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毅
鏈球菌病是在進行羊養殖過程中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由于鏈球菌病的傳染性極強,通常有個體羊患病的情況下會在短時間傳染給整個羊群,而且羊在感染鏈球菌病之后通常會迅速死亡,如果沒有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將會給養殖戶造成非常巨大的損失。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我國養殖戶的養殖規模越來越大,同時羊鏈球菌病的發生幾率也不斷升高。如何更好的進行羊鏈球菌病的防治,是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一、 羊鏈球菌病的流行特點
羊鏈球菌病的主要傳染源來自于已經患病的羊和攜帶致病菌的羊,在此之上,因感染鏈球菌病而死亡的羊的皮毛、排泄物等也具有相當強的傳染能力。鏈球菌病的病菌對于綿羊和山羊都具有很強的侵染性,同時也會由母羊妊娠傳遞給羔羊。通常感染鏈球菌病之后會存在長短不一的潛伏期,在潛伏期中可以通過呼吸道以及蚊蟲叮咬進行傳播。另外羊鏈球菌病具有很明顯的機械性,高發季節在于春季,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地區流行性。一但患病,羊的死亡率非常高,并且會迅速進行傳染,對于養殖戶產生巨大的經濟損失。
二、 羊鏈球菌病的臨床癥狀
(一) 最急性型
感染最急性型羊鏈球菌病的病羊致死速度是非常之快的,通常從發病到死亡只在短短的24小時之內,很難采取相應的治療和診斷,同時在癥狀方面也是最難以判定的。
(二) 急性型
急性型羊鏈球菌病的感染病羊通常表現為體溫快速升高至40℃以上,同時伴有萎靡、少動,垂頭以及食欲大幅下降的情況。病羊通常呈現眼瞼和面頰腫脹、呼吸困難等現象,在發病過程中會逐漸出現漿性分泌物,例如鼻液等,還有部分懷孕過程中的母羊會發生流產現象,通常的病程在2-3天時間,并最終會由于衰竭窒息而死亡。
(三) 亞急性型
亞急性型羊鏈球菌病的染病羊主要表現是體溫升高、食欲下降以及咳嗽的癥狀,同時排泄物中偶爾會出現黏液或者血液,在發病過程中病羊運動數量大幅減少,經常臥在地上,病程通常在7-15天時間。
(四) 慢性型
慢性型羊鏈球菌病的病羊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輕度的發熱,伴隨有消瘦、食欲下降、步態僵硬等表現。少數羊在感染后還會出現咳嗽的現象,個別病例之中也出現了引發關節炎的情況,病程通常長達30天或更久,最終會引起病羊由于衰竭而死亡。
三、 羊鏈球菌病的病理變化
在病理變化方面,通過剖檢病羊可以發現其淋巴結出現腫大、出血等現象,表皮也伴隨有出血點。在咽喉部位常見有腫脹現象,氣管內可以發現大量的泡沫分泌物。經過深度解剖可以發現,在病羊的胸腔和腹腔內存有數量較大的淡黃色液體,肺臟血液呈紫黑色并伴有出血點出現。同時其他內臟也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現象以及病變腫大現象。
四、 羊鏈球菌病的預防措施
(一) 提升放牧管理條件
要更好的避免羊鏈球菌病的發生,首先需要提升放牧管理,通過防風保暖等工作更好的提升羊群的放牧環境,并且合理進行羊舍分配,避免出現羊群密度過大的情況。
(二) 強化寄生蟲預防
在進行寄生蟲預防的過程中,養殖人員應該對羊舍以及羊活動場所以及用具進行細致的消毒工作。如果養殖廠位于容易發生疾病的區域,應該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引進專業人員來進行消毒操作,從而從病源的方面減少疫病發生的可能。
(三) 注射鏈球菌疫苗
對于羊鏈球菌病的預防來講,注射疫苗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在入冬之前給羊注射鏈球菌氫化鋁甲醛苗,每頭羊的注射劑量控制在3mL,對于羔羊需要在第一次注射后的14至21天時間中再次進行注射,從而更好的避免病害的發生。
(四) 進行應急處理
在發現染病羊或者疑似染病羊的第一時間,需要將其與羊群進行隔離處理,同時對于羊群活動的所有場地以及使用器具都要進行細致的消毒。消毒過程中可以使用10%石灰乳或 3%來蘇爾或復合酚,比例控制在1:300-1:200。對于羊群的排泄物要進行堆積發酵處理。對于染病死亡的羊需要進行無害化處理,最大程度減少傳染的可能。
(五) 重視檢疫工作
在控制疫病傳播上,產地檢疫和引種檢疫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引種的羊首先要進行隔離飼養,切忌直接放入羊群,在引種羊免疫力達到要求后方可合養,同時可以適當使用獸藥,從而更好的保障養殖安全。
五、 羊鏈球菌病的治療方法
在進行羊鏈球菌病的質量過程中,抗菌消炎、強心利尿和對出血的防治是最為主要的治療方案。通過對于患病羊病情的診斷,依據實際情況進行治療。在面對病情較為嚴重的患病羊時,可以使用10%濃度的葡萄糖與青霉素、安鈉咖、維生素 B 1 和B 2 混合使用的治療方法,也可以采用地塞米松靜脈滴注的方法。如果病情不嚴重則可以通過青霉素進行治療,用量按每千克體重用 2~3 萬單位,3 次/天,連續使用 3 天后再對病情進行進一步觀察。
作為羊養殖過程中危害較大的疾病,羊鏈球菌病的防治工作對于整個養殖過程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對于羊鏈球菌病的發生、應對和治療進行科學的執行,可以更好的降低羊群患病幾率,保障養殖戶的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