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
黑龍江墾區自1947年建立至今,經歷了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墾區的農業生產水平有了極大的提升。農業現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農業生產的高度機械化,黑龍江墾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已進入農業全面機械化階段,始終引領著中國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發展方向。
一、黑龍江墾區農業機械化建設的現狀
黑龍江農業機械化正朝著集約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且有了較為突出的成績。目前,墾區農機總資產已經超過百億元,年購買農機產品費用超過十億元。現有谷物聯合收獲機械萬余臺,拖拉機六萬余臺,插秧機十萬余臺,農用飛機近百架,農業機械總動力高達500多萬千瓦。
二、黑龍江墾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特點
黑龍江農墾農機化發展體現出“四高一快”的突出特點:
1)農機裝備水平高。主要表現為裝備標準高,配套農具數量多;科技含量高,自動化、智能化、機電液一體化程度高。
2)農機化程度高。水旱田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96%,其中旱田96.5%、水田95.3%,糧食(谷物)烘干能力可達糧食產量的20%,年農業航空作業面積已達87.8萬hm2。
3)田間作業標準化水平高。墾區始終堅持各項農機作業要有標準、有檢查、有驗收、有獎懲。
4)農機管理水平高。墾區全面實現標準化管理,實行“六統一”、“七加強”的管理制度。
5)農機化發展速度快。裝備更新速度快,新度系數在0.75以上。
三、黑龍江墾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未來走向
1. 發展精準農業
精準農業是農業研究與應用的熱點領域,是農業科技革命的方向。目前黑龍江墾區在精準農業應用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將來要進一步利用土地規模優勢,大力發展以3G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為核心的精準農業,加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裝備應用推廣力度,減少投入成本,發揮墾區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引領示范作用。
2. 發展數字農業
目前,墾區數字農業技術已經應用到多個領域,以紅星農場為例,其應用數字農業技術,建立了農機集中管理指揮調度系統,實現了農機管理指揮調度網絡化,使各級管理部門通過國際互聯網絡,可及時掌握紅星農機管理信息,了解農機當前作業的情況,對農場農田的地理位置、土壤信息、種植作物情況等信息進行查詢,提高農機管理的科技水平。在建三江管局部分農場亦有應用,通過電腦語音自動答詢系統、電視播報系統、文字傳媒系統、專家演繹系統、基地展示系統、信息交流與市場服務系統,可為生產經營者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技術信息服務。
3. 發展保護性耕作技術
美國資源管理局將保護性耕作定義為,“耕種后至少50%地表覆蓋有秸稈,以減少水蝕的耕作方法;或在風蝕嚴重的地區,在風蝕易發生地表的谷物秸稈覆蓋量不少于1820 kg/hm2,且覆蓋均勻平整的耕作方法”。簡單地說,保護性耕作就是指任何能比傳統耕作法減少土壤流失的耕作法。
保護性耕作有四大特點,一是耕種后至少50%地表有秸桿覆蓋;二是地平面覆蓋0-3cm土粒膠接、球粒狀、直徑在0.25-10 mm的土壤,透水透氣能力強;三是中土層4-24cm為細土,是莊稼生長最佳土壤;四是心土層粗粒土壤蓄存水,建立地下水庫。
4. 發展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Organic Agriculture)是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
有機農業與目前農業相比較,有以下特點:可向社會提供無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環保食品,有利于人民身體健康;可以減輕環境污染,有利恢復生態平衡;有利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增加外匯收入;有利于增加農村就業、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墾區應堅持黑土地可持續發展利用的理念,充分發揮墾區環境優良、作業規范、管理嚴格的優勢,積極推廣有機肥施用、綠色植保防控、合理輪作倒茬、秸稈還田等技術,大力發展以“公司+基地+農戶”為代表的有機農業發展模式,加快全國綠色食品標準化原料生產基地建設,推動水稻、玉米有機食品認證步伐,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
5. 發展觀光農業
觀光農業(sightseeing agriculture)是以農業自然資源為基礎,以農業文化和農村生活文化為核心,通過規劃、設計與施工,吸引游客前來觀賞、品嘗、購物、習作、體驗、休閑、度假的一種新型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的一種生產經營形態。
觀光農業以農業為基礎,以旅游為手段,以城市為市場,以參與為特點,以文化為內涵,它的形式和類型很多,其中規模較大的主要有5種:觀光農園、農業公園、教育農園、森林公園和民俗觀光村。
觀光農業作為新興的行業,既能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解決農業發展的部分問題,也能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解決就業問題,還能夠帶動農村教育、衛生、交通的發展,改變農村面貌,是為解決中國“三農問題”提供新的思路。墾區具有良好的國土資源條件和農業生態環境,森林及動植物資源豐富多彩,保存有傳統而古樸的民風民俗,同時具有明顯的地緣優勢,因此應因地制宜,突出自身資源特色,確定符合本地實際的發展對策,集中力量建設一批能代表黑龍江墾區地方特色、競爭力強、配套完善的大型觀光農業旅游產品。