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楨
我走在雨后的小路上,伴著腳踩泥濘的清脆聲,感受著雨后的微風拂面,不忍贊嘆道:“生命多么美好。”我走到一棵樹下,彎下腰撿起了兩片樹葉,仔細揣摩著綠葉的紋路。時而看著樹葉,時而望向天空中的云。
它們是那么相似,每片樹葉都有它特定形式,每一朵云都能讓我看出它是云,它們就是如此相似地在大自然里秩序般地存在著。可是生命的美好卻并不在于相似所構成的秩序,正如萊布尼茨所說:“世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葉子。”生命的美好就在于它們的不一樣,樹葉不一樣成就了茂林奇山,白云的不一樣換來了蒼穹云海。既然生命之美在于獨特,我們又為何要去追逐那幾分相似,而不活出自己,擁抱自己的云彩?
擁抱自己的云彩在于勇于開拓,不墨守成規。守舊與腐朽是人的一生中最大的思維障礙,而創新與開拓就是我們突破障礙的思維法寶。歐洲中世紀是一個被教會統治的黑暗時期,教會以上帝的名義控制著每一個人的思想。而馬丁路德意識到:這樣的教義不是他,甚至人民需要的,他們所需要的是一個信仰自由,不受他人控制的宗教。于是他發揮自己勇于革新的精神,領導宗教改革,最終給歐洲人民帶來了一個信仰自由,平等博愛的社會環境。反觀清朝末年,一味閉關自守故步自封,最后只能屈辱接受西方炮艦的狂轟濫炸。“墨守成規”是社會的毒瘤,會滲透到每個人的頭腦中,使社會的發展停滯不前,而開拓創新就是殺死這顆毒瘤的最好藥劑,擁有它,我們就能打破常規,向著自己的理想方向前進。
擁抱自己的云彩,在于實事求是,不顛倒黑白。世上有一種普遍的迷信,叫做“服從多數”,一旦這種迷信成為社會的主流,那么,不分是非的盡頭就是社會價值觀的淪喪。楚國的大詩人屈原,在面對宮中的風氣日下、大臣的污蔑排擠、君主的昏庸無道時,他敢于說真話,甚至最后不惜投江來守衛自己的真誠熾熱的愛國心。屈原就是敢于撼動“服從多數”這一規律的先行者,雖然他為此而死,但是他堅守了自己的信念,他無法說服自己成為顛倒黑白的人。正因為他的說真話,他的死成了他靈魂的升華,他實事求是的精神成了世界永駐的豐碑,同時他真正的擁抱住了自己的云彩。
擁抱自己云彩,在于堅守自我,不茍同他人。“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人不可以盲目接受他人的影響而改變了自己原有的狀態,應該堅守自我,保持自我主見,自我進行取舍。科學巨匠伽利略堅守自我,奠定了近代科學的基礎;民族斗士魯迅堅守自我,書寫下華夏兒女反帝反封的史詩;偉大領袖鄧小平堅守自我,翻開了改革開放的新篇章。但丁說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只有堅持自己的想法,獨立的思考,我們才能有機會去擁抱自己的云彩
我再一次抬起頭,望向了遠方,想起一句詩“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那遠方的空中,最大最盛的就是我的云彩。做一個勇于開拓,實事求是,堅守自我的自己,擁抱屬于自己的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