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 張瑞
水稻是人類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中國作為農業大國,水稻發展狀況不僅直接影響本國的糧食安全,也關系到世界的糧食安全。近年來隨著水稻產量的不斷的提高,水稻生產環境也在發生一些變化,全球氣候變暖,極端氣候頻繁發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了水稻正常生產,今年三江地區氣候屬于倒春寒氣候,水稻個別品種也出現了部分早穗現象,給水稻生產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本文針對早穗出現的癥狀,分析了其出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預防措施,希望能為紅衛農場水稻生產的發展做出一點貢獻。
一、水稻早穗的癥狀
水稻早穗是指水稻主莖在秧田期間,幼穗已經開始分化或形成,移栽大田后過早抽穗或由于外界條件影響或栽培管理不當,引起同塊田中的部分稻株比正常年份抽穗時間過早的現象。發生早穗的稻田,早的在移栽后10多天,遲的不到30天就開始抽穗,植株變矮,高矮不齊,劍葉特長,株葉形態大變,同一穴的的水稻植株表現生育期極為不一致,有的抽穗,有的孕穗,有的正在長蘗。
水稻早穗植株的癥狀主要是植株表現為瘦弱矮小,葉色淡,分蘗少,穗子相對較小,穗型異常,稻穗著粒密度較稀,甚至出現有的稻穗上部不能全部抽出劍葉。
二、水稻出現早穗的原因
水稻早穗出現的原因很多,以下列出主要幾種原因。
1、移栽前秧苗期秧田溫度過高,水稻在2.5葉齡期苗床溫度超過25℃時,出現雙“25”現象,此時,誘導了成花的基因表達,水稻成花激素積累增加,葉原基分化轉化為花原基分化,從而發生早穗。
2、秧田播種量大,個體營養差,在常規育秧的水稻植株表現較為突出,而肥床旱育秧由于植株營養體較強,較少發生早穗現象。
3、秧齡過大,造成帶胎移栽 一般北方水稻品種機插中苗要求秧齡30到45天移栽到大田,超過這一秧齡,一般隨著秧齡增大早穗植株也隨之增多。
4、田塊肥力差,加之移栽后肥水供給不協調,導致“有肥無水”或“有水無肥”現象的出現,在計劃的生育期內沒有達到足夠的基本苗數,容易造成水稻群體過小,群體較弱,甚至不封行,生育進程明顯加快從而出現早穗現象。
5、氣候因素 陰雨寡照,晝夜溫差大,特別是早熟品種感溫性強,不利的天氣會加快水稻生育進程,可以使水稻提前由營養生長進入生殖生長,從而出現早穗現象。
6、栽培管理不當,也會造成早穗現象? ?如施肥較少,營養供給不足或施肥時間過遲,出現早穗現象的機會相對較多。
三、水稻早穗的預防措施
1.根據品種特性,確定適宜的播種量、適宜的育秧期和移栽期,做到壯苗適時移栽 黑龍江墾區水稻品種一般是早熟寒地水稻品種,對溫度較敏感,墾區前期升溫慢,中期高溫時間短,后期降溫快,氣溫是本地區水稻生產的主要影響因子。為了保證水稻安全齊穗,必須確定合理的育秧期和移栽期做到壯苗適時移栽,同時在秧苗期必須加強水溫肥的管理,如當2.5葉齡期溫度超過25℃時,通風降溫,避免和減少管理不當造成早穗的發生使水稻獲得高產和穩產。
2.確保肥床旱育,杜絕常規育秧,保證移栽時的秧苗個體生長健壯。旱育秧技術在墾區通過了多年的實踐檢驗和并且逐步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已經成為墾區非常成熟的技術,實踐證明在墾區旱育秧較常規育秧有更大的適應性,是墾區水稻獲得高產穩產的重要保證,能夠保證秧苗個體生長健壯,避免早穗等異常情況的發生。
3.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及時合理適時均勻施肥,同時通過采用一定的措施減輕不利氣候因素對水稻的不利影響。對稻田水層的進行合理的水分管理,如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蘗期,既要防止低溫冷害,又要防止高溫干旱造成得危害,如果遇到低溫(低于17度)或孕穗和抽穗前后遇35℃以上的高溫天氣,都要及時灌深水,串灌換水,以水調溫,大水護胎,以減輕極端天氣對水稻孕穗、開花受精及結實的危害。水稻灌漿結實期宜采用間歇灌溉,田間做到干干濕濕,以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保持水稻后期活根成熟,后期切忌斷水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