中級職稱,研究方向為環境影響評價及環境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