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啟明
中藥材是我國中醫體系的基礎,隨著近些年中醫的逐漸復蘇,中醫藥種植、生產、流通已經成為我國醫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藥材種植企業想要發展壯大必須依靠市場。在供應鏈管理體系下,以客戶為中心,中藥材種植企業需要與中成藥生產和營銷企業密切合作,以最小的成本博取最大的經濟效益,提高供應鏈整體效益,已經成為中藥材種植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對我國中醫藥體系發展也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1.中藥材種植企業面臨的發展風險
1.1 中藥材質量問題
我國中藥材傳統流通方式是農戶種植、采集后進入市場售賣,由于單一農戶的種植方法、種子質量不同,導致進入市場售賣的中藥材不僅數量少、品種不同,還存在比較嚴重的質量問題,導致從農戶手中收集中藥材的種植企業無法滿足當前市場對于中藥材質量的要求,市場競爭力有限。
1.2 中藥材價格波動問題
中藥材屬于農產品的一種,同樣受到市場采買價格的影響,若前一年中藥材質量較差,企業收購價格較低,會嚴重打擊農戶的種植興致,導致第二年中藥材市場數量大幅度縮水,中藥材收購價格被迫提高,會重新刺激農戶種植中藥材,第三年中藥材數量上升,價格又開始回落,且不同年度的降雨、光照都會影響中藥材數量和質量,如此一來中藥材的價格常年處于波動狀態,給企業的生產成本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提高了中藥材種植企業的發展風險。
1.3 中藥材流通成本問題
中藥材的市場流通主要依托中藥材主產地及其周邊的集散地,這種流通模式導致企業收購藥材、銷售藥材需要長距離的運輸,導致企業運營成本大幅度增加,且由于集散市場的分散導致中藥材流通時間延長,企業資金回收時間延長,導致企業應收賬款數量增多,提高了中藥材種植企業的財務風險。
1.4 中藥材種植企業抗風險能力弱
我國中藥材企業普遍存在體量小、抗市場風險沖擊能力弱的問題,以甘肅為例,甘肅是中藥材產出大省,然而甘肅省內卻沒有大型的中藥材企業,分散的、零散的中小型企業常年面臨技術、融資、產能、市場問題的困擾,很難形成產業優勢,限制了甘肅省的中藥材產業發展。
2. 供應鏈管理體系下中藥材種植企業的發展模式
供應鏈管理體系是一種以市場為基準,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管理體系,充分發揮了市場在經濟活動中的推動、限制、優勝劣汰等作用,是非常適合當前經濟市場發展的管理模式。供應鏈管理體系進入中藥材市場,可以有效對既有混亂、力量分散的中藥材市場進行梳理和優化,中藥材種植企業應當抓住供應鏈管理體系的重點,從藥材收購入手進行發展優化。
2.1 優化中藥材質量
傳統的從農戶手中收購藥材的模式中,中藥材種植企業并未能完全兌付“種植”功能,受到農戶種植水平、當年度水文光照條件限制較大,對于提高中藥材質量、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提高企業市場份額有較大限制,因此中藥材種植企業應當將藥材的種植和生產抓在手中。企業與中藥材產地農戶簽訂合同,約定中藥材質量、農殘、藥殘和收購數量、收購價格,由企業提供種子、肥料、種植技術,這種合作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中藥材的質量,為企業提供穩定的、優秀的中藥材資源,有助于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改善當前中藥材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窘境,實現中藥材產業整體的產能擴大。
2.2 降低企業運營過程中的生產成本
企業與農戶簽訂合同的方式還能夠有效穩定中藥材市場價格的波動,穩定農戶種植中藥材的數量,避免農戶因市場價格的刺激而盲目減少或增加種植量,有助于企業降低中藥材收購成本,幫助企業將節省下的收購成本用于藥材篩選、分裝、貯存、運輸等方面,幫助企業間接提高經濟效益。中藥材種植企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化產物,通過線上交流降低無效中藥材運輸流通浪費的時間,提高中藥材交易效率,縮短資金回收時間間隔,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
2.3 提高抗市場風險能力
中藥材種植企業應當改變中藥材篩選、分裝、貯存、運輸的模式,依靠專業的、高科技儀器確定中藥材的質量、藥殘、農殘,使中藥材質量和殘留能夠滿足國內、外市場的要求;利用清潔、衛生、科學的分裝設備對藥材進行包裝,利用溫度、濕度適宜的貯存倉庫和運輸車輛對藥材進行存儲和銷售,避免中藥材在不適宜的環境下出現藥性降低、喪失甚至藥材整體變質的現象,有效降低中藥材種植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價值,為企業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為中藥材種植企業擴大產能、提高抗市場風險沖擊能力、提高市場占有率、提高用戶口碑提供輔助力量。
綜上所述,供應鏈管理體系是新興的管理模式,對我國中藥材種植企業的發展意義重大。我國中藥材種植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中都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又因為屬于農業產業范圍內,對氣候、土壤條件依賴性較大,通過供應鏈管理體系可以有效提高集約化,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抗市場沖擊能力,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