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奎
外界氣候始終都在變化,可對牛羊的生長和發育造成較大影響,包括直接和間接影響兩種。倘若外界氣候的變化程度較大,極易會導致牛羊的身體機能失去平衡,大幅度提升患各種疾病的可能性,甚至導致死亡。具體而言,基于外界氣候的變化,各種病菌、寄生蟲等的生活狀態會出現較大變化,極易致使牛羊患病。
一、直接影響
基于季節的變化,大氣的溫度會出現較大的起伏,尤其就我國多數北方區域而言,由于這些地區的氣候多為溫帶季風氣候,具有夏季溫度、濕度較高;冬季溫度較低、干燥感較為明顯等特點,倘若于短時間內溫度變化較大,極易導致動物出現熱應激或者冷應激,進而導致其免疫力大幅度降低,加大患病可能性。
(一)夏季外界氣候變化的影響
由于外界溫度過高以及長時間接受暴曬,牛羊極易出現日射病,并有可能引發光照性皮炎;同時,由于外界環境的濕度以及溫度過高,極易導致牛羊患熱射病;在大氣溫度變化較為明顯時,例如突然升高或者突然降低,可能會導致牛羊患呼吸道疾病或者感冒等;基于地表泥濘、降水多等的影響,夏季牛羊患腐蹄癥的可能性也較高。
(二)冬季外界氣候變化的影響
基于外界氣候溫度較低的情況下,牛羊患氣候性疾病的可能性會大幅度提升,包括呼吸道感染以及凍傷等。倘若在冬季溫度較低的情況下,再加上暴雨、狂風等的影響,牛羊受寒的幾率會顯著提高,也極易導致黃牛患腸痙攣。同時,牛羊的幼崽在寒冷天氣的影響下,患肺炎的可能性也較大。所以,一般情況下,畜牧業生產過程中,通常會提前準備保暖性以及舒適性較高的棚舍以供牛羊等于冬季休息,可有效降低各種惡劣天氣及氣候變化對牛羊疾病造成的影響。
二、間接影響
(一)病原微生物
此類影響主要指的為病原微生物的生產及傳播由于受到外界氣候變化的影響而對牛羊疾病造成的影響。病原微生物具體指一種可以導致人體或者動物機體患嚴重疾病的一種微生物,此類微生物普遍存在種類繁多、繁殖能力較強等特點,通常引發疾病的種類及癥狀也存在較大差異性,嚴重時,可導致帶有極強傳染性的疾病產生。病原微生物的生產及傳播等受外界氣候影響較大,一般存在較高的地域性及季節性特點,也是由于此類原因,基于病原微生物影響引發的牛羊疾病也通常具有地域性及季節性特點。
例如,于夏季,濕度以及溫度相對較高的條件下,肉毒梭菌的生長及繁殖速度會大幅度加快,導致牛羊的染病時間縮短,最終致使牛羊出現肉毒梭菌中毒的癥狀。于冬季或者早春時節,大氣溫度較低,牛羊機體的免疫能力較弱,尤其是在羊食用了霜凍的草料以后,其消化道中的腐敗梭菌繁殖速度將大幅度提升,進而導致外毒素產生,最終致使羊快疫。基于病原微生物和氣候變化的雙重影響下,牛羊幼崽出現急性傳染性腦炎的可能性也會大幅度增加。
在大氣溫度普遍維持在15到42攝氏度之間時,炭疽桿菌芽孢的形成速度會顯著增加,因此,牛羊最易患炭疽病的時間通常為每年的6月到8月之間,且此病受降雨量的影響較大。綜上所述,我們需要重視的是,想要有效預防及治療基于病原微生物影響導致的牛羊疾病,理應注重對各種病原微生物的生產、繁殖條件具有充分的掌握。
(二)寄生蟲及病媒昆蟲
此類影響主要指的為寄生蟲、病媒昆蟲的生長由于受到外界氣候變化的影響而對牛羊疾病的造成的影響。牛羊寄生蟲病的出現、傳播等受其生長、發育環境的氣候條件的影響較大,且具有顯著的地域性以及季節性特點。具體而言:基于溫度的提升或者降水量的增加,寄生蟲的繁殖速度越來越快,這就導致牛羊相關疾病的可能性大幅度提升,包括單一寄生蟲感染類疾病和多種寄生蟲混合感染類疾病。我國的西北區域多為放牧地帶,于降雨量較多的時節,該區域的寄生蟲數量會大幅度增加,同時,牛羊患寄生蟲病的概率也會隨之提升。
例如,于干燥、低溫或者風沙較大的環境下,沒牛羊患疥癬類寄生蟲病的可能性會大幅度提升,這時由于此類氣候環境有利于疥癬病原體的生長和傳播,牛羊在感染此類寄生蟲以后,會出現全身奇癢、皮膚變厚且逐漸粗糙化、機體消瘦及脫毛情況嚴重等癥狀。同時,此類寄生蟲會長時間的存在于牛羊的體外表層,吸取牛羊機體的營養,致使患病機體日益虛弱化,最終因免疫力極具降低而死亡。想要提升牛羊寄生蟲病的預防及控制質量,我們需要注重對影響各種牛羊寄生蟲的生長及繁殖條件的因素及其與寄主間存在的關系加以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同時,也需要對寄生蟲的生長及傳播條件等進行有效掌握和科學控制。
病媒昆蟲多為冷血動物,外界氣候溫度會對其體溫產生較大影響,較為常見的病媒昆蟲包括蚊、蠅等。此類昆蟲傳播的病原體具體有蠕蟲肉蟲以及多種病毒、細菌等,可導致疾病的種類也相對較多,受外界溫度變化影響較大。具體而言,基于外界氣候變化的影響,病媒昆蟲的生存及活動規律會出現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